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后看向曹先,语气诚恳:“曹书记,嘉和现在就像一艘破船,漏着水,还少了掌舵的。
张扬同志就是能补窟窿、能把方向的人。
咱们要是因为‘先例’‘性格’这些理由把他放下去,恐怕明年这个时候,咱们还得在这里讨论嘉和的烂摊子。”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
赵瑞敏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之前僵持的局面——所有人都明白,她说的是实话:嘉和等不起,也耗不起。
赵瑞敏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的沉默让人喘不过气。
长条会议桌两端的青瓷茶杯,水汽早已散尽,杯壁上留下的水痕,倒像是无声的注脚。
段福贵沉默片刻,忽然拿起面前的干部履历表,指尖重重戳在“任职时长”那一栏:“赵省长说的是实话,可规矩不是用来破的。
咱们省去年刚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细则》里写得明明白白,处级干部提副厅,需在原岗位任职满两年,特殊情况破格,也得有省级重大专项实绩支撑。
张扬同志在常务副市长岗位上才七个月,就算算上县区任职时间,也凑不够破格的硬条件——总不能因为嘉和情况特殊,就把全省的选拔标准都打乱吧?”
他抬眼扫过众人,语气里添了几分坚持:“再说,重大专项实绩怎么算?
华宇重工复产是好事,可那是企业自救加政策扶持,不能全算在他一个人头上;沧澜河新区规划刚过初审,连块地都没平整,这能算‘实绩’?
真要这么算,底下市县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拿个‘规划方案’来要提拔?”
很显然,段福贵依然不甘心让张扬上位。
马湾立刻接话,将陈明远案的卷宗往桌中央推了推,纸张摩擦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段省长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还有个隐患没人提——张扬同志跟陈明远的案子,虽然没直接关联,可审计局查出来的那些问题,都是在他分管财政期间暴露的。
现在陈明远刚被查,他就接市长,老百姓会不会多想?
会不会觉得‘换汤不换药’?
到时候信访量上去了,舆论闹起来,谁来收场?”
他手指点在卷宗里的银行流水页:“王磊招供里提到,去年纺织厂设备拍卖款被挪用,当时张扬同志刚分管财政,就算他不知情,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
这种时候提拔,不仅没法给老百姓交代,对其他被问责的干部,也不公平——凭什么别人担责,他反而升官?”
两人一唱一和,话里话外都绕着“规矩”和“舆论”两个坎,把赵瑞敏之前的话又堵了回去。
曹先端起茶杯,却没喝,目光落在桌角的时钟上,秒针走动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起来。
省委书记吗,不急着表态,他要等到最后时刻才会登场。
赵瑞敏没急着开口,先拿起段福贵面前的《选拔任用工作细则》,翻到“破格提拔”那一页,指尖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重大专项工作推进中表现突出”那行字下划了道线:“段省长,细则里没说‘必须满两年’,只说‘一般应满两年’。
嘉和现在的情况,算不算‘重大专项工作’?二十七名干部涉案,七个核心部门瘫痪,财政赤字二十三个亿,这比任何‘突发事件’都难处置——张扬同志用半年时间稳住国企职工、推进改革、拿出新区规划,这不算‘表现突出’,什么才算?”
她把细则推回段福贵面前,又转向马湾:“马书记说的‘监管不力’,我倒想问问,审计局查出问题后,是谁顶着压力要求‘一查到底’?是谁把冻结王磊账户的通知书直接抄送人大?
要是换成其他人,会不会像陈明远那样压着不报?
老百姓看的是实际行动,不是挑毛病——张扬同志能把烂账翻出来,能让贪腐干部落网,这就是给老百姓最好的交代,比说一百句‘换汤不换药’都管用。”
不得不说,口才方面,两人还真说不过赵瑞敏。
马湾脸色微沉,刚要开口,赵瑞敏却没给他机会,继续往下说:“至于‘不公平’,更站不住脚。
被问责的干部,是因为他们参与贪腐、玩忽职守;张扬同志是在解决问题、填补窟窿,两者能一样吗?
要是按‘担责就不能升官’的逻辑,那以后谁还敢去挑硬骨头?谁还敢去收拾烂摊子?”
尼玛!
马湾很是郁闷,这女人口才了得啊!
段福贵眉头皱得更紧,手指在桌上敲了敲:“可标准不能乱!今天为嘉和破了例,明天其他市县要是都找理由要破格,组织部怎么招架?
邱部长,你是组织口的,你说说,这规矩要是松了口,以后干部工作怎么开展?”
他把话头抛给邱永逸,想让组织部长站到自己这边。
邱永逸却没接话,只是翻着手里的测评表,上面“群众满意度”一栏,张扬的得分比其他候选人高出二十一个百分点。
赵瑞敏看出段福贵的心思,语气却没软:“段省长担心的‘标准乱’,其实是多虑了。
破格提拔从来不是‘无底线’,而是‘看实绩’。
张扬同志在县区主政时,把贫困县的Gdp不足一亿做到百亿,甚至进入全国十强县,解决了两万多农民的就业问题,这不是政绩?
到嘉和后,半年时间让华宇重工复产、东方电子转型,这些实绩都是可查可验的,不是靠‘找理由’就能得来的。”
她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照片,放在桌中央:“这是我上个月去嘉和拍的——培训基地里,学员们在练焊接;河对岸的村子里,村民在签拆迁协议;华宇重工的车间里,机器已经转起来了。
这些不是‘规划’,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要是咱们因为‘怕乱了标准’,把能做事的人晾在一边,那才是对嘉和老百姓的不负责任,才是对全省干部工作的误导。”
马湾忍不住插话:“可班子搭配的问题还没解决!林振华同志要是不配合,就算张扬同志接任,工作也推进不下去——总不能为了一个人,把市委书记也换掉吧?”
“班子搭配看的是‘能不能干事’,不是‘合不合脾气’。”赵瑞敏抬眼看向马湾,目光里带着一丝锐利:“林振华同志要是真为嘉和好,就该明白,现在不是讲‘配合不配合’的时候,是讲‘能不能扛起责任’的时候。
省纪委已经找他谈过话,明确了要求,他要是还拎不清,那就是他自己的问题,跟张扬同志没关系——咱们选市长,是为了让嘉和发展好,不是为了让市委书记‘舒心’。”
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这次的沉默里,少了之前的僵持,多了几分认同。
段福贵看着桌上的照片,没再说话;马湾张了张嘴,最终也只是叹了口气,靠回椅背上。
戴子昂自始至终没再表态,只是翻着手里的宣传口反馈材料,上面“群众对国企改革满意度提升23%”的字样,格外醒目。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曹先身上,轻轻点了点头——这个动作虽小,却像是给这场争论划了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