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在维多利亚港璀璨的夜景衬托下,渐近尾声。但几人之间的谈兴,却似乎刚刚被点燃。应林伯儒的热情邀请,韩风、方婷以及另外两位相熟的港商,移步到酒店顶楼一间更为私密的、可以俯瞰整个维港的咖啡厅继续小聚。
脱离了宴会厅的喧嚣与喧嚣,这里的氛围变得轻松而深入。空气中飘散着现磨咖啡浓郁的醇香,取代了之前的酒气。窗外,是无声流淌的、如同星河倒泻般的维港夜景;窗内,是几个思维活跃的灵魂,在进行着一场关于未来、关于资本的深度对话。韩风与方婷,很自然地成为了这场谈话的中心。
话题依旧围绕着国内刚刚诞生的股市,但探讨的层次更深。方婷以其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历练出的专业视角,冷静地剖析着早期资本市场可能存在的陷阱和风险:“制度框架尚在搭建,监管经验几乎从零开始,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普遍缺失,信息不对称现象会非常严重。这些因素叠加,很容易催生巨大的资产泡沫和非理性的市场波动。韩先生初战告捷,固然可喜,但也需时刻警惕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资本市场的冷酷,有时候远超想象。”
韩风认真地倾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同。他深知方婷所言非虚,历史的轨迹也证明了早期市场的巨大波动性。待方婷说完,他沉吟片刻,缓缓开口,语气沉稳而有力:“方小姐所言极是,风险确实无处不在。但在我看来,风险与机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正因为市场处于初级 stage,规则未定,格局未成,才充满了各种超越常规的可能性,才给敢于洞察先机者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他话锋一转,结合脑海中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看似随意地提及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极为超前的概念:“或许不久之后,这个新生的市场上,就会出现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进而控股一家上市公司的经典案例。那将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股票获利,而是真正展现资本意志和力量的操作,足以改变一个行业的格局。”
方婷正准备端起咖啡杯的手,在空中微微一顿。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控股一家上市公司?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国内,简直是天方夜谭,太过超前和大胆!连她这个在华尔街见过世面的人,都感到一丝震惊。她深深看了韩风一眼,感觉这个内地年轻企业家的思想维度和对资本的理解,远比她之前想象的更为深邃、更为前卫,甚至带着一种……预言家般的笃定。
“韩先生的见解,确实……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方婷放下咖啡杯,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致地追问,眼神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那么,抛开资本市场的短期博弈,您对国内未来十年的产业发展方向,有何高见?”
韩风知道,这是展现自身格局和战略眼光的关键时刻。他沉吟道:“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之后,消费升级是必然趋势,衣食住行等领域会诞生很多机会。但若论长远,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间竞争的核心堡垒。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这将是未来二三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驱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重塑国际格局的核心引擎。不瞒方小姐,我旗下有一家名为‘风林科技’的公司,目前虽然规模尚小,但就在致力于做一些基础性的技术研究和积累,哪怕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他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了科技与资本结合的可能性,描绘了一幅用敏锐的资本嗅觉去发现具有潜力的科技幼苗,并用充足的资本血液去灌溉、培育,最终助推其成长为参天大树,甚至参与全球竞争的宏伟蓝图。这些想法,在90年代初的内地,无疑是极具前瞻性、格局宏大且充满诱惑力的。
方婷听得越来越入神,心中的惊讶也越来越多。韩风的这些想法,与她在华尔街看到的那些硅谷风险投资的逻辑隐隐契合,看到了资本在技术创新中的催化作用,但他的视角又更贴合内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带着一种强烈的产业报国情怀。他不仅仅看到了金融本身逐利的天性,更看到了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参与国家竞争的更高层次价值和历史使命。这种深邃的眼光、宏大的格局和内在的驱动力,让她感到一种久违的、智力上的强烈激荡和难以言喻的吸引。
而方婷在交流中展现出的,对国际金融规则、复杂衍生工具、法律风险把控、以及跨文化资本运作的娴熟掌握和精准分析,也让韩风大开眼解,受益匪浅。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虽然凭借超前的眼光和对大势的把握,可以在国内市场抢占先机,但在金融领域的专业性、规范性操作,以及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方面,急需方婷这样既有国际视野、又懂中国国情的高级专业人才来补足和强化。
理念的碰撞,激发出璀璨的智慧火花。两人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所需要、所欣赏,甚至所欠缺的特质。一种基于专业上的相互尊重、思想上的强烈共鸣和人格上的彼此吸引,在这维多利亚港的夜色中,悄然滋生,如同窗外那无声蔓延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