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张放鸣的人在背后推动了这件事?”李焕仔细翻阅着李文华提供的调查报告,眉头紧锁地问道。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李文华郑重地点了点头。
经过深入调查,李文华梳理出了关于梁梦的关键线索。大约一年前,在梁梦与杨卫东合影后不久,她找到锦江市委组织部,提出希望调动到江州工作。
面对这个请求,锦江市委组织部自然没有轻易批准——想去江州工作的人络绎不绝,凭什么要优先安排梁梦?
遭到拒绝后,梁梦并未放弃。她带着与杨卫东的合影再次找到组织部,坚持要求调动。看到这张照片,经办人员顿时犯了难,不知该如何处置。
这时,一位\"聪明人\"出了个主意:让梁梦去找江州市委组织部协调。他对梁梦表示,如果是锦江市区内的调动还好说,但跨市调动必须得到江州方面的接收同意。
锦江组织部向她保证,只要江州同意接收,他们一定痛快放人。
梁梦立即信以为真,果真带着照片前往江州。面对这个手持与省委书记合影、要求调动的女子,江州组织部门的干部们也陷入了两难——既不敢拿着照片去向杨卫东核实,又怕贸然同意会引发误会。
这时,组织部门里一位一直想与张恩鹤交好的干部,将这件事报告了上去。张恩鹤得知后,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此前,杨卫东在江海省推行改革,已经让一部分体制内人员心生不满。如果能将这名女子与杨卫东联系起来,无疑是对杨卫东改革攻势的最好回击。
一个在台上大力推行改革、倡导廉洁奉公的干部,若是私下与这样的女子有牵连,将极大损害其威信。
至于事情的真假,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重要。他们需要一个发泄不满的渠道,只要把风声传出去就足够了。
在张恩鹤的暗中操盘下,梁梦很快在锦江市\"崛起\",打的正是杨卫东的旗号。
至于插手人事安排就更简单了——张恩鹤指示亲信将升迁信息透露给梁梦,对于一些不在计划内的人员,张放鸣那边稍加提点,基本上也能办成。
听完李文华的解释,李焕这才明白当初张恩鹤为何那般有恃无恐。在对方看来,这件事就是他手中最大的筹码。如果李焕敢翻脸,他不介意把事情捅出去。届时,杨卫东的麻烦就大了。
告别李文华后,李焕立即找到杨卫东,将调查到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杨卫东听完,震怒不已,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万万没想到,对方竟会用如此下作的手段。
\"舅舅,现在生气解决不了问题。\"李焕冷静地劝道,\"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这个隐患。我认为,首先要调整一下林增在锦江的位置。\"
杨卫东停下脚步,深邃的目光落在李焕身上:\"你的意思是?\"
\"林增必须换掉。\"李焕语气坚定,\"他在这个位置上,既没有识破梁梦的真面目,又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甚至因为害怕担责而选择装糊涂。这样的干部,已经不适合继续主持锦江的工作了。\"
见杨卫东陷入沉思,李焕继续分析:\"更重要的是,林增作为你的旧部,他的不作为在外人看来,反而成了您默许梁梦行为的佐证。只有果断换将,才能向外界表明您的态度。\"
当初杨卫东之所以将林增放在锦江,就是希望他能延续耿海清打下的基础,确保这个江海省副中心稳定发展。
可林增到任后,不仅政绩平平,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更是令人失望,直接导致了当前的被动局面。
杨卫东缓缓坐回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轻敲桌面。良久,他长叹一声:\"你说得对。林增...确实让我失望了。只是,这个时候换将,会不会显得我们心虚?\"
\"恰恰相反。\"李焕目光炯炯,\"眼下必须快刀斩乱麻,否则事情只会愈发不可收拾。而且,新人上任后,可以名正言顺地清查梁梦的问题,把这颗毒瘤彻底铲除。\"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凝重:\"其实,眼下最大的麻烦,是整个体系暴露出的深层问题。\"
\"整个体系的问题?\"杨卫东微微皱眉。
\"不错。\"李焕正色道,\"这件事表面上是张家在背后操纵,但归根结底,是整个系统中的官员们默认甚至纵容了它的发生。从锦江到江州,这么多官员但凡有一人提出异议,或者较一次真,梁梦的骗局都不至于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进一步剖析:\"为什么没有人敢站出来?除了大家忌惮舅舅您的权威,恐怕还有一些人在其中推波助澜。”
“去年开始的改革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这些人不敢明着反对,但若能让你这个一把手也'同流合污',岂不是最好的拖延甚至阻止改革的方式?\"
杨卫东是坚定的改革派,相关规定出台后,他严格执行,要求对江海省的干部从严管理。
然而,习惯了宽松环境的干部们,哪里是说改就能改的?在明面上不敢反对,所以这些人只能暗地里使绊子,通过这种方式让改革难产。
\"林增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李焕一针见血,\"他跟随舅舅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了解您的为人?但他宁愿相信梁梦与您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锦江官场立足,而不是被孤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耿哥那样,真正做到心怀坦荡、无欲则刚。\"
同样是杨卫东的秘书,耿海清和林增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一个选择光明磊落,一个选择和光同尘。
但也正是林增的选择,造成了眼下如此困难的局面。
\"所以能力不是关键,态度才是。\"杨卫东若有所悟,\"从这一点来说,林增比起耿海清,确实差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