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来到了秦国关中。
齐魏韩三国联军在阴晋城下遭遇了非常强烈的阻挡。
关中数十万老秦人应声集结,在魏冉的率领下众志成城,于阴晋摆出决战态势。
联军主帅匡章对此颇有些不以为然。
“人多就能打胜仗?”
再说了,匡章自己麾下也有三十万大军!
就在双方摩拳擦掌准备开打之时,一名秦国使者抵达联军营地。
“匡章将军,我奉太后和大王之命而来,向贵国求和。”
匡章哼了一声,道:
“你说求和就求和?”
匡章渴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攻入秦国都城的统帅,这将是他人生最辉煌的顶点。
秦国使者看向魏国主将公孙喜,道:
“大秦愿意归还魏国封陵城和所有河外之地。”
紧接着,秦国使者又对韩国主将暴鸢道:
“大秦愿意归还韩国武遂城和所有河外之地。”
公孙喜和暴鸢两人闻言顿时大喜,立刻拉住匡章劝说。
“匡章将军不妨先将这里的事情禀报给临淄方面,让贵国大王和孟尝君做出决定吧。”
匡章怒道:
“孙子曾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今咸阳就在眼前,五国联军在此,你们却让本将军这种时候等待来回半个月的临淄传令?”
之所以说“五国联军”,是因为赵国和宋国在齐相孟尝君的邀请(威胁)下也象征性地各派了一支数千人的小股军队助阵,以壮声势。
这就和后世朝鲜战争中南边军队号称“十六国联军”,实则是美韩联军一个道理。
公孙喜和暴鸢无奈之下,只能拉着匡章到密室里说悄悄话。
“匡章将军,我实话和你说吧,这个条件我们魏国大王是肯定会答应的。”
“我们韩国大王也会答应。”
“条件只要传出去,我国和韩国的大王都一定会要求议和。”
“若我们两个执意和你一起继续攻打咸阳,结果就是会被我们两国大王罢免主帅职务。”
“没办法打了呀,将军。”
公孙喜和暴鸢你一言我一语,让匡章脸色逐渐阴沉,心中生出无奈情绪。
韩魏两国不仅仅是辅助作战的盟友这么简单。
关中远离齐国本土上千里,齐军作战后勤都是韩魏两国提供。
一旦两国跟秦国议和,匡章再坚持打,那后勤肯定就会被韩魏断掉。
没后勤还打个屁!
匡章叹了一口气,道:
“好吧,我这就派人快马禀报临淄方面。”
数日后,临淄齐国王宫。
田地很不满意地拍着扶手。
“都已经临门一脚了,匡章居然还考虑什么议和?”
“这家伙打仗是有点水平,但政治上简直没有脑子!”
孟尝君田文略一思索,开口道:
“大王,这件事情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
如此这般,孟尝君分析了一通,基本上和匡章三人的谈话大差不差。
田地听得愣住,手指轻轻敲击着王位扶手。
良久,他哼了一声。
“看来确实不议和也不行,xxx,浪费寡人三年时间!”
孟尝君闻言心中一跳,大王这意思是要责怪?赶忙开口解释:
“大王,天下皆知大齐攻破了天下第一雄关函谷关,秦国再也没有资格和大齐并称天下霸主,这一战怎么能说是浪费时间呢?”
“大王今后就是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霸主,大齐就是前所未有的最强国家!”
田地闻言,脸上的表情总算缓和了许多,哼了一声。
“那就赶紧议和,让匡章带兵回来吧。”
“赵雍那家伙最近不是正在打中山国吗?去告诉中山君,等匡章带着大齐回来了,寡人就帮他复国!”
镜头随之转到了中山都城灵寿。
“给寡人打,狠狠地打!”
怀着时不我待的精神,赵雍率领赵国军队上下发动猛攻。
顺便还对士兵们做出承诺。
“攻破此城后,劫掠三日!”
“除妇孺老幼外,其余概不封刀!”
在收服了林胡、楼烦后,赵国军队中包含了大量胡人士兵。
这些胡人士兵没有忠诚可言,只有纯粹的利益能让他们激动。
事实证明,赵雍的这一招的确非常之好用。
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赵军就攻克灵寿。
除了早就逃到齐国寻求庇护的当代中山国君(中山君)之外,灵寿城内的所有中山国高层都投降赵国。
赵雍为防止齐国插手,假意扶立了另外一名中山公族子弟成为新的中山君,名义上保留了中山国。
但实际上,此时的中山国仅剩下灵寿一座城池。
而且就连灵寿也被赵国军队驻扎,由赵国官吏统治。
几年后等风声过去,赵国不再伪装,宣布吞并中山。
历史学家们没有赵雍这么多想法,他们就很直白地将这一年视为中山亡国之年。
中山国,这个传说中由可能是白种人的“白狄”所建,一度号称“战国第九雄”的国家,就此彻底灭亡。
此时,齐魏韩三国联军刚和秦国达成协议,都还在关中没有返回呢。
【至此,齐魏韩三国联军伐秦之战落下帷幕。】
【在这场持续三年的持久战中,联军在名将匡章的率领下攻破了函谷关,这也是秦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被敌国正面攻破函谷关。】
【秦国被迫吐出了过去十年时间里从韩、魏两国手中夺取的所有土地,声望在诸侯中大衰。】
【齐国虽然并未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但攻破函谷关的辉煌胜利让齐国声威大震,成为天下诸侯公认的、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
【赵国方面,主父赵雍借助在三年机会疯狂开疆拓土,先后平定林胡、楼烦,又抢在齐军主力回归前灭亡中山国,让赵国成为最大的赢家。】
【燕国在燕王姬职的率领下大破东胡,扩地两千里,成为了第二个大赢家。】
公元296年三国伐秦之战结束后形势图
【至于楚国……】
画面转到楚国郢都。
一名大臣脸色惨白,摇摇晃晃地冲入大殿中,噗通跪在地上,对着坐在王位上的楚王熊横大哭道:
“大王,太上王……薨于咸阳了!”
熊横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嘴角忍不住露出喜色。
但几秒钟后熊横醒悟过来,强行让笑容消失,抹着毫无泪水的眼角放声大哭。
“父王,父王——”
【就在秦国和三国联军和谈时,出逃被抓回咸阳的楚王熊槐死于咸阳。】
【对熊槐的死,有人认为是芈太后担心齐国人要求将其释放,所以提前痛下杀手。也有人认为是熊槐被秦人抓回咸阳后羞愤不已郁郁而终。】
【熊槐是楚宣王之孙,楚威王之子,继承了历史上最强大的楚国。】
【但在他治下,楚国从巅峰走向衰败,从让威震诸侯的南天霸变成了被秦、齐两强吊打的背景板,甚至后来韩国、魏国这种弱国都能肆意攻占楚国大量土地。】
【到熊槐执政的中后期,甚至还闹出了“张仪欺楚”以及被秦国扣押在咸阳的超级笑话。】
【熊槐让楚国盛极而衰,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败家子。】
【总结他的经验教训,其实也就一个字——蠢。】
【作为一个蠢材,熊槐要面对的却是嬴荡、嬴稷、赵雍、田辟强、姬职这种明君级别的对手,他的才能根本就不足以引领楚国与之对抗,接连的惨败也就是必然。】
【更加凄惨的是,熊槐指定的太子接班人熊横也同样是个毫无战略眼光的蠢货,这从楚国在三国联军伐秦之战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灵堂外,披麻戴孝的屈原走出来,坐着马车回归自家。
家中老妻迎上前来,温柔开口。
“夫君是因为先王薨逝而不高兴吗?”
屈原沉默片刻,缓缓摇头,叹息道:
“我只是觉得,大楚的悲剧并非只是如此而已,恐怕还要继续啊……”
诸多弹幕随之飘过。
【汉高祖刘邦:屈原这家伙有时候脑子不太好,但有些时候又挺敏锐的。】
【隋文帝杨坚:屈原明明忧国忧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国一步步坠入深渊,想想都很惨啊。】
【汉武帝刘彻:但凡屈原能有霍光一半本事,楚国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唐太宗李世民:屈原如果当了霍光,那他就不会成为被华夏后人传颂的忠臣了。】
【宋太祖赵匡胤:后人传颂的忠臣有个屁用,屈原是博了名声,但他能救同时代的楚国老乡吗?】
【秦始皇嬴政:呵呵,屈原只不过是一个臣子,什么也改变不了!】
屈原作为开启了端午节的悲情人物,历代华夏王朝的皇帝多少对屈原都有些感情。
但秦始皇嬴政绝对是例外。
大秦世界中,刘邦忍不住捅了捅项羽的腰窝。
“对你们大楚这位老祖宗大王,你有什么看法?”
项羽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刘邦。
“关你屁事。”
刘邦啧了一声,但依旧不为所动,笑呵呵地开口:
“这么凶做什么?我也是个楚国人,讨论一下楚国败家子都不行?”
项羽哼了一声,鄙夷地看着刘邦。
“一个心心念念想当魏国信陵君狗腿子的人,也好意思说是楚国人!”
沉默几秒钟后,项羽继续开口。
“若我见到这楚怀王熊槐,非亲手摘下他的狗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