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利刚出了晋王府,二堂上的“准”就被摘了下来。
一僧一道把这幅字抬进了武承嗣的书房,动作十分小心谨慎,生怕毁坏了半点。
在他们后面,武承嗣进了书房,又让两人把这幅墨宝挂在了他书房椅子后面。
他等到僧人拉开了书桌后面的椅子,摆放到准确位置之后,他这才坐下来。
此事,书桌的正对面看,他完全处于“准”字的“准”中间部位的下方,配合他的气势,才算把这个字的真意展现的淋漓尽致。
“巴克利那头蠢猪,他怎么可能知道,我们陛下的宏图伟略?”
“只怕,还在做着趁我大唐同时与两国开战、国力空虚之时,悄悄入侵的准备吧?”
书桌的一侧,来自吐蕃境内内卫府的加急文书,昨日李存希就命人抄写一份,交予了他。
几位政事堂宰辅之中,唯有他、狄仁杰和李怀远一人得到一份,让他们回来仔细琢磨。
其中内容,大概就是说,李存希派出去的双面间谍于州,一年之前在吐蕃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得到了勃论赞的支持,成为了吐蕃的大相,类似于大唐的宰相。
在于州的鼎力支持之下,乌勒质带领内卫府在吐蕃安营扎寨,已经颇具规模。
内卫府得到于州的传信,说是吐蕃对昔日三方伐唐一事没能参与而倍感遗憾,因此派出使者到大唐探听虚实,以求大唐派出公主和亲一事,降低大唐的警惕。
“真是一群狼子野心的家伙。”
“昔日三方伐唐,都没能让我大唐出现什么问题,如今只剩下吐蕃了,还敢如此猖獗!”
“如今,可不是积弱的大周了,两年多的时间里,大唐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陛下高瞻远瞩,群臣一体同心!”
“如今,是大唐伐三方!”
武承嗣用指腹摩擦文书,表情冷漠。
他根本想不到,当今的大唐兵强马壮,有谁能和大唐一较高下!
小小吐蕃,连大相都是唐人,你踏马怎么和我们大唐斗?
“备马车,我要入宫面圣……”
“不出意料的话,狄怀英和李怀远,都应该在路上了吧?”
想到朝夕相处的狄仁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武承嗣幽幽的叹了口气。
以前他和狄仁杰确实不对付,可是,李存希横空出世之后,凭借他的累次相助,两人的关系也逐渐好了许多,如今更是好比多年老友。
要是在大唐越发强盛的年代,看见了狄仁杰命丧黄泉路,他也会心里难受。
离了晋王府,乘坐马车来到太初宫外,在太初宫外遇上了等他的狄仁杰和李怀远,三人一同进了太初宫。
走在三人的中间,武承嗣下意识用眼角的余光去瞥狄仁杰的脸。
但见狄仁杰的脸上,少了许多的色彩,也不像当初那么精明强干了,眼珠都有些混浊。
“怀英啊,最近,也该歇息歇息了。”
他忍不住劝说道。
闻言,狄仁杰愣了愣,又笑道:
“承嗣,这是在关心老夫的身体么?”
“呵呵呵,老夫的身体,老夫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放心吧,看不见大唐屹立于世界之巅,老夫,绝对不会甘心撒手人寰的!”
李怀远唏嘘不已:“无论如何,到了你我这个年纪,身体是最重要的。”
“放心吧,我没事,就是年纪大了……”
狄仁杰似乎能感受到什么,不过……
这种大限将至的感觉,两年前就有了。
昔年,大周太子李显在乾阳殿自刎归天,让武则天留下万世骂名,也毁掉了前唐太宗皇帝和高宗皇帝的私德,让他们在私德上留下了无可抹除的污点。
因为此事,狄仁杰大病一场,身体状况极速下降。
后来虽有转圜,却也无济于事,身体每况愈下,御医诊断之后调养两年,即便还有这种感觉,这副身体却依旧没让他死在床榻上。
“好了,与其担心老夫,倒不如我们先把自己的想法汇总一下,面对吐蕃狼子野心,可不能小觑啊!”
狄仁杰拢了拢袖子。
“令珪说国库支撑不起三线开战,实则是因为他看见了前些年国库不充盈,大周上下一片狼藉。”
“可我们都知道,如今国库充盈,短短两年,俱是风雨调和,土地田亩丰收,家家都有余粮。”
“钦天监监正许西连续两年在春节上贺表,歌颂皇帝的德行无亏,这才使得两年多以来,天下一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就连归附的突厥和契丹,如今都是水草丰盛。”
“大周的惨剧不会发生在大唐,这已经是可以断定的事情了。”
令珪是姚珽的字。
姚珽是户部尚书,在三线开战一事上虽然多有不愿,但他并不是阻止,而是希望逐一开战。
逐一开战最大的好处就是,即便有一方输了,惨败的代价也不会让大唐元气大伤。
国库充盈的事实连侍中、内史和尚书令都知道,他这个户部尚书,当然门清。
而他之所以不愿,还是因为大唐目前只落了两年多的风调雨顺。
谁知道来年是不是还风调雨顺呢?
“令珪的心思我们都清楚,但现在毕竟不是大周时期了,今年又是风调雨顺之年,秋收之际,我料想绝对会和往年一般。”
李怀远望着已经越来越近的政事堂,继续说:
“事实会告诉我们三线开战是对是错。”
“而我坚信,当今陛下是绝对不会有错的!”
武承嗣淡淡一笑,没说话。
在李怀远眼里,李存希绝对不可能有错。
当初张柬之胡搞,私底下联系远在扬州的李贤,最后落得个乞骸骨的结局,临走之前提议李怀远代替他本人的位置。
要知道,李存希当时可谓是毫不犹豫,就让李怀远接替了这个实权职位。
那之后,李怀远对李存希感恩戴德,根本不存在什么李存希有错。
“国师虚谷子不是说了么,陛下乃是真武大帝临凡。”
“天神降世,为了人间安定而来,风调雨顺,才是常态么。”
武承嗣哈哈一笑,率先迈进了政事堂的大门。
“二位,我今天给巴克利演了一场好戏,不出意外,最迟今夜他就该派人回吐蕃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