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五十八年。
下南洋,也叫做“过番”。
这可不是什么轻松惬意的旅行,而是无数沿海百姓为了谋生,背井离乡、搏命南洋的血泪史。
早在唐代,就有泉州商人的身影活跃在东南亚的港口。
到了宋元时期,爪哇一带已经形成了漳州、泉州人的聚居村落。
而“下南洋”的浪潮,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
就在这浪潮之中,乾隆年间,广东嘉应州人吴元盛因谋划反清起义事泄,被迫逃亡至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
他在当地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聚胜公司”,自任首领。
然而,他的一位下属——罗芳伯,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威望,声望后来居上,反而成了吴元盛的上司。
西元1776年,即乾隆四十一年,罗芳伯顺应当地民众的意愿,以东万律为首府,着手建立更具规模的“兰芳公司”。
次年,即1777年,正式改称为“兰芳大统制共和国”。
一个由华人主导的自治政权,在异域他乡诞生了。
在他治下的一百一十万民众(包括华人与部分归附土着)一致拥戴他为最高领导者。
华人尊称他为“大唐总长”或“大唐客长”,意为客居海外的华人之长。
当地土着则更直接地称他为“坤甸王”。
按理说,兰芳占据地利,向外可融入大航海时代的洪流,向内可深耕发展,前景本该一片光明。
然而,创始人罗芳伯骨子里却是个极其“传统”的人。
他心心念念的,是获得遥远母国的承认,成为大清帝国的藩属。
兰芳建国之初,罗芳伯便迫不及待地派人漂洋过海,返回大清,请求觐见乾隆皇帝,希望称藩纳贡。
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
乾隆皇帝压根没把这海外草莽建立的政权放在眼里,直接拒绝了。
虽然碰了一鼻子灰,但罗芳伯的执念并未消减。
兰芳此后处处以大清藩属自居,逢年过节,依旧坚持向乾隆“朝贡”,尽管这更像是一厢情愿的单方面行为。
有句话说得精辟: 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大清越是拒绝,兰芳就越是想得到认可,这种执念几乎成了罗芳伯的一块心病。
直到他郁郁而终前夕,大清依然没有接纳他们。
临终遗言,他仍不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领导国家,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然而,历史残酷。
直到西元1888年,兰芳被荷兰殖民者吞并,大清都未曾对这个海外游子的政权伸出正式的接纳之手。
转机,似乎随着天幕的出现而来。
天幕悬空,异象显现,兰芳治下的华夏儿女亦能目睹。
更让罗芳伯震动的是,乾隆皇帝竟然准备退位禅让。
这个消息,让已是暮年的罗芳伯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天幕都承认我兰芳是华夏一脉了!
加之乾隆皇帝即将举行禅让大典,此乃普天同庆之事。
趁此机会,再度请藩,皇上会不会……网开一面?
但光是这点,罗芳伯心里也没底。
这种国家级的大典,正式的藩属国使者都未必能靠前,他兰芳一个“编外人员”,若无重礼开道,恐怕连鸿胪寺低级官员那关都过不去,又被随便打发回来。
正当罗芳伯绞尽脑汁,思考该准备什么能让乾隆龙颜大悦的重礼时,礼物自己送上门来了。
一个接一个奇奇怪怪的船队,抵达了兰芳的港口。
船上的人,有红毛的、黄毛的,甚至还有黑毛的。
细细询问之下,罗芳伯才搞清楚,这些家伙来历复杂。
黑毛的有的来自新大陆,有的来自大食、欧罗巴。
红毛、黄毛则大多来自欧罗巴。
这些人一个个把自己国家的名头吹得天花乱坠,什么“米兰大公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加利亚公国”、“勃艮第伯国”……
但看他们那破破烂烂的船只和寒酸的样子,罗芳伯心中有所怀疑。
于是派人请他们赴宴,灌醉之后,得到了真相。
这帮人,要么是来自西洋犄角旮旯的小国,要么干脆就是亡了国的流亡者。
他们听闻华夏有“天幕”奇观,是专程跑来想给乾隆皇帝祝寿。
名为祝寿,实则是想寻求复国援助,或者想获得华夏居住权,在华夏观看天幕。
“哈哈,天助我也!”罗芳伯不禁抚掌大笑。
若是他亲自带着这群形形色色的“西洋使团”,浩浩荡荡地去北京给乾隆贺寿,参加禅让大典。
这场面记在史书,恐怕只有四个大字才能形容:万国来朝!
好面子的乾隆皇帝一高兴,接受兰芳为藩属国的事,说不定就成了。
想到此,罗芳伯立刻行动起来。
他不仅热情款待这些西洋使臣,见他们衣衫槛褛,还自掏腰包,给他们量身定做了光鲜亮丽的朝贡礼服。
甚至专门教他们练习跪拜礼仪和那句关键的“万岁万岁万万岁”。
~~~~
然而这一切,其实都在和珅、天地会、白莲教的算计之中。
这群所谓的“西洋使臣”,压根就是天地会和白莲教精心挑选、并一手导演的冒牌货。
他们找来的这些西洋人,多是落魄失意、走投无路之辈。
经过亲切友好的会谈后,便没收了他们的全部家当,连船带伪造的国书一并“卖”给他们,断了他们的后路。
若是直接资助,这帮人很可能拿钱跑路。
但现在,他们被逼上梁山,只能硬着头皮去北京行骗。
因为去了或许能得厚赏,或许会被细细砍成臊子。
但不去,肯定是死路一条。
为了活命和利益,他们甚至会主动完善骗局的细节。
比如精心挑选那些历史上存在过但已灭亡、难以查证的小国名号,并且在言谈中“不经意”透露,此行主要目的是想“观摩天幕”,使得借口更为合理。
毕竟,乾隆虽自大,却也不是个傻子。
西洋人远渡重洋,只为给他磕个头,一点要求没有,也太假了。
~~~
这个漏洞百出的骗局,会被大清识破吗?
和珅表示:大概率不会。
首先,西洋错综复杂的国家、公国、骑士团领地,连欧洲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更何况大清。
其次,也是更关键的,是官场心态。
如今是乾隆五十八年,皇帝年老,又好大喜功,官场上下弥漫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氛围。
只要表面文章做得漂亮,没人会去触这个霉头,主动揭穿这“万国来朝”的盛景。
毕竟,天幕刚揭露未来大清被西洋欺负,现在就有西洋人来磕头、三呼万岁,这说明什么?
这不正说明乾隆爷英明神武,只是未来的儿孙不争气!
这马屁,拍得正当时!
再者,不是还有现成的“鉴定专家”吗?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还被扣在北京,大清官员都是“不粘锅”,辨别真伪这种麻烦事,自然会推给他们。
而马戛尔尼使团,早已被拖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