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伸出四根手指头,“不多不少,整四十年了。”
李幽虎道,“四十年?老翁可知如何出去?”
老翁哈哈一笑,“出去干什么,我是宣国战乱时无意进来的,这里不愁吃不愁喝,不比外边好?”
李幽虎倒是有些理解老翁,战乱百姓不如狗,在此界了结残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有人出去过?”
老翁点点头,“那自是有的,赚够了钱,送到城中钱神庙里,便能出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想出去要的钱可不是小数目,足足百万铜子。要是真有百万铜子,还出去干什么呢?”
李幽虎闻言诧异道,“百万铜子?一千两纹银?这也不多啊......”
老翁瞧李幽虎疑惑的样子便笑道,“不怪你纳闷,我刚来时也跟你差不多。”
“须知此界流通乃是以铜子为主,金银玉石用处不大,换不了几个铜子。”
“再就是,钱界铜子可不单纯是拿来买东西的。”
李幽虎微微一愣,铜子除了买东西,似乎还有其他妙用?
老翁说着从怀中掏出钱袋,捏出一枚一文小钱,径直放在嘴里,喉咙滚动将铜钱吞下。
又来了,跟方才船夫所为如出一辙。
打了个嗝,老翁满足道,“看见没,方才一文铜子,便能延寿一刻钟。”
李幽虎这才明白,此界规则加持下,铜子竟能用来衡量寿命。
一文钱延寿两刻,一天十二个时辰也不过只需四十八文!
怪不得刚才船夫高兴的不得了,五十文大钱,今日一整天便是多活了的。
如此一来,李幽虎便能猜出此界百姓定是日夜不停拼命赚钱,百万铜子确实不好积攒。
单是拿来延寿的话,便能多活五十七年!
放在普通人身上,怕是大多数人也难以抵挡多活五十七年的诱惑吧?
再加上平日里赚的,此界年过数百岁者应随处可见。
“老翁贵庚?”
老翁摸了摸颚下胡须,“今年八十九岁了,要是在外边早就入了土喽。”
说着老翁指了指隔壁摊位的中年汉子,“看到这鞋匠没?”
“在此界待了三百年,补了不知多少万双鞋了,我见面都得喊一声祖宗......”
李幽虎不由肃然起敬,三百年道行的鞋匠,那手一定很入味咯。
李幽虎知道了离开此界的法子,心中稍定。
想起来冬花比自己早到半年,便问老翁如何寻人。
老翁伸手指了指远处城池方向,“你可去城中钱庙看看,里面庙祝手段颇多,只要有钱,找个人应该不难。”
李幽虎谢过老翁,朝着城门方向走去。
李幽虎身上还有两个当百大钱,知道这里不能用银子后,也不敢大手大脚乱花了。
进城要交两文费用,李幽虎让收钱的门卫找了自己一堆铜子。
说来也有意思,进入此界的人来自人界各地,带进来的铜钱也各不相同。
但在钱界里,无论带进来的是哪国铜币,都会变成钱界统一制式货币。
李幽虎捏起一枚铜钱仔细查看,铜钱正面印着钱界二字,背面印有一文字样。
就这么一枚铜子,在钱界可以换个大馒头或是普通菜包。
李幽虎穿街过巷,一边打听一边来到城中钱庙处。
并非节日,本以为庙里人不多,谁知数百人围在庙门口,双手合十跪拜,口中念念有词。
李幽虎不觉明厉,靠近仔细看去,发现庙门前摆着一尊雕像。
雕像一人高,钱首人身,朱袍金漆,李幽虎猜测,这便是所谓的钱神了。
“后生莫站着,快快跪拜!”
身边有老者拽了拽李幽虎衣袖,拉着李幽虎跪在地上。
李幽虎侧头打量身边诸人,发现大都眼神炽烈,想来信奉钱神已久,这般参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随着众人拜了三拜,李幽虎起身来,忽觉怀中有变,连忙掏出钱袋仔细翻查,竟然多出一枚铜子来。
“怎么样,钱神赐下多少?”
方才拉李幽虎衣袖的老汉见李幽虎愣神,随口问道,“可有二十文?”
李幽虎心中一动,漫不经心道,“差不多吧,老伯得了多少?”
老汉哈哈一笑,得意道,“三十六文!”
李幽虎不知这数目是什么水平,只能拱手恭维道,“老伯厉害!”
老汉摆摆手,“那是自然的,虽说都是信奉钱神,可人越老越知道钱的好处,也越怕死,自然是更虔诚些的。”
李幽虎点点头,“老伯说得对,有些不敬钱神之人,怕是一文钱也得不到。”
老汉闻言摇头不信,“哪有那种人?”
“老汉我活了一百多年,每日来这钱庙参拜,见过钱神赐下最少的赏赐也得有十文!”
李幽虎心中腹诽,那自己这得了一文的算什么?
吃保底了么?
眼见又有一批信众前来参拜,李幽虎将地方让给别人,闪身进了庙中。
钱庙之内比外边清净许多,见李幽虎走进大门,两个年轻的童子过来接待。
“客人有何需求?”
李幽虎闻言一愣,这称呼有些奇怪。
不喊施主不喊信众,如同做买卖一般开口喊客人,真是开了眼。
似是猜出李幽虎心里疑惑,童子解释道,“客人第一次来吧?”
“咱这钱庙不讲因缘信仰,只论钱财交易,所以称一声客人也算得当。”
李幽虎听着奇怪,指了指大门外跪了一地的百姓,“那这些过来参拜的信众呢?”
童子笑了笑却不答话了,转身引着李幽虎去了庙祝房间。
庙祝是一中年女子,听闻李幽虎说明来意后轻声问道,“客人要找人?除了知道是半年前来的外,可有其他信息?”
李幽虎想了想,“应该是一副道姑打扮。”
庙祝闻言笑道,“半年前是,如今还是吗?”
李幽虎不知如何回答,线索太少,确实难以寻找。
庙祝见李幽虎提供不出什么有用信息,便命童子取来龟甲筒,洒落六枚铜钱于木桌之上。
庙祝看清了卦象,指了指东方道,“客人所寻之人应在城东,如今操持一门讨生活的技艺,只知道这门技艺和木有关,其他便不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