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越乱,他们越能浑水摸鱼。
只要左相府在岭南的根基不稳,宋九便不必担心镇南军之变。
宋九正盘算着,密探院的枫统领突然赶来,还走的不是正门,翻墙而入,是她家夫君第一个发现的。
枫统领赶来,送来了一封密信,是小叔子的信。
朝中的隐密,他家小叔子遇上了难事。
先前小圆子被左相与朝中世家逼迫,不得不答应和亲一事,先前小叔子准备派人在燕北行刺,再转嫁给寮国人,不曾想,有人也是这么打的主意。
和亲使团是假,想要夺燕北军权是真,尤其小团子打了胜仗,夺下数城之后,有人动了心思。
所以这和亲使臣才到燕北地界,密探院的人还没有下手,对方便下了手,杀了那些人,再嫁祸给小团子,且一套完整的证据在密探院的眼皮子底下送达朝堂。
小叔子后悔自己思虑不周,将小圆子和小团子陷入两难境地,眼下朝堂之上,谢家军准备去往燕北接手,并有意借夺回燕云十六州之事大作文章,使得寒门也跟着响应,小圆子一直拖着,愁眉不展。
小叔子这个时候给宋九送信求救,也是想问问她可有法子。
褚国内乱,定州主帅支援,宋九用了她夫君“死而复生”并接掌巡检司之职将所有注意力吸引到岭南来,她很成功,却也将他们自己陷入危机。
左相府派来的死士恐怕早已经到了岭南。
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小叔子问她如何解朝堂困局,是高看了她的能耐。
宋九拧紧眉心,心头烦闷。
世族门阀掌权不是一日两日的隐患,而是历代积累下来的隐患。
先皇没做成,先晋王亦没有做成,如今遭罪的是她的一双儿女,她于心何忍?
枫统领叹了口气,“护国夫人,当如何?”
枫统领也是惭愧,真当护国夫人是神了,她要如何解困局?
长公主终归是女子,最后接手燕北军的定然还得是男子,她还是要回京嫁人的,这是所有人的想法,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可是即使是这样,燕北军气势如虹,正要拿下其他州郡,夺回失地,此时阵前换帅,不仅是对长公主的污辱,亦是对燕北军的不信任,这仗再打必输。
到时不要说夺回失地了,先前夺回的城郡,恐怕又要再次落入寮国人手中去。
寮国无新帝,虽说各部族各执一方,但失地在谁手上,谁就会全力以赴,听闻战场上用巫蛊之术、御兽之术等等,都被人用在了前方,在这一点上,寮国各部族倒是联合了起来,使得长公主夺回失地难上加难了。
“且容我想想,给我一日的时间,我定能想出办法。”
宋九劝枫统领先回去,枫统领只好离开,只是走了两步又回头,“护国夫人若是想对对策,且快快传来密探院,此去京都,只有三日的路程,再耽搁一日,便只剩下两日的路程了。”
两日?怎么回到京城去?
即使密探院在各处设有信鸽传信,便到底隔着这么远,也不是易事。
这话更是给宋九带来了压力,她点了点头,她只有半日的时间想对策,要给传信的人留点儿时间。
枫统领走了,宋九在桌案前坐下。
任荣长在媳妇身边坐下,心头憋闷,生气说道:“当年我父王在时,他可是也这般的憋屈?”
两个失了记忆的人,吃了齐哥儿的酒,记起了一些事,小西说那酒对他们有好处,可时常喝点儿,但喝了数回,记忆仍旧没有回来。
但她家夫君记起了小时候在晋王身边学武时的温情,好几次喝酒都在宋九面前难过,想念起父王就难过。
倒是他的母妃,他是半点记不得,大嫂说不起那母妃也是好的,毕竟生下来就将他遗弃,后来寻回也不过是因为他是荣家的血脉罢了。
“听闻父王是京城众人知晓的战神,大嫂说当年你与父王一起去往燕北镇守,打了胜仗,回来时可开心了。”
任荣长略有安慰,但心头仍旧不痛快,“既是如此,我为何不能带兵打仗?我为何不能入朝为官?”
宋九错愕的看向自家夫君,大嫂说他们当年也有掌兵,到头来不也被迫在平江府一战伤了根本。
多年过去再次回归,朝中哪还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她是不想一双儿女为难,再说终归这天下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他们夫妻二人不当官不要权,只要能帮到孩子们就好。
不过她家夫君的话突然提醒了她。
宋九错愕的眼神里变成了惊喜,“夫君,你倒是提醒了我。”
任荣长疑惑。
宋九却是没有解释,立即伏案写信,她要给陶将军写信,她想跟陶将军商量一件事儿。
任荣长看到信上的内容,问道:“此计当真可以么?”
宋九将信收好,叹了口气说道:“若能成,便能解决所有的事情,如此陶将军也就放下了肩上的担子,可以卧病在床,不必操劳了。”
宋九本想起身叫来信鸟送信的,没想任荣长起了身,“我亲自去一趟军营,显得更有诚意。”
宋九看向她家夫君,她家夫君可不傻呢,越来越聪明了,一直陪伴着她,她做下的每一个决定,她家夫君都能明白她的用心,如此夫君,她还有什么遗憾的。
“去吧,我在家里等你的信,若是成,今日密探院的人便能往京都送信了。”
任荣长带着两名府卫匆匆往军营而去。
此时军帐中,卧病在床的陶原正好收下老副将胡聪呈上来的信,是定州那边来的。
胡聪也是聪明人,收到信后悄悄地送来主帐,不曾告诉任何人,这会儿也不动声色的退了下去。
帐外,裴小西送来一碗汤药,是他新配的药方,若是此方得当,陶原还能多活些时日。
裴小西在陶原身上可谓是费了心思,天下好药都搜罗了来,镇南军还是有些能耐的,再加上海夷道通了,不少外邦的药草也进来了,值得裴小西继续研究,而陶原倒成了他的试药对象。
陶原正看着信,小西端着药碗进来,见状,陶原将信放下,倒也没有瞒着小西,而是感叹道:“想不到清平县主此举竟是成了。”
裴小西一听,连忙朝那信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