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的秋意渐浓,带着一丝凛冽,仿佛预示着山雨欲来。苍莽山的警讯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韩风心头,而军工九院张振华总工那份关于耐高温高压密封材料的紧急需求文件,则是另一座亟待翻越的险峰。两者交织,将韩风逼到了必须全力以赴的关键节点。
“关山雅筑”的书房内,灯光明亮得有些刺眼。韩风凝视着脑海中那闪烁着微光的系统界面,目光聚焦在兑换列表上那个昂贵的条目:【自适应分子密封胶技术原理(基础理论篇)】。所需积分,几乎是他这段时间殚精竭虑积累下来的全部家当。兑换它,意味着其他方面的资源将捉襟见肘,尤其在苍莽山那边,“夜枭”的行动每一刻都在消耗着资金和人脉。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韩风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军工九院这条线,是未来应对更大危机的战略支撑点,绝不能断。他深吸一口气,意念坚定地选择了兑换。
嗡!
一股庞大而艰涩的信息流瞬间涌入他的脑海,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击着他的认知极限。无数复杂的分子式、空间构型、能量键合模型、极端环境下的自适应响应机制…内容之深奥超前,远超这个时代主流的材料科学认知。韩风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精神力的急速消耗让他眼前阵阵发黑。他强撑着,调动全部心神去理解、消化这些来自未来的知识碎片。这不仅仅是记忆,更是理解其内在逻辑和推演过程。
汗水浸湿了他的鬓角。整整一夜,他如同在知识的荆棘丛中艰难跋涉,反复推敲、理解、剥离出最核心、最颠覆性的概念框架。同时,他脑海中飞速运转,结合之前兑换的【材料科学伪装手册】,一个精心编织的故事逐渐成型。
几天后,在张振华亲自安排的一处绝密级别会议室里,气氛凝重。除了张总工本人,还有三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如鹰的老者——他们是九院材料领域的泰山北斗,对任何新理论都抱着近乎苛刻的审视态度。
韩风坐在长桌一端,面色略显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他没有携带任何纸质资料,只是摊开双手,仿佛要托起无形的重量。
“各位前辈,”韩风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关于密封材料的困境,我近期反复思考,并查阅了一些…非主流的资料。其中,一个源自海外某已关闭的生物实验室的残缺理论设想,给了我很大启发。”
“哦?生物实验室?”一位姓李的老专家挑了挑眉,显然不太相信材料难题能从生物学找到答案。
“是的,李老。”韩风点头,开始构筑他的“故事”,“该理论的核心,是借鉴自然界中某些极端微生物分泌的生物粘液分子结构,它们能在深海热泉或极地冰盖下形成极其稳定、自适应环境变化的密封层。其关键在于一种特殊的‘分子铰链’设计和‘应力诱导重组’机制…”
韩风没有直接抛出完整的理论,而是像一位天才的推演者,从生物现象出发,结合自己“理解”的物理化学原理,一步步推导、假设,最终指向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框架:模拟生物分子的智能铰链与应力响应网络,构建能在极端环境下动态调整自身结构、实现完美密封的自适应材料。
他描述着“分子铰链”在高温高压下的构象转变,阐述着“应力场”如何像钥匙一样触发分子网络的智能重组,填补缝隙,抵抗侵蚀。他的语言时而形象,时而充满数学逻辑的严谨,将那个兑换来的未来理论,巧妙地包裹在“天才推演”和“残缺设想”的外衣下。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三位老专家脸上的怀疑渐渐被震惊取代。韩风提出的概念太过超前,也太过大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其中的逻辑链条,尤其是对现有材料瓶颈的针对性破解思路,却像黑暗中的一道强光,直指核心!
“这…这思路…”另一位姓王的老专家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着复杂的分子式,“完全跳出了传统无机材料的框架!生物仿生…自适应…智能响应…虽然听起来像科幻,但…逻辑上似乎有实现的可能?”
“太激进了!”李老皱着眉,但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小子,你这套理论,基础在哪里?实验数据呢?光靠推演可造不出材料!”
“李老说的是。”韩风坦然承认,“这正是‘残缺’之处。原始资料只有概念框架和部分基础理论推演,缺乏具体的合成路径、实验参数和验证数据。它更像是一个指明方向的灯塔,而非现成的图纸。我个人的能力有限,无法独自完成验证和实现。所以…”他看向张振华,“才需要九院的力量,需要各位前辈的智慧,来共同探索这条可能存在的路径!”
张振华一直沉默地听着,锐利的目光在韩风和三位专家之间逡巡。他看到了专家们眼中的震撼与意动。韩风的理论,无论来源如何,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可能性的方向!
“诸位,”张振华终于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科学探索,本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韩风同志提出的方向,虽然激进,但逻辑自洽,直指我们当前面临的核心技术瓶颈。其战略价值,无需赘言!”
他环视一周,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提议,立即成立一个‘特殊材料联合研究项目组’!由我担任组长,三位老专家为核心成员,韩风同志作为‘特别顾问’,共享他的理论构想和后续推演思路。项目组将共享九院部分基础数据库和模拟平台权限,全力验证这一理论的可行性!所有工作,绝密进行!”
“张总工!”李老还想说什么。
“老李!”张振华抬手打断,目光灼灼,“我们被卡脖子卡得还不够久吗?现在,有人给我们指了一条可能突破的路,哪怕只有万分之一成功的希望,我们也必须全力以赴去尝试!出了问题,我张振华负责!”
三位老专家对视一眼,多年的默契让他们明白了张振华的决心和韩风理论的分量。最终,三人缓缓点头。
“好!我们这把老骨头,就陪你这小子和总工,闯一闯这未知领域!”王老拍板道,眼中燃烧着久违的研究热情。
韩风心中一块巨石落地,巨大的疲惫感涌上,但更多的是振奋。军工线,终于撬开了一道至关重要的缝隙!他获得了临时进入九院某保密实验室的权限,这意味着他能接触更前沿的设备,为后续可能需要的“技术支援”提供掩护。曙光,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