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贵为摄政皇太后的刘娥还想要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回过头去看看刘娥在这之前都干了些什么事。
天圣元年五月,也就是摄理国政刚满一年之时,刘娥命相关部门为自己的出行设置一套全新的仪仗和礼仪规格。在她的亲自授意下,她在这方面的礼遇达到了和天子同一级别的规格,单单只是随行的护卫人员就达到了一千零八人。在此之前,中国不是没有出现过垂帘摄政的皇太后,可像刘娥这样将自己的排场拉到和天子同等的级别却实属罕见。刘娥这样做显然已经是公然在向武则天看齐了,但宋朝的宰辅大臣们对这事终究还是集体选择了隐忍不发。
天圣二年十一月,刘娥再次放出了一只幺蛾子,她突然决定要为自己上尊号: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这事王曾等人并不反对,因为这也不存在什么违规的问题,可刘娥坚持要在天安殿接受册命就让王曾等人无法容忍。这天安殿可是为当朝皇帝加尊号的时候才能使用的地方,你刘娥又不是皇帝,给你上个皇太后的尊号为什么要在天安殿进行?是你刘娥不懂规矩还是你觉得我们这帮老家伙不懂规矩?于是,王曾联合其他宰辅大臣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此事不成,刘娥再又提出要在文武百官给自己祝寿的时候借用一下天安殿,王曾再次站出来表示反对。天安殿是给皇帝专用的,这是原则和底线问题,你刘娥别想耍花招。
两次交锋下来,刘娥在王曾面前都是完败,但她不会就此罢休,她的花招还多的是。
刘娥一直被人所诟病的地方就是她的出身,尽管赵恒想尽各种办法帮她提高身价(包括给她改家谱),但这些都没法让人信服。天圣三年四月,刘娥又开始为抬高自己的身家而忙活,这一次她把目光锁定在了同为刘姓的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兼知开封府刘烨的身上。
刘烨乃河南洛阳的官宦世家出身,他的父亲就是宋朝太祖朝时期曾任御史中丞的刘温叟(就是那位在任期间敢于拒绝时任晋王兼开封府尹赵光义暗中拉拢的老兄)。刘娥某天单独召见了刘烨,其目的就是为了主动跟他攀亲戚。她叫刘烨把家谱拿出来让她看看,并说他俩很有可能是刘氏同宗。按理说皇太后主动与自己攀亲戚应该让刘烨兴奋得当场晕倒,如果这事真的成了,那他刘烨从此可就是皇亲国戚了。可是,刘烨不愧是世家子弟出身,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子弟,这人是有骨气的,更是有贵气的。面对刘娥的主动示好,他直接就给当场拒绝了。
刘烨婉拒道:“不敢不敢!臣怎么有资格跟太后攀亲带故呢?”
刘娥也是要脸的,更何况她还是皇太后,见刘烨不肯攀附自己,刘娥这天也只好放过了他。可是,这事过去几天后刘娥还是不甘心,满朝文武之中的刘姓官员里她看来看去也就刘烨最适合做她的亲戚。她再次召见刘烨,她说什么也要刘烨把家谱拿来给她瞧瞧。
刘烨被逼急了,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狂飙了一回演技:只见他愣了一阵子后突然满脸通红且呼吸急促,然后就顺势假装自己中风眩晕了,他一下子就扑倒在地抽搐了起来,刘娥见此便命人将其给抬回了府中。刘烨这架势明摆着他是宁死也不肯从了刘娥,这件事让刘娥大怒:你个不识好歹的东西,滚吧!
刘烨就此被赶出京城回到洛阳老家去当官。
接下来,刘娥又在天圣四年十二月做出了一件让忠于赵氏的大臣甚至是整个大宋士大夫阶层都觉得很是屈辱的事。
眼见新年将至,赵祯突然对大臣们说他要在正月初一这天于会庆殿为刘娥大贺寿诞,然后他再去天安殿接受百官的新年朝贺。按照宋朝的朝廷和宫廷礼制,每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都得向皇帝进行新年朝贺,但却从无在这一天向皇太后恭贺新年的规矩,哪怕是提前恭贺寿诞也没有,可赵祯却一反常例地说他要在这一天率领群臣为刘娥贺寿。由于这事在之前从无先例,所以赵祯还特意下令由太常礼院赶紧把给刘娥贺寿的各种规矩和礼仪都给制定出来。
对此,王曾等人再次集体暴怒:每年的正旦节向皇帝朝贺新年是尊崇皇权的一个重要体现和象征,可你刘娥竟然要在这一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搞事情,你要让皇帝在这个本该高高在上的日子里向你下跪磕头,你这不明摆着是在亵渎和侵犯皇权吗?而且,你的生日又不是正月初一,而是初八,你至于这样猴急吗?真是不成体统!
可是,就在王曾等人开始大喘气并准备向刘娥开炮的时候,刘娥却给自己立了一个牌坊起来。她立马转过脸对身边的乖儿子说道:“陛下你怎可因为我的生日而把正旦节的朝贺给延误了呢?此事万万不可啊!”
正要开火的王曾听了这话顿时大喜,他立马跟进道:“陛下,太后这话说的很对!你还是听她的吧!”
随即,王曾以赵祯仁孝而刘娥顾全大体为由率领身边的一帮大臣跪地称贺。刘娥气不打一处来:我就只是小小地谦让和客套了一下,你们竟然还当真了?好,王曾,你给我等着,哪天我也要让你尝尝这种滋味!
王曾等人这就胜利了?非也!女人一旦固执起来,尤其是拥有如此权力的女人一旦固执起来就没那么好收场。
这天的朝会结束后,王曾刚回到政事堂就收到了赵祯的一道手谕:朕意已决,正旦节这天先给皇太后贺寿,然后再接受百官的新年朝贺!
王曾和吕夷简看到这份手谕后彻底傻眼了,跟刘娥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打交道注定了要被欺负。可是,试想一下,这真的就是赵祯的意思吗?在大臣们反对,皇太后也不同意的情况下,赵祯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竟然还如此“独断专行”,这分明就是一个强势天子才会做出的举动,可事实上呢?他此时都还没亲政呢!
此事还用多说吗?真相就是:这天的朝会结束后,怒气冲天的刘娥回到后宫后就拿起笔当了一回皇帝啊!
正旦节这一天,赵祯所做的第一件正事便是当着所有朝臣以及辽国等各地番邦使节的面向刘娥贺寿。这个事看起来不大,可它的性质和影响以及时机都非同寻常,而且这个过程当中的种种礼节可以说是让宋朝皇帝的威严大打折扣:在礼仪官的高声呼唱下,赵祯不着龙袍不戴皇冠,他像个平民子弟一样身着素服向刘娥跪地拜寿,然后他再又向刘娥献酒并再次屈身跪拜。
堂堂天子就这样在这种隆重庄严且百官齐聚的场合里一跪再跪,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天并不是刘娥的生日,而是刘娥借用了本来是向皇帝朝贺新年的排场来为她贺寿。在赵祯拜贺完毕之后,朝臣们也按照官职大小逐一向刘娥拜寿,他们不但要单独拜贺,最后还要集体朝拜,总之这一天宋朝的这帮大臣们是没少向刘娥下跪磕头。
刘娥的这个排场已经是标准的天子待遇了,可是这一天没有一个朝臣主动跳出来申请当一回维护大宋纲常的烈士。在做完这一切之后,被刘娥好好折磨了一通的群臣这才到天安殿去向已经换上帝王衣冠的赵祯恭贺正旦。
天大地大,皇帝老二,我刘娥才是老大。如此所为,刘娥居心何在也就不言自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