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引经据典,含沙射影:“《春秋》责备贤者,孙大人曾为督师,也算一方贤达,如今却甘为鹰犬,阻挠忠良,就不怕青史铁笔,留下千古骂名吗?”。
“听闻伪夏善待降臣,莫非孙大人已心向往之,故在此为伪夏铺路,扫清障碍?”。
污言秽语,如毒箭般从四面八方射来,每一句都试图撕开孙传庭的尊严,挑起他的怒火,或让他羞愧退让。
然而,孙传庭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那些恶毒的言语只是过耳清风。
他目光平视前方,手始终按在剑柄上,身形挺拔如松,他早已看透了这些人的本质,他们口中的“社稷”、“正统”,包裹的不过是一己私利。
他们不在乎皇帝怎么想,不在乎大明是否真的能延续,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田宅、商铺和特权。
孙传庭回来,不是为了和这些人争权夺利,也不是为了挽救这个无可救药的王朝,他只是想兑现自己对君主的承诺。
“有始有终”,保住崇祯皇帝作为天子最后的体面和安全,仅此而已。这份信念,足以让他面对任何诋毁而岿然不动。
双方就在这宫门前僵持下来,从清晨到日暮,宫门外,是群情激愤、口沫横飞的重臣勋贵。
宫门内,是沉默如山、寸步不让的孙传庭和他麾下的甲士,承天门外,士子们的请愿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隐隐传来,更增添了现场的紧张与狂躁。
这喧嚣声浪,终究还是穿透了重重宫墙,传到了深居大内的崇祯耳中。
他本就心烦意乱,被这持续的噪音吵得无法安宁,加上王承恩不断回报宫门外的僵局,他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
终于,在夜幕即将完全降临之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内侧。他扫视了一眼门外黑压压的人群,深吸一口气,高声宣道:
“陛下口谕!”
喧闹声瞬间平息,所有人都跪伏下来。
“众卿忧心国事,朕已知晓。然宫门之前,聚众喧哗,非体统所在,明日辰时,朕于皇极殿召开大朝会,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皆需入朝,有何事,届时再议!钦此——”。
口谕宣毕,周延儒、朱纯臣等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虽有不满未能立刻见到皇帝,但总算逼得皇帝明日公开面对。
他们知道,这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王承恩又转向孙传庭,微微点头:“孙都督,陛下知你辛苦了,维持好秩序,待诸位大人散去,便可换防休息”。
孙传庭躬身领命:“臣,遵旨”。
随着王承恩返回宫内,宫门外的人群也开始缓缓散去。
士子们在得到明日朝会有结果的承诺后,也在各自师长、官员的安抚下逐渐离开。
喧嚣了一日的承天门前,终于恢复了暂时的平静,只留下冰冷的空气和弥漫未散的火药味。
孙传庭依旧站在原地,望着散去的人群,目光深邃。
他知道,明天的皇极殿,才是真正的战场。而他要做的,就是确保无论朝堂上如何风波诡谲,这宫墙之内,始终是陛下可以安身立命的最后堡垒。
他转身,沉声对副将下令:“加强巡逻,任何人不奉旨,不得靠近宫门百步之内!”。
宫门前的风波虽暂息,但暗流却在夜色中更加汹涌地涌动。
孙传庭的副将得令后,立刻雷厉风行地布置起来,明哨、暗哨、游动哨交织成一张严密的网,火把的光芒映照着甲士们冷峻的面庞,整个宫城笼罩在一片外松内紧的肃杀氛围之中。
这几日孙传庭可没有闲着,他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迅速收拢了三个禁军统领。
这三个禁军统领都是经验丰富、能力出众之人,他们在孙传庭的感召下,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他。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孙传庭决定在这三人中提拔一个最有能力的人担任副将,正是姓李的将军。
李将军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兵法,他为人正直,对孙传庭忠心耿耿,是孙传庭心目中理想的副将人选。
孙传庭虽然已经被俘了几年,但他的名声依然在外。他曾经是明朝的名将,战功赫赫,而且他的被俘并不是因为他的无能,而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指挥失误。
当宫城内外皆已安排妥当,孙传庭并未因手握重兵而有丝毫怠慢。
他穿过熟悉的宫道,所遇宫女、太监无不垂首避让,口称“孙将军”,神色间带着敬畏——谁都知晓,这位如今是陛下跟前最得信任的红人,手握宫禁生死大权。
然而,行至乾清宫外,孙传庭却停下脚步,对值守的小太监沉声道:“劳烦通传,孙传庭求见陛下”。
小太监一愣,赶忙躬身:“都督,陛下早有吩咐,您可直接入内……”。
孙传庭微微摇头,神色肃然:“宫禁重地,礼不可废,还请通传”。
小太监不敢多言,急忙入内禀报,片刻后,王承恩亲自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感慨的笑意:“孙都督,您这又是何必?陛下都说了,您无需这些虚礼”。
孙传庭只是拱手:“王公公,规矩就是规矩”。
步入暖阁,崇祯正背对着门口,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
孙传庭趋步上前,在御案前数步之远停下,整了整衣甲,一丝不苟地行叩拜大礼:“臣,孙传庭,叩见陛下”。
崇祯缓缓转过身,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挥了挥手:“爱卿平身。朕不是说过了,私下见面,不必行此大礼”。
话虽如此,他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满意,却未能逃过孙传庭和王承恩的眼睛。
在这众叛亲离、纲常紊乱的末世,孙传庭这份刻入骨子里的恭敬与坚守,显得尤为珍贵。
“礼不可废,臣不敢因陛下仁德而忘形”,孙传庭起身,垂手而立。
崇祯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声音沙哑:“明日大朝会,他们这是要把朕放在火上烤啊” ,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