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想打仗,因为打仗就有可能会死掉,没人想在快过年的时候死,而且死在这冰天雪地的荒山野岭。
但军令如山,战鼓起,你不冲,你不打,属于畏战当场就砍杀你!
虽然说打仗有可能会死,但也不一定会死,而且侥幸得了战功还可平步青云,最不济也能领些赏赐,可谓富贵险中求更何况面对的是小小的松山堡以及小小的松山。
所以,在这滴水成冰的寒冬之际,明军士气虽不高,但战鼓一响军令一下,便毫不犹豫发起了冲锋!
一个时辰必须拿下,拿不下提头来见!高第的亲兵冲到山脚大呼,带队冲锋的一个游击将军闻声回头看了一眼,而后嘶吼重复再重复。
小小松山,轻松拿捏!
心里是这么想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一声令下,高第部嗷嗷的就从三面往松山冲了过去,正面部队主攻山道,两翼则从荆棘劈路硬闯。
然清军早有准备,居高临下在第一道山卡就开始放箭,数十弓箭手嗖嗖疾射不止,明军先锋一边举盾格挡一边拎刀奋力疾冲,在他们身后也有上百弓箭手火力压制……
刹那时,小小松山立时笼罩在杀喊声中。
松山不高也不陡,但山道有积雪异常湿滑,两侧丛林荆棘密布寸步难行!
难行也要行,两翼百余明军猫着腰喘着粗气一边砍开荆棘一边艰难爬行一边还要奋力大呼杀杀杀……
能不能杀到不重要,气势要到,声威要足。
而这招也非常有用,在关卡上的清军一边张弓疾射冲过来的明军,一边还惊恐的朝旁边张望,生怕这些明军从野坡冲到身后……
清军虽有地势之力,但这点小小的优势在大军涌来之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山道上的小小关卡。
百余明军在弓箭手的掩护下手持赌牌嗷嗷往上冲,双方弓箭你来我往,清军虽居高临下但目标集中,明军弓箭手分散各处对着那小小目标一阵疾射将清军压的抬不起头,先头兵持盾快速冲到关卡跟前。
关卡就是一道石门,不高也不宽能容两马并行此时已被乱石堵死,清军居高临下看似占尽优势,其实被下边的明军弓箭手射的抬不起头,且石门两侧无险隘之地,明军便持盾从侧翻阅。
守卫关卡的数十清军见状竟不阻拦,撒丫子就往山上跑,本来还以为要来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呢,却没想到清军直接溜了。
来不及细想拎刀就嗷嗷的往上追了过去。
但山下举着千里镜观战的高第却一眼看破清军的心思,他们清楚几道无险可守的山道石门根本拦不住明军,硬拦徒增损失,倒不如后退第二关……第三关……以此消耗明军直至山顶石寨,那儿才是真正决战的地方。
先消耗你的兵力,体力,军心士气,到了山顶再给你来一波狠的。
想法不错
也没遮着掩着,也被高第轻松窥破,不过仅仅一笑罢了。
毕竟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冲上山本就没啥难度,只不过时间早晚,山上破寨才是啃骨头。
守山道的清军放弃第一道关卡快速朝第二道关卡奔去,这道山门没堵死就是为让他们快速撤回,待他们钻进来后迅速堵死,而这个时候冲山的明军才刚刚翻越第一道石门,便迎来第二道关卡清军的弓箭压制。
明军弓箭手立刻还击,冲锋队趁机举着盾牌猫着腰往上冲,而两翼冲野坡的明军还在荆棘中哼哧哼哧的爬着,速度慢的不是一点半星,山下观战的高第皱眉直摇头,但也啥好法子,好在侧翼只是壮声势给清军制造漫山遍野皆敌的心理压力。
清军依地势张弓疾射,明军弓箭手躲在山石树后反击,双方你来我往倒一时无法顾忌攻山先锋,冲锋队很快持盾就冲到了关卡之下,顿时感觉头大。
山门又被堵住了,两侧虽不陡峭却荆棘密布,看着那长长的树刺和深膝积雪,冲锋队忍不住唉声骂娘。
山门虽不高但没有梯子他们也飞不上去,何况上边还有百余清军一边张弓疾射下边的明军弓箭手一边投石砸向石门下边的冲锋队。
这让攻山的冲锋队异常恼火冲不进去还还不了手,老窝在门下不还手清军不用刀子只用石头都能将他们砸成肉酱。
撤下来从两边冲上去!冲锋队一个百户果断下令,都挤在山门动弹不得徒增损伤,山门两侧荆棘又多无法快速攀登越过,而且上边清军还不停投石根本无法从容攀登,最好的法子便是退后一些让后边弓箭手加大火力压制上边清军,然后从两侧迂回占领这道山门。
山下举着千里镜观战的高第见状露出赞许的神色,随即千里镜抬高落在山顶的寨子上,可见寨子上的清军不少估摸大几百上千,一个个正朝山下观望,看不清他们的神色,但高第能看见他们身边的火炮。
他知道一旦攻山部队冲上去,甚至只需冲破第三道关卡进入火炮的射程,上边的清军则回毫不犹豫毫不留情的开火,那对明军来说绝对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高第甚至心中连一丝涟漪都没有。
一将功成万骨枯,他早就麻木了。
甚至觉得眼前的激战枯燥且乏味,便忍不住转移千里镜朝西望去
那边战鼓隆隆火炮轰鸣,杀喊声像个里许都让他感觉刺耳。
还是那边打的刺激,相比之下,这边就像过家家一样!
松山城东南角的林子里祖大寿同样举着千里镜看着远处的战场神情无比凝重,战前他们制定了完整的战略,战术,但纸上的东西终究是纸上的,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一个小小的意外或者变动都能引发连锁反应,小则局势大乱,重则万劫不复。
所以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坐镇指挥!
毫无疑问,没有人比祖大寿更适合这个角色,无论于公还是于私。
按照战前制定的战略是,占松山制高点围松山城诱敌援军,扼守北上通道。战术方面则是无论松山还是松山城,三面打留一口子。
高第那边是这样打的,松山城这边祖大寿也是这般打的,唯一有变的则是他的小心思,既然围了,既然打了那就直接捏死,战术可以按部就班,战略则可扩大!
所以这边一动手就是雷霆之怒!
战鼓一响,火炮齐发,弓箭手齐射,抛石机哐哐扔,攻城队推着撞门车,登城梯嗷嗷就往南门冲了过去!
同一时间,城西,城东一起动手,三面打!
一时间松山城头乌云盖顶,炮弹,箭矢,乱石如暴雨般落下……
刚刚还在城头观望的鳌拜在亲兵的拥护下匆匆下城躲进藏兵洞里,虽狼狈但脸上还挂着狠色:“想一口吃掉老子,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