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
人皇殿内,站在刘邦身后的叔孙通心里狂喜,面上却保持着儒家贤人的温和稳重。
只是嘴角的弯曲怎么也压不住!
作为儒家大圣贤孔子的当代嫡系传人,肩负着祖师厚望,离开儒家大洞天,拜入刘邦麾下,出山目的就是为了再兴儒家。
可刘邦是一个非常务实的皇帝。
儒家弟子也不是不能务实,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御、射、数三道同样也是博大精深。
御,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涵盖兵阵变化,是儒家吸收了兵家精华所创。
射,分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不仅是个人斗法,还有孟子所创浩然剑术,当年三千儒家圣贤凭此横行北方。
数,九数天地,一点不比阴阳家的数法差!
可因为三者修行难度太高,九成的儒生只愿意学习礼、乐,个别学成书,其余三大技艺大成者少之又少。
特别是在秦末,几乎所有儒家世传家族,全都是妖魔邪儒,表面道德贤良,背后贪腐恶毒。
孔家旁支窃取正统,成为了儒家有史以来最大的败类。
得亏是被秦皇带入地府,否则后续清算都麻烦。
底层是偷懒的废物弟子,高层是伪君子真魔头,这就给了全天下一种错觉。
儒生只会耍嘴皮子,玩百无一用的礼乐!
一旦给他们权力,就会成为祸害天下的大妖魔!
这是底层的普遍看法。
大汉高官们不至于这么眼皮子浅薄,起码他叔孙通能文能武,一手浩然剑,能斩太乙妖魔!
只是他这样的儒家天才太少了!
朝堂可以任用他,但不能任用那些个只懂得礼乐的弟子。
所以叔孙通这次就是为了证明,礼乐也有大道!
这次大祭礼,就是他们儒家礼乐大道的再一次表演,向皇帝,向臣僚,向天下证明,儒家礼制,可以有效收集天下众生信念,凝练神道香火,塑造强大无比的后天人道神灵。
这就是礼!
礼不只是尊老爱幼,不只是伦理道德,还可以祭拜祖宗,献飨神灵。
一家祭礼,祖宗成阴神,庇护后人;
一郡祭礼,乡贤成正神,守护一地;
一国祭礼,高德成大圣,镇压天下!
他承认,儒家门槛太低,绝大多数弟子顶多就是得到些许道德修养,连浩然气都不能引动。
庞大的数量下,催生了很多伪君子、真小人,这些混蛋把好好的儒家名声都给败坏了。
可儒家把人培养成百无一用的道德凡人,总好过他们入妖魔道好!
不能因为这些个混球,就把儒家当成吉祥物!
的确,有些人没有大用,只能在礼制“画蛇添足”,彰显自身本事。
但礼制绝对不是没有大用!
没用的只是那些学艺不精的儒生!
维持礼制,上祭天地,中飨神灵,下拜祖先。
对于一个仙朝来说,这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次封神屈子,就是叔孙通的一次尝试,一次向皇帝证明自身和儒家礼制的尝试,这不是让大汉仙朝多一尊大罗金仙神灵,而是开启仙朝册封人道神灵的开始!
今年在南荒册封屈子,明年在东荒、北方、西土等,好多个有着巨大名望,却战死沙场的“名人”都可以进行册封。
尤其是白子完成了历史巨着,上面有太多的人物可供选择。
对于务实的皇帝来说,用礼制收集众生信念,封神启灵,给大汉塑造“三千正神、百万小神”,就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十二铜人、三千兵马俑!
这就是儒家的价值!
单凭这一条,就足够儒家占据大汉仙朝的太常一脉果位。
用赤霄的话来说,就是儒家找到了自己在大汉朝的生态位。
如今的大汉,道门把控了三成的主政官,法家执掌刑法牢狱,农家主管司农,兵家控制大军,墨家更是掌握了极其重要的少府等。
唯独儒家,之前没有亮眼表现,只能和阴阳家争夺钦天监、和纵横家外传抢鸿胪寺、和百家夺教化等。
就是一个边缘派系,随时都可能被其他家排挤、取缔!
现在好了,在大礼节上的专业,无可取代!
——
——
“叔孙通这个滑头,不愧是再兴儒家的关键人物,不过如今朝堂可不好混,你到时候是站皇帝,还是站皇后?”
稷下学宫圣贤殿内,张良也在领着大家祭拜屈子。
‘看到’皇帝册封屈子这一场景,心里也有些感叹和好笑。
他很清楚刘邦夫妇是个什么性格的狠人。
别看刘邦身上似乎有股民间青皮的义气,可这股义气是对沛县老兄弟的,不是对后来的加入者。
比如萧何!
萧何从来不是刘邦的兄弟,老刘的兄弟是樊哙,是张敖,是夏侯婴等人。
萧何是沛县高高在上的萧家天才,哪里是老刘的好兄弟。
只有萧何不明白,还以为自己帮助刘邦一统天下,功劳如此,合该成为大汉仙朝的丞相,浑然不知道危险将近。
要知道,皇帝在位是有时间限制的。
可丞相没有!
要是接替皇帝手腕不足,性格温和(软弱),权势极大,几乎是一人之下,群臣之上的独相,完全可以架空新皇帝!
现在萧何可以当朝堂第二人,那是因为皇帝是务实者,他需要萧何帮他处理政务,也需要用萧何压制武将。
更需要萧何平衡朝堂的百家势力!
等到刘邦将来要退位,就该轮到萧何倒霉了!
要是萧何懂事,没有被权势、气运、功德(治理天下的大功业有对应大功德)迷住,舍得放手,或许还能有个好下场。
不然,以吕后的狠戾,只怕要倒大霉!
所以叔孙通等人拼命向皇帝展示自身的价值作用,他则拼命推迟皇帝的赏赐,最后干脆由杂家入道家,依仗道门支持,获得百家传人认可,拿到稷下学宫的大祭酒果位。
这是一个超然的位置!
从当年管子辞去大秦丞相之后,开创学宫,这个位置就很特殊。
有参政议政权柄,听不听是君王的事。
可也能发表意见,向皇帝献策。
而且作为大祭酒,固然可能被学生们各种骂,但在国事献策得好,也能得到昔日学子、如今臣子的大力支持,天然就是一个意见领袖!
这同样可以让他的谋策得以落实,然后和执行的官僚一起获得人道功德!
比起萧何宰执天下,他能分到手的的确不多。
可政治风险也几乎没有!
哪怕是始皇帝面对触怒他的南子,也顶多就是私底下骂上几句,明面上必须保持礼节的!
这就是大祭酒的福利!
威望、气运、功德、权势不缺,风险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