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富震惊之后,发出了不可置信的惨叫:“不是,先等一下,你乱入的都是这样的顶尖人才吗?我自己只得到一个高级召唤?外加一匹战马?这不是搞笑呢……”
这次乱入的两个谋士,可以说是明初‘两个朝代’中最典型的两个人才了。
一个是朱元璋时期的战略家、军事家朱升,他早年隐居讲学,后来在邓愈的介绍下,投身朱元璋阵营,算是大器晚成,并且为朱元璋献上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核心战略,这一战略成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的基石方略。
这九字方针为朱元璋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指明了发展方向——巩固根据地,发展农业生产以积蓄实力,避免过早称帝成为众矢之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九个字在后面的朝代也屡被提起,被奉为经典!
明朝建立后,朱升虽年事已高,仍被征召参与制定礼乐制度等国家典章,官至翰林院学士。他不仅在明王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智囊作用,其学术思想也对明初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辅佐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的重要功臣。
另一个姚广孝虽然也是元末明初之人,不过他比朱升要小了差不多一个辈分。
姚广孝十四岁出家为僧,法名道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通晓儒、释、道三教,精于阴阳术数,虽身披袈裟,却怀揣经世之志。早年游历嵩山时,相士袁珙称其为“异僧”,预言其将成就一番伟业。
明朝建立后,他经人推荐进入燕王朱棣的藩邸,成为其核心谋士。建文帝削藩时,他力劝朱棣起兵,并在整个“靖难之役”期间,运筹帷幄,是朱棣最信赖的决策核心,为战役的最终胜利立下首功。
朱棣登基后,姚广孝还俗,受赐姓名,官拜太子少师,被尊称为“黑衣宰相”。
姚广孝这个老和尚不仅在军事上功勋卓着,在文化上也贡献巨大。晚年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并担任《永乐大典》的最高编纂官,为这部旷世巨着的成书奠定了基石。
姚广孝以其僧人身份深度参与并改变了明朝的政治走向,其复杂而深刻的一生,在历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印记。
简言之,这俩人可都是极具影响力的战略大师,不管乱入到哪里,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加强。
首先是姚广孝,张富很是纳闷:“我知道现在时代有佛教传入了,但兴佛的地方不都是洛阳,以及徐州广陵那嘎达吗?咋河北也突然冒出个和尚来?”
系统解答:“叮,姚广孝植入身份是并州五台山大师,袁绍在数年前输了雍州之战后,被气得够呛,身体也很虚弱,后面到五台山前去调理,其中认识了姚广孝,并且邀请出山,为自己出谋划策。”
“行,没毛病,五台山的佛教活动确实在东汉就已经兴起了,这袁绍去调养也合理。”张富听后,无法反驳,只能认可这个身份,确实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转念啊他又开始哭丧个脸:“完了,这姚广孝的加入,对于袁绍来说,可是有点太强了吧……”
上次的雍州之战,最终结果是张富险胜,曹魏丢失了司州洛阳,袁赵虽然没直接丢失地盘,但也是损伤惨重,其中河间四庭柱直接死了两个,一个还投降了,现在袁绍的老班底就剩下一个文丑在支撑了,外加一个没调到前线的麹义。
其余如冉闵、王彦章、蓝玉等都是先后乱入到袁绍麾下的,可能也是系统见他太可怜了(主要是想给主角增加游戏难度),给袁绍补充了一番。
现在姚广孝大概也是如此,系统见袁绍有点可怜,专门加强的。现在别的不说,光看系统乱入到袁绍麾下的人才——不可谓不豪华,也算一个全明星阵容了,有谋士,有将领,有先锋,还有破百猛将,太可怕了!
特别是这次的姚广孝,很大程度可以让赵国也多线作战,一边抗衡即将南下的公孙瓒(后文解释),一边全力跟蜀国作战,毕竟姚广孝这样有能力,又有情商的人,简直不要太契合袁绍,他可比田丰的性子灵活多咯!
不过呢,张富仔细思索了一下,也有些庆幸姚广孝到袁绍麾下了,这要是到曹操或者荆南那俩不死小强手里,可就很难办了,就算到刘备麾下,估计日后对蜀国也会多生很多变数,这些人谋士越多,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