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随着这特殊的称呼喊起。
不只是大圣爷,就连三太子和二郎真君这两尊凶神,都是露出几分疑惑,不约而同的朝着西方看去,想要看下究竟谁敢唤这两字。
大圣爷的名声极大。
即便是在阳间里,可以说...上到八十岁的老一辈,下到五、六岁刚懂事的娃子,都知道有一位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宫过的孙大圣。
这天庭之中,亦是如此。
或者说,不仅是天庭,就连地府阴神,不管是何处来历的神明,定是都听过大圣爷的名声。
这些神明,无论与大圣爷的关系好坏,见到这尊凶神时,基本都愿称呼一声大圣,给足面子。
毕竟,大圣爷的脾气秉性,可以说是...跟自身的名气和本事,一起都声名远播了。
谁都知道这尊凶神好面子,秉性也不差,只要顺着毛捋,求其办点事也不算难,比起其他两尊凶神好交道多了。
至于,那些跟大圣爷不对付,或者本就有嫌隙的神明,那称呼可就换成弼马温或是死猴子了。
就像二郎真君这尊凶神,凭着自身本事,可从不会喊起大圣,基本都是将死猴子挂在嘴旁。
但即便是祂,也不会以悟空二字来称呼大圣爷。
毕竟,都差不多是同辈之人,也知大圣爷的特殊经历,明白悟空二字的由来,更知那位传道授业的师尊,在大圣爷心中的分量。
没必要喊起悟空二字,平白占点便宜,又打的天翻地覆。
因为,若称大圣爷弼马温或死猴子,祂也就是跟你急一急,呲牙咧嘴几下,转头也就忘了。
而要是非得居高临下,明明没啥本事,非要以那长辈的身份占便宜,去称其悟空的话。
那是可以好好看下,大圣爷的如意金箍棒,究竟厉害不厉害了。
正因如此。
刚刚远处的‘悟空’二字响起,二郎真君和哪吒三太子都明白了,这是有其他大人物来了,辈分多半比起祂们都要大上不少。
......
此刻。
稍稍昂起头,看向不远处萦绕佛光,赤脚而来的大肚和尚,大圣爷颇有些意外的‘哦’了一声。
随即轻轻一蹦,便来到这尊西方神明身旁,拍了拍祂挺出的大肚子,嬉笑着问道。
“嘻嘻,东来佛祖。”
“汝平日不都在灵山吗?今日怎有空来这?可是特地来寻俺老孙?”
“不回,不回,记得跟那如来老头说一声,让俺老孙终日坐在莲花座上念经,行不通,行不通。”
“俺老孙还是喜欢这样自由自在,时不时来天上看看,去花果山看看小的们,去东海找老龙王喝喝酒,都畅快舒服的很。”
“唯有那坐在佛座上诵经,俺老孙做不来,就跟浑身长满虱子一样,呆不住,半点都呆不住。”
“如来老头要是逼的急,就劳烦东来佛祖跟那老头说声,那啥斗战胜佛,俺老孙本就不爱当,让祂随便随便找个人换上就行。”
“若是找不到人,那就赶紧废掉罢了,俺老孙回花果山陪那些猴子猴孙们,也乐得清闲畅快。”
说完。
大圣爷还甩甩手,侧着身子,看向另一个方向,表现出几分不满,更有些不耐的模样。
而这尊能被大圣爷如此敬重,称为东来佛祖的西天神明,无疑就是传说中的下一尊,未来将能成就果位的佛祖—弥勒佛。
虽然目前准确点应该称之为弥勒菩萨,还需一段时间才可成就果位。
但对于永生不死,并不被阳寿困扰的诸多神明来说。
未来即是现实。
所以,既然弥勒菩萨在未来注定会成佛,那现在称其为弥勒佛,自是也没有什么问题。
听到大圣爷的这番话。
弥勒佛随之大笑起来,点指着大圣爷,摇头道。
“哈哈哈,老本尊又怎会不知汝这猴头的想法。”
“要让汝端坐在灵山中,一整日的诵读佛经,只怕是比登天还难。”
“这事劝不得,怎都劝不得,等什么时候汝这猴头自己想通了,自己回到灵山就好。”
“至于,那斗战胜佛的果位,这世间除了汝,可是无人坐得了,自是还得留着,不可废却,更不可寻其他人来。”
“嘻嘻,那好说,那好说,不是寻俺老孙回灵山便好。”大圣爷跟着弥勒佛一起嬉笑起来,用毛茸茸的手抓着侧脸。
两秒后。
神色稍稍严肃下来,更用着如意金箍棒指了指那布袋子,意有所指的出声问道。
“东来佛祖。”
“汝既然不是为俺老孙来,刚刚又不让俺老孙把这布袋送到阳间,那便真当是为这里面的两个娃子来了。”
“先前俺老孙看到这布袋便觉得有些许眼熟,但又不敢确定,总觉得汝这看起来浓眉大眼的大肚和尚,应当不会掺和阳间之事。”
“如今想来,竟是俺老孙看错了?”
“汝就跟那如来老头一般,心中满是坏坏肠子,都算计到这么小的两个娃子身上了?”
“不许,无论汝这大肚和尚说什么,俺老孙都不准汝动这两娃子。”
大圣爷带着几分冷冽和不满的话音落下。
站在旁边,由于和弥勒佛并不相熟,所以一直都没有出声的二郎真君和哪吒三太子两尊凶神,目光也变得有些凶戾起来。
先前祂们就曾听过,西天灵山佛门那边的各种算计多,就连孙猴子都被算计过。
但由于不属于一个系统,所以两尊凶神也就是听听罢了,没怎么往心里去。
可现在,要是这西天的弥勒佛,打算都将这么小的两个娃子,将以利用和算计的话,祂们可绝不会同意。
清晰感觉到三尊凶神的不善态度,弥勒佛也没有其他情绪,更没有因大圣爷的话语而生气不悦,只是依旧哈哈大笑起来。
“悟空,非也,非也,汝可是说错了。”
“真君、三太子,你们二人也无需太过担忧,吾是未曾想过要害这两个娃子,也不曾掺和那阳间的事情。”
“之所以,想让这布袋里的娃子,暂且等待一会,则是想趁此难得机会,收个恰当合适的徒弟罢了。”
“里面年纪较小的那个娃子,往前数世皆为佛门中人,有着极其深厚的佛缘,常人难以企及之慧心。”
“能见到如此娃子,吾自然也是欣喜的很,动了收徒的念头。”
“至于,那眼熟的布袋子,若真说起的话,跟本尊倒也有几分关系,跟汝也有几分关系。”
跟自己也有几分关系?
“芜?跟俺老孙也有关系?”大圣爷用手指着自己,脸上满是疑惑神色,意有所指的反问道。
“东来佛祖。”
“可是汝门下的童子,又偷偷溜去了阳间?把汝的法宝都带走了?”
“倒也不对啊,俺老孙如今都去不了阳间,仅凭那黄眉小儿,怎下得了阳间?汝的人种袋,也不是这般能一抓便破的宝贝啊。”
对于大圣爷的询问,弥勒佛并没有马上回答。
在稍稍停顿两秒后,才依旧挂着笑容,慈眉善目的继续讲述道。
“自然不是黄眉。”
“虽说吾徒的本事不大,但总归也算是灵山之人,被这天条天规束缚,自然去不了阳间。”
“之所以,吾会说跟汝这猴头有关系,只因如今在阳为非作歹,意图立起未来灵山雷音的精怪,如无意外的话,应当是小黄眉摒除的种种恶念。”
“当初,汝等师徒四人取经时,遇到小黄眉欲要立起小雷音寺,最后此劫虽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可那寺却是立到一半便停了,始终未能成小雷音,小黄眉亦是被汝这猴头狠狠教训了一番。”
“虽说已经认错,可当时离其引日思夜想的小雷音仅差一步便可成,便可立起新的一处灵山,新的雷音,最后却功亏一篑。”
“令这小黄眉自是难以甘愿,但被汝师徒四人教训了一番,也只能安分回到西天灵山。”
“但在回西天前,小黄眉求本尊将其心中深藏的不甘愿剔除,把这些不净思绪留在阳间,心无旁骛的重回灵山,敲木鱼,诵佛经,修心境。”
“但未曾想,小黄眉剔除的不甘愿执念,竟是未曾消散在这世间,反而是得天地护持,吸取各类精气不甘,化为一只精怪小妖,欲要重新立起这灵山雷音。”
这一刻。
大圣爷终于也明白了,为何眼前的布袋子,会看的那般眼熟。
原是曾经那挡在取经路上的黄眉小怪,专门求眼前这大肚和尚,从脑中专门剔除抛弃的不甘执念。
当初被吸到人种袋里的大圣爷,自然知晓这法宝的厉害,蛊惑仙人都尚且可以,更别说是剔除某些执念心绪了。
但未曾想...这缕执念,得到天地滋养,变成了一只全新精怪,开始继续意图立起这灵山雷音。
因是继续曾经黄眉的特殊执念,那它的种种法宝,自然也就跟弥勒佛拥有的法宝相差无几。
“不对,不对,差点就被汝这慈眉善目的大肚和尚蒙骗过去了,此事可跟俺老孙无关。”大圣爷立刻就反驳了一句,便毫不犹豫的继续道。
“你管不好门下童子,给取经路上添了那么多的麻烦,俺老孙没怨汝也就罢了。”
“现在取经事早已了结,还让俺老孙背这黑锅,不干,不干,就是你这大肚和尚,没能管好门下童子。”
“好好,汝这猴头,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哈哈哈。”弥勒佛又仰天大笑的应了句,似乎被唤作大肚和尚,也完全不恼。
听着弥勒佛的笑声,大圣爷并没有的任何放松,反而是仔细的思索起来。
跟西天灵山打了不少交道的祂,可是明白这些佛祖,都爱弯弯绕绕,有事不说清楚,十分仅说个三分,留下七分让他人好生的猜去。
虽然说着要收那娃子为徒,可凭东来佛祖的本事,应当是有的是法子收,何必专门来此,拦下祂们仨人?
大圣爷微微低着脑袋,眼珠子转了转,亦是察觉到这里有些不对。
还算细致机灵的大圣爷,便是立刻侧头看向弥勒佛,‘呲’了一声,格外郑重严肃的问道。
“大肚和尚,不对,汝刚刚说的有些不对。”
“若仅是想收这娃子为徒,汝何须专门来这南天门前,来阻俺老孙。”
“这娃子即是佛缘深厚,等其往后长大入了佛门之后,自然多的是法子收其为徒,何须来此一趟。”
“不对,不对,汝这大肚和尚另有所想,快快说来,不然的话,俺老孙就要送这两娃子回那阳间了。”
二郎真君和哪吒三太子,亦是随之点了点头,明显都察觉出了些许古怪。
想收这烦人的娃子为徒,有的是办法和手段,根本就无需专门来此。
弥勒佛捻了捻手中佛珠,依旧是慈眉善目的笑着,轻轻的颔首点头道。
“汝这猴头,如今不跟着金蝉子取经后,倒是学的聪慧不少。”
“除了收这娃子为徒外,确实也为另外一事而来。”
“本尊希望,汝等莫去强行更改此阳间灵山大劫,尤其是让原本该来之因果,因汝仨人匆匆了结。”
“这布袋中的娃子,应在此劫中,以楼至佛之身应劫,凑齐这未来灵山大劫最重要的一环。”
“若是汝等强行护住这娃子,那这灵山大劫,即便还是勉强能成,可终究还是差了几分火候。”
“劫不满,果亦难满。”
“哼,劫难圆满过后,又会有什么果?生灵涂炭,凡人被精怪蛊惑害死吗?”哪吒三太子冷哼一声,格外冷冽和不满的质问道。
“非也,非也,三太子倒是误会了。”弥勒佛笑着应了句,朝着下方的阳间看了眼,无比确定道。
“此劫虽看似凶猛,到终究是难成气候,更毁不了这世间大势。”
“如今此劫已成气候,后续终究是有果结出,无非就是在依旧可掌控的情况下,本尊望其所结之果,能更加的圆满些许。”
“古刹做基,万民善信,百佛因劫变千佛,千佛终是化万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