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些事或许还不足以赤裸裸地揭示刘娥此时极度膨胀的个人野心,而宋朝的史官为了遮丑也没有将一些很敏感的事情直接记录在《仁宗本纪》里,但这些事在刘娥的传记和鲁宗道的传记里却得以留存,只有看懂了这些我们才能知道赵祯此时所面临的形势有多么的严峻——他差一点就要成为宋朝版的李旦。这一切正如后来的北宋名臣富弼所言:“昔庄献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太弱,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尽赖一二忠臣救护之,使庄献不得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
刘娥所一手导演的“正旦节贺寿事件”无疑让赵祯的地位和形象受到了当众的鞭笞,宋朝的皇家礼制同样也是被刘娥给放肆地践踏了一番。可以说,此时的刘娥已经开始毫不掩饰自己的称帝野心。她觉得大臣们在正旦节那天看似心悦诚服地向她跪拜就是默许了她可以更进一步地侵犯皇权,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些大臣不会反对她在皇太后的基础上再往前迈进一步——当女皇!
于是乎,在一边安排少数的亲信大臣为自己称帝做舆论准备的同时,刘娥还找到了宰辅大臣里面脾气最硬的参知政事鲁宗道打探口风。刘娥根本没有任何的避讳,她满脸笑容地直接问鲁宗道:“爱卿啊,你觉得唐朝的武曌陛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鲁宗道听到这话像是被雷给劈中了天灵盖,刘娥会问这个问题其用意和野心已经是昭然若揭,鲁宗道此时所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震怒!可是,虽然他是个暴脾气,可人家毕竟是科考出身,文化和涵养也都是有的,更是一个懂得如何说话的人。
他回道:“太后是在说武媚娘吗?哼哼,在臣看来,她简直就是唐朝的历史罪人,唐朝的江山社稷险些就毁在了她的手里!”
一盆冷水就此泼在了刘娥的身上,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的惨淡和阴沉,甚至有一股绝望开始在她的心底升起。
刘娥为什么要问鲁宗道这个问题?那么多宰辅大臣里她又为何偏偏单独把鲁宗道给找了过来?因为她知道宰相王曾和枢密使曹利用都是她搞不定的对象,这两人已经无数次明目张胆地踢黑了她的脸,她只能从鲁宗道的身上寻求突破口,如果朝中最敢说话且声望丝毫不逊色于王曾和曹利用的鲁宗道能够支持她当女皇,那她又何惧那两个老家伙?然而,鲁宗道的这番表态打碎了她的美梦!
从刘娥那里出来的鲁宗道也是满面忧愁,他在为赵宋的江山而担忧,但转而又觉得刘娥实在是有些蠢:武后?你刘娥能跟人家比吗?人家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母亲是门阀世家出身,人家的兄弟姐妹和子侄遍布京城内外,人家登基称帝之前早就有了一帮文武大臣的支持,可你刘娥有什么?你是什么出身不用大家多说了吧?你有兄弟姐妹吗?你自己生过儿子吗?现在朝廷上下除了那几个不起眼的谄媚之辈还有谁支持你当女皇啊?哎!我鲁宗道也是蠢,我还担心个啥?有我鲁宗道在这世上一天,你刘娥就别想诡计得逞!
鲁宗道所谓的谄媚之辈所指的就是某些个试图通过怂恿刘娥称帝从而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的政治投机分子,而这些人在这个时候也是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不久之后,一个在宋史里几乎找不到任何资料、名叫方仲弓的低级官员上疏请求刘娥效仿武则天为刘氏立“七庙”。此事一出,宋朝的官场随之剧烈震荡,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没想到这辈子竟然有幸亲眼见证当年武则天称帝前所发生的事。
所谓的七庙指的就是为自己七代以内的祖宗设立祠堂以祭拜,而在中国古代唯有一种人才有资格建立七庙,即: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
方仲弓的这道奏疏明摆着就是请刘娥登基称帝,而最让宋朝的这帮宰辅大臣们感到不安的是,刘娥面对这个奏请不但没有拒绝,反而心动不已。某天在接见东西两府的宰辅大臣时,刘娥当着赵祯的面把这事直接挑明了:“有人建议我为刘氏建立七庙,你们觉得如何呀?”
在场的两府高官们没想到刘娥竟然这么快就要翻牌比大小,她这已经是在穷图匕见了,就差没有直接问这些人同不同意她当皇帝。王曾和曹利用都没敢吭气,他们甚至不敢环视四周,谁知道这殿外是不是就埋伏着一群刀斧手?只要他们当中有谁敢站出来说一个不字,立马就拖出去砍了或是直接扔进大牢里。这种事宋朝虽然从来没有人干过,可武则天当年为了当皇帝可是什么事都干过,刘娥会不会也照葫芦画瓢来那么一回?
在可怕的安静和沉默之中,还是鲁宗道决定豁出性命也要保卫老赵家的江山万年永固。见已经被吓坏了的王曾和曹利用不敢表态,他挺身而出,直接又干脆地说了两个字:“不可!”
说完这话,在场的人都为鲁宗道捏了一把汗,可没想到鲁宗道最后什么事都没有,而刘娥除了一脸黑线外也是什么话也没有再说,众人就此散去。
走出大殿之后众人才知道今天是虚惊一场,殿外哪有什么刀斧手?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
鲁宗道意犹未尽地对同僚说道:“若立刘氏七庙,那当今陛下怎么办?立了刘家的庙,可做皇帝的却是姓赵,那他是不是也要像当年的李旦那样变成皇嗣啊?”
经过这件事,大臣们更是忧惧日甚,刘娥接下来会不会变本加厉?她又还会做出哪些骇人听闻的举动?宋朝今后又会何去何从?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人的担忧真的是杞人忧天了,刘娥想当皇帝确实不假,可如果说她还另有什么高招能够让自己得偿所愿就有些高看她了。事实上,在被鲁宗道连续硬刚了两次后,刘娥称帝的心气儿已经被折损大半。
说来这也是刘娥的悲哀和无奈之处,相比武则天,她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和短板——没有根基。上面也说了,武则天的老爹武士彟(yuē)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母亲杨氏出身陕西华阴府的门阀世家,而刘娥呢?她出身于草根得不能再草根的贫寒之家,而且她还没有兄弟姐妹。
这下应该明白刘娥前面为什么要那么厚颜无耻地非要强行与开封知府刘烨攀亲戚了吧?她需要根基和支持者啊!如果刘烨能够点头,那么他就能瞬间成为皇亲国戚,他背后那实力和影响力都极为强大的刘氏宗族集团就能成为一股能够助她登基称帝的政治势力,可奈何刘烨是宁可躺在地上装病抽搐也不想沦为窃国大盗的帮凶,更不想因此而让刘氏的列祖列宗因他而蒙羞。
刘烨的家族有多么的声名显赫?这事如果细说起来会让很多人瞠目结舌,这个刘烨不但有个很厉害的父亲刘温叟,而他还有七个叔伯,这七人和他父亲一样都是科考中第的进士,刘家的根基和地位以及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吧?这还不算什么,刘烨的直系远祖说出来相信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此人正是唐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刘政会。
四百多年了,刘家一直兴旺发达,实打实的中原一大豪族。刘娥要是能成功地把刘家给拉到自己的阵营里,她又何愁大梦不成?可是,人家刘烨没有辱没家族的门楣,人家不肯当贼。
既然没有底蕴和根基,那么再来看看现在的这些两府大臣里有没有自己的铁杆呢?很遗憾,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敢于在公开或私下里支持刘娥篡夺赵家的江山,就连吕夷简之类的这些是在刘娥开始主理朝政之后才进入两府的人也不敢发声支持她当皇帝。这些人或许人会感激她的提拔,但他们是赵家的臣子,刘娥给的这些恩德还不足以让他们为她背负赵宋反贼的历史恶名。虽说皇帝都喜欢自称寡人,可如果真的没有一个人支持你,那么你还能坐得了这皇位吗?总不能把现在的两府官员全都给换了,然后把一帮就知道谄媚的人提拔起来吧?那样的话,她刘娥的江山又能有几年的国祚呢?
有鉴于此,当刘娥的另一个忠实拥趸、后来被她提拔为开封知府的程琳向她进献《武后临朝图》之时,火气尤甚的刘娥一把将其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然后又恶狠狠地说了一句:“吾不作此负祖宗之事!”
这一刻的刘娥表现得是那般的正义凛然,完全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赵家好媳妇,似乎她从来就没想过要当宋朝的武则天。可是,这更像是刘娥的负气之举,如果她真的是无心称帝,那么又为何会有前面的种种言行呢?而且,刘娥在这一气之下还犯下了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她当众说出的这句近乎于发誓的话可谓是彻底断了自己的退路——毕竟君无戏言。可是,她不这样又能怎样呢?她的条件和资本注定了她无法和武则天并肩,只能终生对其仰视,只能在历史上做一个“一字并肩刘贤后”。
不过,不能做或者做不到并不代表不想做,欲念这个东西一旦变成了执念就永远都挥之不去,毕竟这世上唯一能让我们至死不忘的正是那些我们穷尽此生也未曾得到的东西。
刘娥很快就用事实打了自己的脸。就在当众训斥程琳之后不久,刘娥决定和赵祯一同到慈孝寺去上香祈福,临行前,她再次提出了一个让大臣们无法接受的要求,她希望在出行时能让自己的大安辇走在赵祯的御辇前面。刚刚因为刘娥表态“吾不作此负祖宗之事”而大松了一口气的宰辅大臣们再次集体暴怒,这一次还是鲁宗道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鲁宗道对刘娥毫不客气地说道:“太后,你知道女人有三从吗?在家从父,嫁从夫,夫殁从子。先帝早已驾崩,当今陛下是你的儿子吧?既然是,那你怎么可以让陛下的御辇走在你的后头呢?到时候你让全天下的百姓在背后怎么议论你?他们又会怎么说我们这帮朝廷大臣?”
刘娥当场愕然!如果可以的话,她甚至想当即一口唾沫砸在鲁宗道的脸上。我都说了不再想着当女皇的事了,我就想当一个在政治待遇上比皇帝高那么一点的超级皇太后,可你鲁宗道怎么还是不肯迁就一下我?你竟然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教我怎么做人,难道你是在讽刺我刘娥没有读过书不懂礼数吗?
纵然万般愤怒,但这事最后的结果是——刘娥再次妥协了,她这天乖乖地让自己的大安辇走在了赵祯的御辇后面。
以上这些便是在历史的记录里有据可查的有关于刘娥意图称帝的碎片信息,将这些组合在一起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面临重重阻力,甚至是看似不可逾越的阻碍,但刘娥还是没有彻底断绝想当一回武则天的念头。她承认自己做不到,可这个近乎于梦魇的执念始终在折磨着她,让她总是忍不住想伸手去触摸那顶她无法真正得到和拥有的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