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直门外的旷野上,烟尘滚滚,杀声震彻云霄。陈默率领的三千铁骑如同一道黑色闪电,撕开暮色,直扑正在猛攻城门的叛军阵列。叛军本就因久攻不下而士气低迷,此刻见大明龙旗飘扬,皇帝亲率援军杀来,阵型瞬间乱作一团。
“陛下亲至!随我杀贼!” 周遇吉站在城头,甲胄染血,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他挥剑劈开一名爬上城垛的叛军,振臂高呼:“打开城门,与陛下汇合!”
城门缓缓开启,周遇吉率领残部冲杀而出,与陈默的骑兵形成夹击之势。陈默一马当先,手中精钢马槊上下翻飞,每一次突刺都伴随着叛军的惨叫。一名叛军将领试图组织抵抗,挥舞长刀朝陈默砍来,却被陈默侧身躲过,马槊顺势刺穿其胸膛,将人挑落马下。
“放烟弹!” 陈默高声下令。早已准备好的骑兵迅速投掷硫磺烟弹,浓烟瞬间笼罩战场,叛军视线受阻,咳嗽声、惊叫声此起彼伏。明军趁机分割包围,马刀劈砍、马蹄践踏,叛军溃不成军,纷纷丢弃兵器逃窜。不到半个时辰,西直门、德胜门的叛军便被彻底肃清,城门防线重新落入明军手中。
正当陈默准备率军入城时,一名斥候匆匆来报:“陛下!朱希忠见城门失守,已劫持太妃和三位年幼宗室,退守紫禁城,紧闭宫门,扬言要与皇宫共存亡!”
陈默脸色骤变,若强行攻城,宫眷恐有不测;若拖延时间,朱希忠或许会狗急跳墙。他沉思片刻,对身旁的冯保说:“冯公公,你手持朱希忠与太妃谋逆的密信,到宫门外宣读,瓦解他们的士气。告诉宫内侍卫,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若执迷不悟,便是与逆贼同罪!”
冯保领命,手持密信来到宫门前,尖细的嗓音穿透宫门:“宫内众人听着!成国公朱希忠勾结太妃,意图废立,罪证确凿!此乃他二人往来密信,字字句句皆是谋逆之言!陛下仁慈,念尔等或被蒙蔽,若即刻倒戈,可免死罪;若仍助纣为虐,待宫门破开,定诛九族!”
宫门内陷入寂静,片刻后,传来零星的兵器落地声。陈默知道,攻心之计已见成效,朱希忠的防线正在瓦解。
与此同时,骆养性率领十名精锐锦衣卫,通过一条隐藏在宫墙角落的秘道潜入紫禁城。这条秘道是历代锦衣卫传递紧急情报所用,知晓者寥寥无几。他们避开巡逻的叛军,悄悄靠近乾清宫 —— 朱希忠挟持宫眷的地方。
乾清宫前,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朱希忠手持利剑,架在一名年幼皇子的脖颈上,太妃脸色惨白地站在一旁,浑身颤抖。周围的叛军虽貌合神离,但在朱希忠的威逼下,仍手持兵器,警惕地盯着四周。
“陈默!你若敢进来,我便杀了他!” 朱希忠嘶吼着,剑尖微微用力,皇子的脖颈上渗出鲜血。
就在这时,骆养性等人突然从侧后方杀出,锦衣卫的绣春刀快如闪电,瞬间解决了两名叛军。“保护陛下家眷!” 骆养性大喝一声,带领手下冲向朱希忠。
叛军阵脚大乱,朱希忠惊慌失措,手中力道不由得一松。年幼的皇子趁机低头,狠狠咬在朱希忠的手腕上。“啊!” 朱希忠吃痛,长剑脱手。
这正是陈默等待的时机!宫门被内应打开,陈默率领亲兵疾冲而入,手中马槊直取朱希忠。“逆贼!你的死期到了!” 马槊穿透朱希忠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朱希忠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默,最终无力地倒在地上,彻底断了气。
太妃见朱希忠已死,知道大势已去,惨笑一声:“我苦心经营半生,终究还是输了……” 说罢,猛地撞向旁边的蟠龙金柱,当场身亡。
夜幕降临,紫禁城的灯火重新亮起。文华殿内,陈默与张居正相对而坐,殿内的血腥气尚未完全散去,但空气中已多了几分安定。
“叔大,此次平叛,多亏了你在京城暗中布局,联络周遇吉,稳住局势。” 陈默语气诚恳,眼中满是感激。
张居正躬身道:“陛下谬赞。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真正扭转乾坤的,还是陛下亲率援军归来,以及将士们的奋勇杀敌。如今叛乱已平,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清算逆党余孽,同时安抚民心,恢复秩序。”
陈默点了点头,目光坚定:“你说得对。朱希忠的余党必须彻底清除,以免后患;有功之臣也要论功行赏,以安人心。另外,琉球的战事还未结束,‘定国号’修复后,需尽快派往东南,巩固海防。”
他看向窗外,月光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泛起清冷的光泽。“内乱虽平,但外患仍在。大明要想长治久安,不仅要稳住朝堂,更要掌控海洋。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陈默会如何清算朱希忠余党?是严惩不贷还是网开一面,以安人心?周遇吉、冯保等功臣将获得怎样的赏赐,是否会影响朝堂权力格局?琉球方向,萨摩藩是否会趁大明内乱之际加紧攻势,留守的骆养性能否抵挡?“定国号” 修复后,陈默是否会亲自率军前往东南,开启大明的远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