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天还未亮透,凌晨四五点的翰光大学操场,已零星响起细碎的脚步声与低语。
学生们正三三两两的陆续汇聚,空气中弥漫着难以掩饰的雀跃。
这股躁动的源头,是昨日那张张贴在公告栏上的暑假工名单。
一众学生们狂喜交加,当天各个宿舍、或回家后和家人报喜!
那一夜,许多人无眠,是狂喜压过了疲惫,是憧憬驱散了睡意。
天刚蒙蒙亮,便按捺不住地往操场赶——这里,是集合出发的地点。
“你们听说了没?这次我们要去的峰悠盛业,我听人说一天能有三块钱工资呢!”一个扎着马尾的大一女生一脸期待。
“嗨,那都是老黄历了!”旁边一个穿着洗得发白衬衫的大三男生摇了摇头,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
“我听小道消息,最少五块!做得快的,七八块都有可能!”
他叫郑光明,此刻脸上难掩激动,连说话的声调都比平时高了些。
“啥?七八块?”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几个学生猛地围了过来,语气里满是不敢置信,“那一个月下来,不就有一两百了?”
“郑光明,你莫不是开玩笑吧?”
“对啊,这工钱,怕不是技术工种才能拿的?”
他们大多来自贫困的乡村,一家人勒紧裤腰带忙活一个月,顶天了也就挣个一二十块。
若真如郑光明所说,这一个暑假的工钱,竟抵得上家里一年的收入?
想到这里,有人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手心沁出的细汗沾湿了粗糙的布料,眼里却燃起了从未有过的光。
“千真万确!”郑光明拍了拍胸脯,伸开一只手,眼底的炙热几乎要溢出来,
“前阵子我去实验室给老师送资料,亲耳听项目组的学长说的。
就是普通的计件计时工种!要是技术岗,最少这个数——五百起步!”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回过神,他又抛出一个更惊人的消息:
“还有,你们没发觉这几个月食堂的饭菜变好了吗?”见众人纷纷点头,他压低声音道,
“那是因为峰悠盛业直供给项目组的伙食,被学长们匀了一半到食堂,混在咱们的饭菜里了!”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
学校对他们这些贫困生向来照顾,各种补助、减免政策从未断过。
食堂的饭菜更是半卖半送,几乎是靠着这份福利,许多人才得以留在课堂。
但就目前,特别是今年的情况而言!可能学校都有点支撑不下去了。
比如食堂!伙食越来越差!而如果只是单纯这点还好!都是贫苦家庭出身,能吃饱已经很满足了。
但越来越少!再加上补贴暂停发放的事!就只能说明学校财务出问题了!
他们从不抱怨,心里只有感激。
校长和老师们,把自己的工资省下来贴补他们,吃饭时也和学生们一起啃窝头、喝稀粥。
若不是学校一次次伸手拉一把,他们中太多人早就辍学回家,扛起不属于这个年纪的重担了。
察觉到学校的难处时,好些学生偷偷写起了辍学申请,心里的不甘像野草般疯长,却只能咬着牙认命。
就在这时,峰悠盛业与学校的合作像一道光,劈开了困境。
食堂的饭菜突然有了油水,偶尔还能见到几块红烧肉、几片黄鳝,暂停的补贴也慢慢恢复,甚至比以前更多。
这个学期,他们才总算能安稳地坐在教室里,不用再为下一顿饭发愁。
暑假本是新的焦虑起点——下学期的学费、开销,像座大山压在心头。
往年这个时候,有关系的能找点零散活计,没关系的就去码头扛货、去田里帮工。
一个暑假累死累活,撑死了也就挣个几块、十几块,对于学费开销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所以当老师说峰悠盛业招暑假工时,他们几乎是抢着报了名。
一来厂子跟学校合作间接的帮助了他们!大家都感激这厂子。
二来!在他们看来!去厂子打暑假工再怎么都比他们做小工、苦力那些强!
而且还是整整一个暑假!不用和以前一样到处找活干不说!
就算幸运找到了工作!但很多也是干个几天半个月!能干整个暑假的活少之又少。
干的活少钱自然就少!而去厂里他们原本想着有个十块钱一个月就很好了。
毕竟稳定!
但想不到郑光明说出的待遇和他们预想,直接乘以二十多倍,想到这众学生们眼神中的炙热几乎要喷发出来。
“这还不算啥!”郑光明看着众人炙热的眼神,自己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听说厂里的伙食,是没混合之前的那种——纯纯的厂供标准!”
“咕咚”,此起彼伏的吞咽声在晨风中格外清晰。
连混合后的饭菜都能让味蕾雀跃,那原厂的伙食该是何等滋味?
有人已经开始脑补白面馒头、热汤热菜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咧开。
“还有呢!你们注意到没?老师说就带几件换洗衣服就行,其他啥都不用带。
我打听了,厂里啥都给我们准备齐了——被褥、水桶、脸盆、厂服、毛巾,连牙缸牙刷都有!”
“我的天,这也太周到了!”
“我现在就想走,时间咋过得这么慢啊!”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激动得脸颊涨红,话语里的期待几乎要将黎明的宁静掀翻。
说着众人聊天中,天渐渐亮透,操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喧闹声像潮水般漫开来。
直到七点半,校长带着一众老师走进操场,喧闹声才渐渐平息。
“135班的同学,到这边来,清点人数了!”
“231班的,这边排队!”
“321班,都过来集合!”
“412班……”
各班老师的声音此起彼伏,学生们迅速归队,挺直了腰板。
点名完毕,刘副校长走上高台:“同学们,去了厂里,第一条就是要遵纪守法,服从安排!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