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孙悟空返回取经队伍,将真假猴王情况一一道来,众人皆感叹金灵圣母神通广大,慈悲为怀。
唐僧师徒四人离了那真假猴王纷扰之地,一路西行,历过夏月炎天,转眼又值三秋时节。
但见那:
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光景正苍凉,山长水更长。征鸿来北塞,玄鸟归南陌。客路怯孤单,衲衣容易寒。
正行间,师徒四人却觉周遭气温不降反升,一股股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愈往前行,愈是炽热难当。
唐僧勒住白马,拭去额角汗珠,疑惑道:
“如今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这般炎热?竟似酷暑一般。”
猪八戒扇着大耳朵,嚷道:
“师父有所不知,俺老猪听闻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是日落之处,俗称天尽头。每到申酉时分,国王需差人上城头擂鼓吹角,用那喧嚣之声混合日落西海、真火淬水产生的滚沸之音,若不如此,那声音便能震杀城中小儿!想必是咱们靠近那日落之处了,故此炎热。”
孙悟空闻言,忍不住笑道:
“你这呆子,尽胡诌!那斯哈哩国远在天边,以师父这般走法,便是三生三世也到不了。此地炎热,必有古怪。”
沙僧放下行李担子,抹了把汗道:
“大师兄说得是,想是天时不正,秋行夏令了。”
师徒几人正争论间,忽见路旁出现一座庄院,甚是奇特
——红瓦盖顶,红砖砌墙,连门扇、窗棂皆是一片赤红,在这蒸腾热气中,宛如一块燃烧的炭火。
唐僧道:
“悟空,你去那人家问问,探明这炎热缘故。”
孙悟空应诺,整了整虎皮裙,故作斯文状,来到庄院门前。
恰在此时,门内走出一位老者,见他身穿黄红相间的葛布深衣,头戴青皂篾丝凉帽,手持暴节竹杖,面如红铜,须似白练,虽年迈却精神矍铄。
那老者猛见孙悟空雷公嘴脸,吃了一惊,举起竹杖喝道:
“你是何处来的怪人?在我门首窥探什么?”
孙悟空忙施礼道:
“老施主莫怕,贫僧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的和尚。途经宝地,见天气异常炎热,特来拜问缘由。”
老者定睛细看,见孙悟空虽貌丑却言语有礼,这才放心笑道:
“原是东土高僧,老汉眼拙,勿怪勿怪。”
随即唤出家人奉茶备饭,将唐僧师徒一并请入院中。
三藏谢过老者,问道:
“敢问老丈,如今已是秋季,为何贵地如此酷热?”
老者叹道:
“长老有所不知,此地名为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如蒸笼。”
“火焰山?”
三藏追问,
“却在何方?可阻西去之路?”
老者面色凝重:
“那山就在西方六十里外,正是西行必经之路。山有八百里火焰,周遭寸草不生。任你是铜头铁脑,近之即化啊!”
三藏闻言,面如土色,手中茶盏险些跌落。
却说这火焰山来历,确与孙悟空大有干系。
当年大闹天宫,孙悟空被擒,在老君八卦炉中煅炼四十九日。
开炉之时,为了配合老君,让戏更逼真,孙悟空蹬倒丹炉,几块炉砖带着六丁神火落入凡间,在此处化作八百里火焰山。
那守炉道人因失职之过,被贬下界为土地,至今仍在设法弥补前愆。
孙悟空望着桌上那碟看似寻常、却在此酷热之地显得尤为珍贵的米糕,心下生疑,不禁开口问道:
“老人家,常言道得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可如今这天地如同熔炉,热浪灼人,你这精细的糕粉稻米,却是从何而来?”
那老者闻言,捋了捋被热汗浸湿的胡须,脸上浮现出一种既敬畏又感激的神情,颤声道:
“长老有所不知,全赖那铁扇仙慈悲,我等方得一线生机啊!”
“铁扇仙?”
孙悟空金睛一闪,追问道,
“敢问老丈,这铁扇仙有何神通?”
老者眼中顿时放出光来,仿佛提及救世主一般:
“那铁扇仙持有一柄宝扇,若能求得她发慈悲,一扇挥出,烈焰顿息;二扇再起,凉风习习;三扇过后,甘霖普降。唯有此时,我等才能抢时机布种,赶在火气复燃前收割。这一方生灵,全仗此宝扇活命。若无此扇,莫说五谷,便是寸草也休想生长!”
孙悟空听罢,抚掌而笑:
“妙极!妙极!正该去寻这位铁扇仙,借宝扇一用。既为我师徒息火开路,也好教你这方水土得以安生养息,岂不是两全其美?”
老者却面露难色,迟疑道:
“长老有此善心,自是好事。只是……那铁扇仙虽慈悲,却非轻易肯出手。我等凡夫俗子,十年才得一度诚心拜求之机。届时需备齐四牲厚礼,彩缎异宝,时新果品,更要沐浴斋戒,一步一拜,直上仙山,恭请铁扇仙移驾出洞,施展神通。”
老者顿了顿,打量着孙悟空一行,
“观诸位行囊简朴,怕是……怕是难备齐这等礼物啊。”
孙悟空听罢,哈哈大笑:
“俺老孙行事,何曾靠过这些虚礼!你只消告诉我,那仙山坐落何方?唤作甚名?距此多少路程?待我寻上门去,与其分说便是!”
老者见孙悟空如此自信,虽仍疑虑,还是如实相告:
“仙山在西南方向,名曰翠云山。山中有个芭蕉洞,便是铁扇仙清修之所。我等凡俗去朝拜,往返需得一月光景,算来约有一千四五百里之遥。途中险峻,多有凶兽……”
不等老者说完,孙悟空便摆手笑道:
“不过千多里路,何足道哉!老孙去去便回!”
老者急忙劝阻:
“长老且慢!好歹用些茶饭,带些干粮。此去路远,最好结伴而行。那深山老林里不见人烟,虎狼成群,绝非一日之功,切莫儿戏啊!”
“不妨事!老孙脚程快!”
孙悟空话音未落,身形早已化作一道清风,消失在蒸腾的热浪之中,只余下声音在院中回荡,
“我去也!”
留下那老者目瞪口呆,望着空无一物的庭院,半晌才喃喃道:
“真……真神人也!”
孙悟空离了庄院,一个筋斗云起,但见金霞贯空,倏忽间已至翠云山地界。
按住云头,降下祥光,正在那重峦叠嶂间寻访洞口踪迹,忽听得深林幽谷中传来\"丁丁\"伐木之声,清越入云。
孙悟空循声觅去,但见一个青衣樵子正在悬崖畔斫柴,口中吟道:
\"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
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这诗句暗合山境,孙悟空不禁暗赞。
整衣近前,执礼相问:\"樵哥请了,贫僧问讯。\"
那樵夫闻声,将手中柯斧倚在树旁,欠身还礼:
\"长老从何处来?欲往何方?\"
\"敢问樵哥,此山可是翠云仙山?\"
\"正是翠云山。长老莫非要求仙访道?\"
\"贫僧欲寻铁扇仙的芭蕉洞,不知在何方位?\"
樵夫闻言拊掌:\"芭蕉洞倒是有,却无甚铁扇仙。洞中住的乃是铁扇公主,又唤作罗刹女。\"
孙悟空心中一紧,追问道:
\"闻说有位圣贤持芭蕉宝扇,能熄八百里火焰山烈火,莫非就是这位?\"
\"正是!正是!\"
樵子将汗巾搭在肩上,
\"那公主确有此宝,善能熄火生风,护佑南麓百姓,故被尊为铁扇仙。我北麓居民不借其力,只知她叫做罗刹女,乃是大力牛魔王之妻。\"
要说这铁扇公主,来历更是非凡。
原来,在这西牛贺洲之地,除灵山佛光普照,尚有另一股古老势力盘踞,
幽冥血海冥河老祖所创的阿修罗一族。
为在阳间立足,阿修罗教于西牛贺洲边缘,建立了罗刹国,
亦成为古老阿泊门教在人间的圣地。
此教信奉四大阿修罗王,然而,随着大乘佛法出现,佛门大兴,佛法西传,
阿泊门教的势力范围被不断挤压,信徒流失,如今只能龟缩于罗刹国一隅,苦苦支撑。
铁扇公主,正是罗刹国大阿修罗王波旬与天妃乌摩之女,身份尊贵,亦是血海公主。
而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结合,更有一段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