雨夜过后的清晨,海州市被冲刷得格外清亮。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泥土和植物的芬芳,阳光穿透云层,在湿漉漉的柏油马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一夜没睡踏实。脑海里反复回放着昨晚在办公室里的那一幕,苏晴的眼神,她的话语,那杯恰到好处的咖啡,以及我最后略显生硬的防守。我清楚,那不是结束,只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开篇。
车子平稳地驶入市政府大院,我比平时早到了十分钟。刚下车,准备走向发改委那栋灰色的办公楼时,一个身影让我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
大楼门口的台阶旁,一棵巨大的香樟树下,苏晴正静静地站着。
她今天穿了一件米色的风衣,里面是简约的白色衬衫和黑色长裤,脚上一双平底鞋,让她少了几分职场上的锐利,多了几分邻家般的清爽。她没有看手机,也没有四处张望,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晨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仿佛一幅精心构成的都市油画。
看到我,她脸上漾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微笑,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也不至于疏离。她迎着我走了两步,将手里提着的一个小巧的牛皮纸袋递了过来。
“江主任,早。”她的声音带着清晨特有的微哑,却很悦耳,“昨晚辛苦了,碳水是大脑最好的燃料。”
我低头看了一眼那个纸袋,上面印着一家城中闻名的精品烘焙店的logo。一股温热的感觉,伴随着淡淡的麦香,从纸袋里透了出来。
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但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拒绝什么?拒绝一份早餐?理由呢?说我们不熟?可我们是核心项目上最紧密的合作伙伴。说男女有别?那会显得我小题大做,心胸狭隘,甚至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在我犹豫的这短短两秒钟里,苏晴已经将纸袋轻轻放在了我的手上,然后自然地向后退了半步,保持着一个礼貌而舒适的社交距离。
“我住得近,顺路而已。”她仿佛看穿了我的顾虑,轻描淡淡地解释了一句,笑容坦然而真诚,“别多想,纯粹是战友之间的后勤保障。”
“战友”这个词,用得极其高明。它瞬间将一份可能引人遐想的私人礼物,定义成了团队合作中的专业行为。
我找不到任何拒绝的理由。
“有心了。”我最终只能点点头,拎着那个尚有余温的纸袋,感觉手心有些发烫。
“那我先进去准备了,待会儿会上见。”她说完,再次对我点头一笑,便转身走进了办公楼,留给我一个潇洒而干练的背影。
我站在原地,看着手里的纸袋,心中五味杂陈。这份早餐,看似简单,却是一记精准无比的攻心之箭。它温暖、体贴、恰到好处,却又让你无法拒绝,无法发作。这比任何露骨的示好,都更让人感到棘手。
拎着这份“私人”的早餐走进办公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哇,江主任,今天还有爱心早餐啊?嫂子亲自送来的?”团队里的年轻博士小李,是个藏不住话的直肠子,笑着打趣道。
一时间,办公室里好几道目光都投了过来,带着善意的八卦和好奇。
我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远星资本的苏顾问,给大家带的,说我们昨晚都辛苦了。”
我刻意用了“大家”这个词,试图将这份早餐的指向性模糊化,把它从“给我”变成“给我们”。
“苏顾问可真有心啊!”“是啊,人漂亮,能力强,还这么会体恤下属,没得说!”几位同事立刻附和起来,言语间满是赞赏。
我将纸袋放在办公桌上,里面的东西很简单,一杯温热的豆浆,一份用油纸包着的全麦三明治,里面是煎蛋和牛油果。清爽、健康、能量充足,完全符合一个高强度工作者对早餐的所有要求。
这份细致,让我后背再次感到一丝寒意。她显然对我的生活习惯,都做过一番功课。
上午的碰头会,苏晴依旧是那个无可挑剔的专业顾问。她延续昨晚的思路,对项目执行的几个关键节点,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流程方案。
会议中途,我按照既定议程,向她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苏顾问,这个项目周期很长,后续的很多工作都需要核心团队长期跟进。我想了解一下,远星资本这边,能确保您本人在未来至少两年内,能持续、稳定地投入到这个项目中来吗?”
这是一个常规性的商务问题,意在确认合作的稳定性。
苏晴闻言,放下了手中的笔,抬头看向我,然后环视了一下整个会议室。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带着歉意的微笑。
“关于这个问题,我正要向各位做一个说明。”她顿了顿,语气平静地说道,“为了能确保我个人能全身心地、不受干扰地将这个项目从头到尾负责到底,昨天下午,我已经正式回绝了集团总部,关于任命我为瑞士分部负责人的调令。”
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瑞士分部负责人,对于任何一个在“远星”这样的跨国资本公司里工作的人来说,那都是一个金字塔尖的位置,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职业巅峰。
她……竟然放弃了?
小李博士忍不住追问了一句:“苏顾问,您……为什么啊?那可是瑞士总部!”
苏晴的目光,没有直接落在我身上,却仿佛穿透了空气,停留在我所在的方向。她的嘴角,噙着一抹淡然而执着的微笑。
“职位的高低,只是世俗的评价标准。”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对我来说,能和对的人,一起做一件真正有意义、能改变一座城市未来的事,这种成就感,是任何职位都无法替代的。”
“和对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这句话,像一颗被精准投掷的石子,在我心湖里激起了千层巨浪。
她没有指名道姓,却让所有人都毫不怀疑,那个“对的人”指的就是我。她当着我所有核心下属的面,以一种近乎“悲壮”的自我牺牲姿态,将她和我,将她的前途和这个项目,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公开的捆绑。
这是一次无形的、却又无比沉重的“道德绑架”。
我能说什么?我能质疑她的动机吗?不能。那会显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能疏远她吗?更不能。那等于是在公开“辜负”一个为了共同理想而放弃了光明前程的顶级战友。
我被她精准地推到了一个无法后退的墙角。
我看到我的下属们,眼中都流露出一种混杂着敬佩、感动甚至崇拜的光芒。在他们看来,苏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合作伙伴,更是一位拥有高尚情怀和牺牲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而我,作为她做出这一切选择的“核心原因”,被架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甚至能感觉到,王一鸣主任投向我的那道目光里,都多了几分意味深长。
会议结束时,我只觉得身心俱疲。这种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用理想和情怀步步紧逼的感觉,远比任何一场政治博弈都更让我感到窒息。
回到办公室,关上门,我看着那个已经被吃完,静静躺在垃圾桶里的早餐纸袋,第一次,有了一种被人用一张看不见的、由善意和才华织成的天罗地网,牢牢困住的感觉。
我知道,这场围猎,已经进入了最危险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