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风居”的声名鹊起和韩风在高端圈层的如鱼得水,让韩家上下都倍感欣喜。然而,作为韩家长女、肩负着“新潮阁”服装厂重任的韩梅,此刻却面临着自己事业上的瓶颈。
“新潮阁”服装厂在贷款到位、厂房设备升级后,订单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韩梅主打的改良旗袍和中高端女装系列,凭借独特的设计、精良的做工(特别是韩风提供的优质辅料加成)以及“保真”的口碑,在燕京市乃至周边城市打响了名号。香港林太太、赵太太那六套纯手工定制的高端旗袍更是成了活招牌,吸引了不少追求品质和独特性的女性顾客。
订单多了本是好事,但韩梅却愁眉不展。问题接踵而至:
1. 产能瓶颈: 现有的工人数量和技术水平跟不上订单激增的速度。纯手工定制的旗袍工序复杂,耗时极长,熟练工更是稀缺。流水线成衣的生产速度也因工人熟练度不足而受限。
2. 高端面料短缺:高端定制旗袍所需的顶级真丝缎、进口羊毛呢料等,国内货源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从香港太太们那里打开的海外采购渠道虽然可靠,但周期长、成本高,且受外汇额度限制。
3. 管理压力: 从小作坊思维到管理几十人的工厂,韩梅的经验明显不足。生产排期、质量控制、工人培训、原材料管理…千头万绪,让她焦头烂额,经常忙到深夜。
这天下午,韩梅带着厚厚的订单本和一沓供应商的报价单,一脸疲惫地来到“关山雅筑”找韩风。她看着弟弟在雅致庭院里气定神闲地品茶看书,对比自己工厂里的喧嚣和压力,心里不免有些酸涩。
“小风,姐…姐快撑不住了。”韩梅在韩风对面坐下,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声音里带着少见的脆弱,“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工人们加班加点也赶不完。最头疼的是那些高端面料,林太太介绍的那家港商好是好,可要的定金高,交货期长,外汇还不好弄。厂里压的定金都快抽干了流动资金了!还有那些工人,新手出错多,返工率高,老手又不够…”
韩风给姐姐倒了杯热茶,静静地听着。他知道大姐好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诉苦。“大姐,别急,慢慢说。问题总得一个一个解决。”
“怎么解决啊?”韩梅有些烦躁,“招人?熟练工哪有那么好招!培训也要时间!面料?国内的好料子要么买不到,要么死贵!外包?又怕质量把控不住,砸了招牌!”她一口气把烦恼都倒了出来。
韩风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着石桌。他想起“雅风居”新结识的人脉,尤其是那位背景深厚、产业遍布多国的林伯儒先生。
“大姐,高端面料渠道的问题,或许可以试试另一条路。”韩风开口道,“‘雅风居’那边,认识了一位林伯儒先生,是海外华侨,能量不小。他对咱们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我找机会探探口风,看看他或者他的朋友,有没有稳定可靠的海外纺织原料供应商渠道,能绕过中间商,价格和交货期或许更有优势。外汇方面,如果用他的渠道,可能也能灵活操作。”
韩梅眼睛一亮:“真的?林先生?就是那个华侨富商?如果能搭上线,那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我试试看,应该有机会。”韩风点头,“至于产能和工人问题,我倒觉得可以‘两条腿走路’。”
“哦?怎么说?”
“第一,核心的、高附加值的东西,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韩风分析道,“比如高端定制旗袍的设计、打版、精工缝制(特别是手工盘扣、刺绣等核心工艺环节),这些是‘新潮阁’的命脉和溢价所在,必须由最可靠、技术最好的老师傅和核心团队在厂内完成。”
“第二,基础性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序,可以考虑外包。”韩风继续道,“比如批量成衣的裁剪、锁边、部分平车缝纫等。找几家信誉好、管理规范、质量稳定的乡镇小厂合作。我们提供原材料、工艺要求和质检标准,他们负责生产。这样能快速释放我们的产能压力,把有限的熟练工人力集中在核心环节上。”
“外包?”韩梅有些犹豫,“质量能保证吗?”
“所以筛选合作伙伴是关键!”韩风强调,“我们可以亲自去考察,签严格的合同,派驻质检员驻厂抽查,建立淘汰机制。同时,在厂内,要加大投入培养自己的熟练工队伍。设立技术等级和奖励机制,鼓励老带新。甚至可以和区里的职校合作,定向培养一些好苗子进来。大姐,管理工厂和经营小店不一样,要学会用人、分权、建制度。”
韩风的话条理清晰,点明了关键,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韩梅心中的焦虑减轻了不少,她看着弟弟,感慨道:“小风,还是你脑子活。姐以前就想着什么都攥在自己手里,太死板了。行!就按你说的办!面料渠道的事,就拜托你了!厂里管理和外包的事,姐回去就落实!”
送走重新燃起斗志的韩梅,韩风知道,大姐的“新潮阁”要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管理上的蜕变是必经之痛。而他,需要尽快为大姐打通那关键的面料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