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有姜糖当调节剂,气氛格外的热闹。
平常家里只有徐三爷和徐启一块儿吃饭,父子俩之间显然没那么亲密,彼此说话都很拘谨。
如今家里多了两人,加上有姜糖活跃气氛,整个饭厅都其乐融融。
徐三爷只有每次姜糖来的时候,才会边吃饭边乐呵呵的。
姜糖也没说什么讨徐三爷高兴的话,她就是说些自己生意场上遇到的事。
包括怎么处理的。
当然姜糖在讲这些事的时候,肯定是经过美化的,对姜糖自己不利的话语,她照例一个字都不肯说。
徐启还没从“二哥”的角色中抽离,姜糖和傅横江还时不时跟他说话。
徐启一顿饭吃的可不自在了,这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在自己家里吃饭这么不自在。
吃完饭,徐启还要上班,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回头看了屋里两个客人一眼表情有些一言难尽。
这让他咋说呢?
就……突然当哥了,有点不适应。
徐启吃完饭就去上班了,徐三爷跟姜糖和傅恒江在屋里说了会儿话,眼看着就到了午休的时间。
姜糖:“三爸,都这个点了,你去休息吧,刚好我跟横江哥去找我大姑姐。”
徐三爷:“你大姑姐在城里?”
姜糖:“我大姐和我大姐夫在城里做地产生意,他给我打电话说有个楼房的家具生意,我姐夫帮我谈下来做。”
“对我来说,这生意我要是能做下来的话,说不准明年也能发个小财。”
徐三爷赶紧说:“那你赶紧去,生意是大事儿,我这边有时间你就过来,有啥事记得跟我说。”
姜糖:“好叻,有我三爸这句话,我啥都不怕!”
徐三爷摆摆手:“去吧!”
傅横江:“三爸,那我跟姜糖先走,以后有时间会经常过来探望您的。”
徐三爷看了傅横江一眼,最终点点头说:“嗯,知道了,有时间跟姜糖一块来。”
徐三爷把姜糖和傅横江送到大门口,姜糖和傅横江上了车,跟徐三爷摆摆手,开车走了。
徐三爷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才转身进屋。
姜糖开车去傅曼华家的路上,傅横江忍不住说:
“你这趟去徐三爷家,是不是就是为了喊人家一句三爸?”
姜糖:“喊徐三爷一声三爸,这是意外的惊喜。”
“我原本是想着,要是能让徐三爷说以后有事让我找他的话,我今天就不白来了。”
“没想到,徐三爷给了咱俩一个意外的惊喜。”
就是这个意外的惊喜,对于姜糖来说有另一层面的担心。
傅德民之前就提醒过姜糖,徐三爷两边都沾点,最好不要跟他关系太亲近。
姜糖跟徐三爷间没有任何业务往来,也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正常的人情往来,这些应该都没什么问题。
如果让人知道姜糖跟徐三爷认了干亲,这就显得亲近了。
姜糖提出认干亲的事不对外说,到时候徐三爷只需要暗中搭把手就行,不至于所有人都知道。
傅横江看了姜糖一眼,“没想到徐三爷这么重情义,你帮了他一个帮,他一直记在心里,还愿意回报。”
姜糖:“徐三爷这种人就是靠重情义讲义气立足的,要不他一直充当调和剂的角色也做不长。”
“能求到他头上的人,多少都是信任他的。”
姜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用徐闻徐启的前途当借口,把认干亲这事当成私底下的事,更多的是让傅家和徐三爷这边隔开。
傅家身份特殊,傅德民又介意徐三爷的身份,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做隔离。
更何况,徐三爷也并不乐意让人知道这事。
最起码,暂时来看姜糖的事业还不是非常成功,成长的年轻人,需要时间沉淀和机会的捕捉。
人嘛,就是这样,相互结交也要看圈子。
圈子不对等,别说认干亲,人家都不乐意搭理看不上的人。
姜糖是个一眼就能看出未来潜力的年轻人,徐三爷也是看好她的潜力,认可她的能力。
否则也不会惦记着想让姜糖给他当儿媳妇。
能让徐三爷瞧上眼,还得到肯定认可的年轻人又能有几个?
姜糖有自己的考量,徐三爷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们双方,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罢了。
傅横江:“……还是得注意分寸。”
姜糖:“放心吧横江哥,我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