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贷款”如同注入垂死病体的强心针,暂时缓解了血月收割的燃眉之急。但陆远深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高昂的利息和沉重的抵押条款,像两道越来越紧的绞索,逼迫他必须找到破局的关键——技术突破。
他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两个核心项目上:“行星级防御矩阵”和“虫群量子进化”。
“行星级防御矩阵”基于血月提供的残缺蓝图,结合虫群生物科技和从“星尘共同体”换来的部分材料学技术,进展相对顺利。一座座巨大的、由活性生物金属和能量导管构成的塔基,开始在蓝星的关键轨道节点上铺设。一旦完成,将能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能量护盾,极大增强蓝星在面对外部威胁(如“清算人”或舰队攻击)时的生存能力。但该项目耗资巨大,且依赖于持续的能量输入,目前只能算是构筑了一个脆弱的外壳。
真正让陆远寄予厚望的,是“虫群量子进化”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利用“源知单元”中那些关于规则和信息的碎片化知识,结合“虚空能量惰性化处理”技术,尝试引导虫群发生一次本质上的跃迁。
项目核心是建造一台前所未有的——“规则干涉腔”。这是一个利用虚空能量稳定出的特殊空间,内部时间流速和物理规则可以被极其微弱地扰动。虫群最精锐的一批“进化原型体”将被置于其中,尝试融合那些难以理解的“源知单元”信息,以期诞生出具备更高级智能、更强环境适应性、甚至能初步理解并运用规则的新一代虫族单位。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实验,成功率低得可怜,且充满了不可预知的风险。但陆远别无选择。常规的虫海战术在应对“收割者序列”和“血月”这种级别的对手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他需要质的飞跃。
就在陆远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孤注一掷地投入“规则干涉腔”建设时,“收割者序列”的制裁再次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他们无法直接摧毁被“亚空间信息迷彩”保护的秘密通道,也无法立刻定位“规则干涉腔”的位置,但他们可以打击蚊帝集团最脆弱的环节——资本市场。
由于持续不断的负面消息(制裁、债务危机、血月收割),加上“收割者序列”暗中操纵市场,“蓝星文明共同体”(GAIA-734)的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流动性几乎枯竭。许多早期投资者和被“债转股”套住的债权人,手中握着大量无法变现的股票,怨声载道。
“收割者序列”看准了这个机会,启动了一项恶毒的计划——恶意收购与强制债转股!
他们通过多个隐蔽的马甲账户,在公开市场上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悄然吸纳GAIA-734的股票。同时,他们联系那些持有大量股票且急于套现的债权人(尤其是那些被“坏账传染”搞得焦头烂额的独立强者和小型势力),提出以现金或其他硬通货收购他们手中的股票,条件往往比市场价略高,但对于绝望的持有人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更狠的是,对于那些持有“蓝星发展债券”(尤其是高风险c、d级)的债权人,“收割者序列”的代理人会找上门,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将手中的债券,按照一个极其不公平的折算比例,强制转换为GAIA-734的股票!
“看看你们手里的债券,几乎成了废纸!蚊帝集团根本没有能力偿付!”
“换成股票,虽然现在价格低,但至少还是个指望!等我们‘收割者序列’入主后,重组公司,股价说不定还能涨回来!”
“否则,你们就等着债券彻底违约,血本无归吧!”
威逼利诱之下,许多意志不坚的债权人动摇了,接受了这种苛刻的“债转股”方案。
“收割者序列”的目的很明确:通过低价吸筹和强制债转股,迅速积累GAIA-734的股票份额,一旦达到一定比例,就能强行进入董事会,甚至夺取蓝星文明共同体的控制权!届时,陆远这个“管理者”将被架空,他所有的资产、技术、乃至对星球意志的股权,都可能被“合法”地剥夺!
消息传到虫巢,陆远又惊又怒。他没想到对方会玩这一手!一旦控股权易主,他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债务重组、技术研发,都将为他人做嫁衣!
“立刻启动反收购措施!”陆远厉声下令,“动用我们所有能动用的‘血月点数’和资源,在市场上回购股票,稳住股价!”
“联系所有还能联系上的股东和债权人,尤其是‘星尘共同体’、‘灵能联邦’和‘反收割联盟’的成员,陈明利害,请求他们不要抛售股票,更不要接受恶意债转股!”
“发布公告,揭露‘收割者序列’的恶意收购阴谋,强调蚊帝集团对蓝星发展的不可替代性!”
然而,效果甚微。蚊帝集团自身资金捉襟见肘,回购力度有限,无法抵挡“收割者序列”庞大的资本洪流。“星尘共同体”和“灵能联邦”态度暧昧,它们与蚊帝集团的合作更多是利益驱动,在“收割者序列”的压力和可能的好处面前,很难指望它们坚定支持。而那些小股东和债权人,在恐慌和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倒戈。
GAIA-734的股价在短暂反弹后,再次掉头向下,而“收割者序列”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票份额却在稳步上升,逐渐逼近能够发起强制要约收购的红线!
就在陆远几乎要绝望,考虑是否要动用最后手段——比如强行将“星球意志股权”与股票绑定,制造规则层面的混乱来阻止收购时,“规则干涉腔”那边,传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尝试和难以想象的能量消耗,第一轮“量子进化”实验,竟然……成功了!
虽然成功率低得令人发指,数万“进化原型体”只有区区三个存活下来并完成了蜕变,但它们展现出的特质,让所有研究人员(虫群单位)都为之震撼。
这三个新生的虫族单位,被陆远命名为“织网者”。它们放弃了强大的物理攻击力和防御力,体型也变得相对纤细。但它们拥有极其复杂的信息处理核心和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信息编织与规则感知。
“织网者”能够以超越生物副脑的速度处理和解析海量信息,尤其是金融数据、市场情绪和规则波动。它们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中细微的异常和潜在的关联,甚至能对某些低级别的规则(如契约条款的漏洞、市场交易规则的模糊地带)进行初步的解读和……有限度的利用!
它们是天生的金融猎手和规则漏洞专家!
陆远看着这三个在“规则干涉腔”中缓缓游动、复眼中闪烁着冰冷数据流的“织网者”,一个绝地反击的计划瞬间成型。
“立刻将‘织网者’接入我们的金融网络和‘源知单元’数据库!”
“任务:分析‘收割者序列’本次恶意收购的所有操作细节,寻找其违规之处、资金链条弱点、以及市场操纵的证据!”
“同时,计算最优的反击策略!我要在资本市场上,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织网者”没有让他失望。它们以惊人的效率梳理着浩瀚如烟的数据,很快就锁定了几处“收割者序列”在收购过程中使用的、游走在规则边缘的隐秘账户和关联交易。更重要的是,它们发现,“收割者序列”用于收购的部分资金,似乎来源于其旗下某个风险极高的杠杆基金,该基金的稳定性存疑。
基于这些发现,“织网者”们模拟出了数十套反击方案。最终,陆远选择了一套最为激进、也最符合他风格的方案——精准狙击,引爆杠杆!
他命令“织网者”操控虫群隐秘账户,集中所有能动用的“血月点数”和资源,在关键时间点,对“收割者序列”那个脆弱的杠杆基金持有的其他核心资产,发动了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定点做空!
同时,通过隐秘渠道,将“收割者序列”恶意收购的违规证据,匿名提交给了仲裁庭和相关星际金融监管机构。
这套组合拳打得“收割者序列”措手不及!
杠杆基金遭受重创,被迫抛售资产以维持保证金,连锁反应导致其资金链瞬间紧张,收购GAIA-734的行动不得不暂时停滞。而来自监管机构的质询和调查,更让他们焦头烂额,声誉受损。
GAIA-734的股价趁机反弹,暂时稳住了阵脚。
陆远凭借“织网者”带来的技术奇点,成功化解了这次恶意收购危机。但他知道,这仅仅是暂时的。“收割者序列”绝不会善罢甘休,而“织网者”的出现,也意味着虫群的进化踏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不可预知的领域。
他看着那三个如同幽灵般在数据流中穿梭的“织网者”,又看了看星空中那轮仿佛永恒不变的血月,复眼中闪过一丝深邃。
技术突破带来了转机,但也带来了新的变数和风险。他与“收割者序列”的战争,以及他与血月的债务纠缠,都因为“织网者”的出现,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危险的阶段。
真正的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