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叶明微服行走在安阳城外的乡间小路上。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和新榨菜油的芬芳。他路过一户农家,看到院里的老奶奶正用新油煎着土豆饼,香气扑鼻,几个小孙子围在灶边眼巴巴地望着。
老奶奶看到叶明,热情地招呼:“这位先生,看着面生,赶路辛苦了吧?来来来,尝尝老婆子刚用新收的‘土蛋’做的饼子,香着呢!”
叶明笑着道谢,接过一块金黄酥脆的土豆饼咬了一口,满口生香。他看着老人和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吃得到的改变,远比任何权谋斗争的胜利更让他感到踏实和快乐。
“奶奶,这饼子真好吃。日子看来是越来越好了。”叶明由衷地说。
“可不是嘛!”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托叶青天的福,家里粮食吃不完,还能榨油吃。儿子在矿上干活,闺女在纺线作坊,都有了营生。这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啊!”
离开农家,叶明继续前行。田野里,收获后的土地正在进行秋耕,为来年做准备。
一些田里已经种上了越冬的油菜,嫩绿的苗苗在夕阳下显得生机勃勃。水车在不远处吱呀呀地转着,将河水送入田间。
金秋的答卷,是沉甸甸的谷穗,是满窖的块茎,是香喷喷的油光,更是百姓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金秋的丰收喜悦还未散去,北境的寒风便已捎来了冬日的讯息。
往年这个时候,安阳百姓便开始为漫长的寒冬发愁——柴薪的储备、单薄的棉衣、以及因严寒而几乎停滞的劳作。但今年的冬天,似乎有些不一样。
黑石崖的煤矿已步入正轨,日夜不停地产出乌黑的“暖石”。
新式煤灶经过夏秋的推广,早已走进千家万户。
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但屋内炉火熊熊,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煤灶边,做着针线活、唠着家常,再也不必为砍柴取暖而发愁,也不必担心刺骨的寒冷。
甚至有些富裕些的人家,还用上了叶明让工匠仿制的、带有简易散热铁片的“暖炉”,屋里更是暖意融融。
“这黑石头,真是宝贝!往年这时候,俺家那口子得天天上山砍柴,累得直不起腰。”
“”现在好了,花几个钱买点煤,就能暖暖和和过一冬!”
集市上,一位大婶一边挑选着年货,一边乐呵呵地对旁人说道。
食物的丰富也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踏实。家家的地窖里都堆满了土豆、红薯,粮缸里粟麦满溢,油罐里菜油飘香。
以往冬日里常见的菜色单调、油水稀少的情况大为改观。主妇们琢磨出了各种新吃法:土豆炖肉、红薯烤饼、用新油煎炸的各色面食……餐桌上变得丰富多彩。
充足的营养,让老人孩子的脸色都红润了不少,抵御严寒的能力也增强了。
然而,叶明并没有让安阳在冬日的温暖中陷入沉睡。他深知,农闲时节,正是组织学习、提升技能的好机会。
格物院正式落成后,成了安阳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叶明将其功能定位为“传艺、研学、创新”。冬季里,格物院开设了多种免费的“冬学”班:由老农讲授新作物的种植技巧和越冬管理;由工匠传授水车维护、煤灶砌筑、简易木工铁艺;甚至还有石小星等金算科学员开设的初级算学、记账班。
起初,来听课的多是些半大的孩子和好奇心重的年轻人。
但渐渐地,一些成年匠人、甚至打算开春也试试新种法的农人,也被吸引过来。
格物院里,炉火烧得旺旺的,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讲,不时提问讨论,气氛热烈。知识如同温暖的炉火,驱散着冬日的闭塞和愚昧。
这一日,叶明来到格物院的算学班旁听。
只见石小星正在黑板上讲解着简单的比例算法,下面坐着的不仅有少年学徒,还有几个穿着皮袄的草原汉子,他们是黑鹰部和雪狐部派来学习记账和核算的年轻人,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用生硬的汉语发问。
“大人,”下课后,石小星兴奋地汇报,“巴尔虎头人和卓力格图少主都说了,开春后要派更多人来学习!他们还希望我们能派工匠,帮他们部落也建水车、开油坊!”
叶明欣慰地点点头。经济的纽带,加上技术的交流,正让中原与草原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和牢固。
这种基于互利共赢的融合,远比单纯的武力威慑或怀柔政策更为持久。
除了格物院,各地的官营和私营工坊也在冬日里忙碌着。
毛纺工坊和皮革工坊接到了大量订单,不仅来自镇北军,更来自通过互市认识的草原部落。
工匠们利用冬闲,赶制着优质的毛毯、皮袄,这些物资将换来更多的牲畜和特产。
水力磨坊和新建的水力榨油坊也日夜运转,将粮食加工成面粉,将油菜籽榨成清油,满足着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叶明还鼓励百姓利用冬闲,开展家庭副业。
妇女们聚集在一起纺线织布,手艺好的,其产品可由靖安银号担保,直接供应官营工坊或进入互市销售。
男人们则可以学习简单的竹编、草编,或者参与府衙组织的修渠、铺路等小型工程,赚取一些额外收入。
这一日,雪后初晴,叶明信步走在安阳城外。白雪覆盖的田野显得格外宁静,但田间地头,依稀可见农人正在为越冬的油菜追肥保暖的身影。
远处村落里,炊烟袅袅,孩童们在雪地里嬉戏玩耍,传来阵阵欢笑声。更远处,黑石崖的方向,依然有运输煤炭的驼铃声隐约传来。
一个穿着厚实新棉袄、脸蛋红扑扑的小男孩跑过叶明身边,不小心滑了一跤。
叶明扶起他,小男孩也不认生,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齿:“谢谢大人!俺娘用新油给俺炸了麻叶,可香了!大人您吃吗?”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油纸包。
叶明笑着摇摇头,摸摸他的头:“你吃吧,好好长大。”
看着男孩欢快跑远的背影,叶明心中充满暖意。这个冬天,安阳没有因为严寒而沉寂,反而在温暖和忙碌中孕育着新的希望。
百姓们不再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而是有了余力去学习、去创造、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格物院那边,关于利用地热尝试冬季种菜的方案,有几个老农提出了新想法,大人要不要去看看?”石小星气喘吁吁地跑来,鼻头冻得通红,眼里却闪着光。
“走,去看看!”叶明精神一振。利用地热?这倒是个大胆的想法!看来,安阳的冬天,真的能种出不一样的“新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