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
齐克让一下子就僵在了这里,这一刻他脑中闪过无数的念头,但最后都归功于最后一个念头——
太宗来了,大唐有救了!
张直方的酒早就被惊醒了,与此同时的还有无尽的后怕,因为那人说自己的是卢国公程咬金……
看着一个又一个人被关进来,其中还有皇帝身边的宦官田孜芳,张直方越发的后怕起来。
牢房里不断的传出了田孜芳的惨叫声。
田孜芳横暴,把持大权,卖官鬻爵,公开索贿,致使朝政腐败,还有权力随意的更换节度使,为了满足僖宗挥霍,将长安市中的中外客商的奇珍异宝强抢入内库。
并且还和藩镇争盐税,引发冲突,还挟持唐僖宗出逃。
虽然他曾经想要支持宰相改革,削弱藩镇势力,但是也完全不能抵消他的过错。
在李世民看来,这些宦官都要死。
难怪后面的朱元璋提防宦官作乱提防得像是什么一样。
李世民看了之后,就一佛出窍二佛升天的。
这个田孜芳是必杀不可,僖宗这个蠢东西还恋恋不舍。
朱清谷全程将李世民如何处理朝政,将朝中之人一步一步安排妥当的画面直播出去。
两个宰相都是平庸之才,对于朝堂局势的恶化一点作用都没有。
倒是这个左仆射于琮尚且可用,太子少师裴谂虽然圆滑,善于迎合,但也不是不可一用,在有能的人里,没有没有用的东西只有放错了地方的东西,总会有自己的作用。
这个于琮还是唐宣宗时期的驸马,李世民点了他监管大军后勤,现在是战时警备状态,之前的那些臣子抓得抓,总算是没有什么人下绊子或者拖后腿了,但是也少人干活了。
质素尚可的太子少师裴谂也被他抓来干活了。
此时的李靖正在听着斥候传来的军报。
前方的黄巢大军几十万人步骑鲜明,铁甲如流,来势汹汹。
潼关这里地形狭小,潼关附近有不少的山谷,道路很是狭窄,倒是很适合设下埋伏。
而外面还有齐克让的军队,可以两面包围。
但这几十万人也不是待宰的猪,就算是猪,几十万头猪也是不好杀的,即便是设了埋伏,甚至有可能反过来被冲溃,李靖必须要稳打稳扎的。
打仗不用看奇和险,就是要看稳。
很快,李靖的军令就接二连三的下去了。
李世民和朱清谷已经到了一段时间了,正好直播到李靖下军令这一段。
一些人只能指挥万人以下的战斗,一些人可以指挥几万,一些人可以指挥几十万。
这些就是区别。
天幕下的一些将领,都在不断的吸收着经验。
能够同样指挥几十万大军,和另外几十万大军对打,而且李世民很放心,李靖身上也有不少的压力,越是如此就越是冷静行事。
大战一触即发,两方人打在一起,在朱清谷看来,声势远超之前郭子仪打的那一场仗,自然也远远超过在安西之前打的那场。
到处都成为了绞肉机,人们杀红了眼。
尤其是在潼关这附近的山谷当中,不知道有多少人中了埋伏,多少人又能侥幸的逃出来的。
张阿郎也是起义军当中的一员。
当初他只是因为吃不饱肚子,年年朝廷都苛捐杂税,他老家大旱,家里人都饿死了,他实在没办法了,才跑的,然后加入了起义军。
他以前也听过老人说,以前的大唐多么繁盛多么的好,又或者是看到天幕上说的大唐如何好,但他低头一看,依旧是满目的疮痍。
天幕似乎带来了人心上的改变,但他们的生活没有变。
也是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鼓起了勇气加入了起义军。
在起义军中,他们本来以为能够凭借自己的手创造出新的生活,可他们越来越感觉不对。
这些信誓旦旦说会让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将领转头就会去劫掠那些普通百姓,会去淫辱女子,这不是他们想的天幕上后世的那些分文不争、纪律如铁的军队。
现在到了天幕该出现的时候,就没有在天空当中看见,他们也猜到可能是朱姑娘带着太宗陛下来到这里了。
一些人说着想要降了太宗陛下,却被黄巢命人斩杀,他们皆讷讷不敢言,到了战前冲锋的时候,那狭小的山谷一下子就出现了那些檑木滚石。
张阿郎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淫辱了女子的将领一下子被砸死,他反而还心中暗自叫好。
但现在全部都是杀红了眼,杀乱了一锅粥,张阿郎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拿着手中的武器。
战场之上,也不知道何处传来了声音。
恢弘的声音响彻这里,军汉嘹亮的声音,一下子盖过了刀剑铿锵的声音,也盖过了刀剑入体的声音。
曾经他们看着天幕之上的那些安西白发老兵应和着那样的歌曲,见到那样披甲执剑的英武帝王为了救安西兵而来,他们也想象过同样的场景。
渴望着有人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但是希望变成了失望,他们加入了起义军,渴望有一口饭吃。
经历过血与火,他们又一次听到了这样的歌,幽幽的回荡在战场之上。
就连他们都能够哼得出来——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城头之上竖立起那一面‘唐’的旗,正在飘荡。
这样慷慨激昂的歌使得李世民带来的大军士气激昂,而黄巢起义军这边则是茫然、低落。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下了手中的兵器,本来有一部人就通过天幕,对太宗救援白发兵心向往之。
他们不是放弃了用双手创造更好的生活,他们只是更加愿意相信朱姑娘和太宗陛下,会把他们引领到更好的生活当中。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应和起这一首歌来,歌声也渐渐的越来越大。
张阿郎也放声的唱了起来。
渐渐的,就连李世民都无惧无畏,不怕乱箭,站在了城头之上,听着这悠悠之声,情到深处,声泪俱下。
“朱姑娘,这些都是我大唐的百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