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过身,轻声对身旁的雷诺说道:“火种不怕风,怕没人愿意点灯。”
加拉加斯,委内瑞拉国立科技大学。
卡洛斯·门多萨教授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校董会指控他“传播未经认证的技术体系”,甚至威胁要解除他的教职。
卡洛斯没有正面反驳他选择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向全校师生发出邀请,举办一场公开实验。
他将三台报废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改装,使其成为能够运行“微核终端”的设备。
然后,他将这些终端远程接入位于卡拉奇工坊的调试系统,进行一次晶圆参数优化模拟。
整个过程进行现场直播,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盯着屏幕。
90分钟的倒计时结束时,系统成功输出了符合工业标准的结果。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一名学生激动地高喊道:“这不是非法复制,这是合法反抗!”
第二天,拉美七国高校联名签署了《加拉加斯备忘录》,宣布共建“南方协约教育节点网”。
一股技术自主的浪潮,正在拉丁美洲悄然兴起。
卡拉奇郊外,那间简陋的工坊内。
阿米娜·努尔正带领着当地的志愿者,为信德省十所乡村学校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
他们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陶片仪式”。
每名学生都将自己抄写的芯片制造基础公式刻于陶板之上,然后将这些陶板统一埋入新建科学教室的地基之中。
仪式进行到一半时,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农拄着拐杖走了过来。
他手里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铜尺,坚持要将它一同埋入地基。
“我儿子死在矿上,”老农的声音颤抖着,“要是早有本地芯片监控设备,也许……也许能救他。”
阿米娜默默地接过铜尺,和陶板一起埋入地基。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仪式的视频被萨米尔剪辑后,配上了一首名为《人民的算力》的歌曲,上传到Youtube。
短短几天内,播放量就突破了两千万。
欧盟一位年轻的议员转发了这段视频,并评论道:“你们烧文件,他们立碑文。”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伊万·彼得罗维奇紧急约见了楚墨。
他带来了一份俄方截获的绝密外交电报。
“美国人正秘密策动东盟内部成员国,试图在即将召开的区域峰会中提出‘技术溯源追溯机制’。”伊万神情严肃地说道,“他们的名义是防伪,但实际上,是为封杀所有含‘星火计划’基因的设备流通铺路。”
“更危险的是,已经有两个南线关键中继节点所在国,接到了‘援助换立场’的暗示。”伊万补充道。
楚墨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知道,这是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
沉吟片刻,楚墨下令启动“回声播种”行动。
他们不再等待被动验证,而是主动向一百二十个潜在合作院校发送预载“南方协约精简版操作系统”的离线U盘包,并附带一份手写说明书。
说明书上写着:“这不是礼物,是钥匙。”
深夜,楚墨站在杭州总部顶楼,俯瞰着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
他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担忧。
技术自主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就在这时,杭州总部突然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缅甸残留信号再次激活。
深夜,刺耳的警报如同毒蛇般嘶鸣,瞬间撕裂了华芯科技总部的寂静。
楚墨眼神骤凛
飞鱼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追踪溯源,最终锁定在了喜马拉雅南麓一处废弃的气象站。
图像传来,原本应该锈迹斑斑的太阳能阵列,竟如向日葵般贪婪地追逐着阳光,动力十足,根本不像电力中断的样子!
触觉仿佛也瞬间抵达了那片冰冷的雪域,楚墨仿佛能感受到那儿稀薄的空气和刺骨的寒风。
楚墨凝视着屏幕上那个孤零零的站点,良久,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道精光。
微型生产线!
有人在杳无人烟的雪域高原,秘密重建了一条微型生产线!
好大的胆子!
他缓缓起身,周身散发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像是即将爆发的火山。
他猛地拉开全域通讯的开关,低沉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通知所有野外节点,准备接收‘幽灵工厂’的第一批心跳信号。这一次,我们不追击……”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我们要接应回家。”
“明白!”雷诺的声音简短而有力。
楚墨转身,目光扫过屏幕上闪烁的数据,低声道:“调集过去六个月,南线所有异常信号记录……”
指令如闪电般传达,华芯科技这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
楚墨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心中却燃烧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
他要将那些背叛者,那些阻挠国家崛起的人,彻底碾碎!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海量的数据如同潮水般涌来。
楚墨的双眼紧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
伊万提供的俄制卫星热成像数据也同步接入,为分析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最终,一处位于喜马拉雅南麓的废弃中继站,在所有数据中脱颖而出。
楚墨没有立即派遣团队他要确保万无一失,将所有风险降到最低。
“白天。”楚墨的声音平静而充满力量。
“到!”白天迅速回应。
“编写一段探测程序,伪装成系统更新包,通过‘影子账本’网络层层跳转,最终注入疑似目标系统的管理后台。”楚墨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寒冰,不容置疑。
“明白。”白天立刻开始行动。
四十八小时后,探测程序传回了数据。
设备指纹与缅甸焚毁产线完全匹配!
每日凌晨三点,自动上传一组完整工艺日志至未知地址!
楚墨的这不是复制品,是原班人马在逃亡中重建的“移动晶圆舱”!
“找到他们了……”楚墨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俾路支省,一个名叫努尔·艾哈迈德的青年技工,正焦急地等待着楚墨的下一步指示。
他曾参与过“星火计划”的早期培训,对芯片制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他们没等我们,他们自己活下来了……”楚墨看着努尔回传的照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他知道,这些人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扞卫着国家的技术尊严。
然而,重建微型生产线并非易事,资源、技术、人员,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幽灵工厂”的现状,楚墨决定冒险派出侦察小队。
努尔自告奋勇
他设法说服了两名曾参与早期培训的阿富汗技工,三人组成一支秘密小队,携带便携式频谱仪,冒险穿越边境,潜入目标区域。
这是一次充满危险的旅程,他们必须避开边防巡逻队,躲避野兽的袭击,还要应对高原反应的威胁。
但他们没有退缩,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经过数日的艰苦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目标区域。
在海拔4800米的高处,他们发现了一座伪装成牧民帐篷的复合结构体。
外部覆盖着隔热帆布,内部竟嵌有一套微型洁净室!
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透过帆布的缝隙,他们看到里面的景象:几名穿着防护服的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各种仪器设备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墙上贴着一张手绘流程图,边角写着一行字:“mhK003,献给没电的夜晚。”
“他们没等我们,他们自己活下来了。”努尔在回传照片时附言道。
楚墨看着这张照片,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这些人都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自力更生,什么是永不放弃。
与此同时,在北京,国家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处处长李哲,正在接受组织的谈话。
他是一位原则性极强,但长期受到压制的官员。
他知道,自己正在被调查,但他并没有感到害怕。
他巧妙地避开了监听设备,在汇报材料的夹层中,嵌入了一枚微型Sd卡。
Sd卡中,储存着“时间胶囊”中未公开的一段录音片段——某官员提及“喜马拉雅项目转移预案”。
纪检组顺藤摸瓜,查出黑蛇帮曾承运一批标为“气象器材”的特殊集装箱,行车路线恰好绕开所有检查站。
线索直指西藏某边境口岸代理公司,而该公司法人,正是内鬼官员的妻弟!
一张巨大的阴谋之网,正在缓缓拉开。
为了支持“幽灵工厂”的运作,楚墨决定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声音接力”行动。
他动员南亚八国的志愿者,用各自的母语朗读《微核系统2.0》操作手册,并录制成音频包,通过短波广播,定时向“幽灵工厂”所在频段循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