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轩率先下了车,绕到后座帮苏青靡开门,一边引着几人往房子里走,一边介绍:“这是家老毛子餐馆,也就是西餐,不过跟咱们平时吃的西餐不一样,他家做的都是苏联菜。
我上次跟部队的人来吃过一次,觉得他家的罐牛特别好吃,肉质软烂,汤汁还能泡面包,特别下饭,我觉得挺适合咱们华国人胃口的。今天带你们来尝尝鲜。”
苏青靡听到 “苏联菜” 三个字,心里就有了底 —— 她之前做位面任务时,曾经穿越到苏联待过一段时间,知道苏联菜的特点:分量足、口味重,而且大部分菜品都是全熟,不像有些西餐喜欢做三分熟、五分熟的牛排,对于她这种肠胃敏感的人来说,确实友好得多。
几人刚走进洋房,就有一位身形健硕的男服务生迎了上来。
这服务生大概三十多岁,高鼻梁,深眼窝,看着像是混血,穿着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领结打得整整齐齐,腰间系着黑色的围裙,脸上带着礼貌的笑容:“几位您好,有预定吗?”
“没有,我们随便坐。” 林墨轩笑着说,“有没有靠窗的位置?我们想看看外面的景色。”
“有的,这边请。” 服务生引着几人往里走,穿过大厅,走到靠窗的一张六人桌前。
这餐馆只开放了一层的就餐区,但面积不小,放了十多张六人桌,还有几张双人桌,桌子都是实木的,铺着红色格子图案的桌布,桌布是干净的白色和蓝色相间,看着很清爽。
现在这个时间不是饭点,餐馆里人不多,只有两三桌客人,都在低声交谈,氛围很安静。
几人坐下后,服务生递过来几本菜单。
菜单是硬壳的,封面上印着餐馆的名字,里面的菜品名称都是中俄双语,旁边还配着简单的图片,方便客人了解菜品的样子。
苏青靡翻开菜单,一眼就看到了 “罐牛”,图片上是一个陶土罐,里面装满了牛肉和土豆,汤汁浓郁,看起来就让人有食欲。
她转头问苏青玉:“青玉,你想尝尝罐牛吗?”
苏青玉凑过来看了看图片,点了点头:“看起来好好吃,我想尝尝。”
林云清也凑过来看,指着菜单上的 “红菜汤” 说:“我想尝尝这个红菜汤,听说苏联菜的红菜汤特别有名,里面放了甜菜根,颜色红红的,应该很好喝。”
鹤南玄没看菜单,直接把菜单推到苏青靡面前,语气带着点依赖:“媳妇,我跟你吃一样的。”
林墨轩见状,笑着调侃:“鹤南玄,你也太依赖青靡了,连点菜都要跟她吃一样的?”
鹤南玄斜了他一眼,理直气壮地说:“我媳妇选的肯定好吃。”
苏青靡忍不住笑了,伸手在鹤南玄的手上拍了一下:“别闹,你自己看看,有没有想吃的。比如这个黄油煎牛排,看起来也不错。”
鹤南玄还是摇头:“我跟你吃一样的,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苏青靡无奈,只能帮他也点了一份罐牛,又点了红菜汤、黄油煎牛排、俄式煎蛋,还有一份列巴 —— 她知道苏联的列巴分量大,足够几个人分着吃。
林墨轩又加了一份罗宋汤和一份炸猪排,说要多尝尝不同的口味。
点完菜后,苏青靡才注意到屋子里的装修别有风格。
和现在这个年代常见的国营饭店不同 —— 国营饭店大多是白墙、木桌,墙上挂着 “为人民服务” 的标语,简单又朴素;
而这家俄式餐厅的装修则充满了异域风情:墙上挂着几幅苏联风格的油画,有描绘伏尔加河的,有描绘集体农庄的,画框是深色的实木,看着很有年代感;
墙角放着一个老式的留声机,正低声播放着苏联民歌《喀秋莎》,旋律悠扬,让人觉得很放松;
就连桌上的餐具都是苏联风格的,白瓷盘上印着红色的花纹,刀叉是银质的,擦得锃亮。
没多久,点好的菜就一道接一道地端了上来。
最先上来的是红菜汤,装在白色的瓷碗里,汤是深红色的,里面能看到甜菜根、胡萝卜、土豆,还有几片牛肉,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林云清先舀了一勺尝了尝,眼睛瞬间亮了:“好好喝!有点酸,还有点甜,味道特别丰富!”
苏青靡也尝了一口,确实不错 —— 甜菜根的甜味、番茄的酸味,还有牛肉的鲜味融合在一起,口感很有层次,比她在苏国吃的还要好吃些,大概是为了适应华国人的口味,调整了甜度和酸度。
接着上来的是罐牛。
服务员端上来一个陶土罐,罐口用锡纸封着,打开锡纸的瞬间,热气就冒了出来,浓郁的肉香味瞬间弥漫开来。
罐子里装满了切成块的牛肉,还有土豆、胡萝卜、洋葱,牛肉炖得特别软烂,用叉子轻轻一戳就能戳透,汤汁浓稠,呈深棕色,看起来就特别下饭。
苏青靡用叉子叉了一块牛肉放进嘴里,肉质入口即化,一点都不塞牙,汤汁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带着淡淡的胡椒味,特别好吃。她忍不住点了点头:“确实好吃,比我之前吃的还好吃。”
鹤南玄见她喜欢,立刻把自己罐子里的牛肉往她碗里夹:“媳妇,你多吃点,不够我再给你点一份。”
林墨轩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翻了个白眼:“鹤南玄,你能不能别这么腻歪?我们还在这儿呢!”
鹤南玄没理他,继续给苏青靡夹菜,仿佛林墨轩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