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右翼清军的营帐密密麻麻,军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领军的将领骑在高头大马上,眼神冰冷地望着临城。“哼,小小临城,不堪一击,今日定要将其踏平!”他大手一挥,下令攻城。
随着一阵沉闷的战鼓声,清军如潮水般向临城涌来。城墙上,萧时勉、赵世祯带领着士兵们奋力抵抗。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喊杀声震耳欲聋。张纯儒带着两个儿子也加入了战斗,他们挥舞着简陋的武器,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然而,清军人数众多,攻势越来越猛。城墙上的士兵们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大人,城门快守不住了!”一个士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萧时勉咬了咬牙,喊道:“全体将士,跟我冲下去,与清军决一死战!”
城门终于被攻破,清军如狼似虎地冲进了城中。临城顿时陷入了一片火海,百姓们四处奔逃,哭喊声、惨叫声回荡在大街小巷。萧时勉、赵世祯带着士兵们与清军展开了巷战,他们的身影在烟火中穿梭,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决绝。
力竭的张纯儒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明伦堂。这里是他们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后的坚守之地。
他们端坐在明伦堂中,神情镇定。不多时,清军闯了进来,将他们绑在树上。一个清军士兵恶狠狠地说:“你们这些顽固的汉人,今天就让你们知道反抗的下场!”说罢,举起刀向张纯儒砍去。
张纯儒紧闭双眼,咬牙忍受着剧痛。一刀、两刀……他被刃数十,鲜血染红了衣衫。两个儿子在一旁痛哭流涕,却也无能为力。最后,清军将死去的爷三扔到了城外。
退休赋闲在家的兖州知府乔若雯也未能幸免。他本已不问世事,只想在临城安度晚年。然而,清军的铁蹄却无情地踏破了他的宁静。清军冲进他的家中,见人就杀。乔若雯手持长剑,与清军拼杀,但终究寡不敌众,倒在了血泊之中。
生员们也在这场浩劫中惨遭屠戮。他们平日里熟读诗书,心怀报国之志,此时却只能用柔弱的身躯去抵挡清军的屠刀。二十多个生员倒在了清军的刀下,他们的鲜血洒在了临城的土地上。
四乡的百姓们同样未能逃脱被掳掠杀戮的命运。清军在乡村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年轻的女子被掳走,老人和孩子被杀害,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
萧时勉和赵世祯在激烈的战斗中渐渐体力不支。清军将他们团团围住。萧时勉看着身边的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心中满是悲痛。他大声喊道:“临城百姓不会屈服,你们的暴行终会遭到报应!”清军将领冷笑一声,手起刀落,萧时勉和赵世祯倒在了地上。
临城被攻破了,整个城市弥漫着血腥的气味。残垣断壁间,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曾经繁华的临城,如今成了人间炼狱。清军在城中肆意搜刮着财物,笑声和哭声交织在一起。
临城满目疮痍。
看到这里的张好古仿佛听到了听到那些不屈灵魂的呐喊。他为临城百姓的不屈精神而鼓舞。他们用生命扞卫了尊严,用鲜血书写了悲壮。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初四,右翼清军抵达了元氏县。
元氏县,这座古老而宁静的小城,一直以来都在岁月的长河中安稳地流淌着。县城的街道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房屋,有古朴的民居,也有庄严的官衙。街边的小商小贩们,正为了生计忙碌着,孩子们在巷子里嬉笑玩耍,全然不知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清军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清军将领骑在一匹黑马上,眼神中透露出贪婪与凶狠。他们在县城外扎下营寨,随后便派出使者进城招降元氏县县令刘业嵘。
刘业嵘,这位在官场沉浮多年的官员,此刻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深知清军的残暴,一旦抵抗,元氏县必将生灵涂炭,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守是守不住的。
为了一邑百姓能免遭兵火屠戮,他心中五味杂陈,但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决定献出城中的财物。
元氏县开始了一场匆忙的筹备。百姓们被召集起来,将家中的马匹、财物等一一献出。经过一番忙碌,共献给清军马骡一百一十三匹。这些马骡,原本是百姓们用于耕地、运输的重要工具,如今却成了献给清军的贡品。
还有白银四千三百三十三两,这是百姓们辛苦积攒多年的财富,此刻却要拱手相送。此外,还有彭缎一匹、良缎一匹、绸六十三匹、纱罗绫十匹,共七十五匹,这些精美的绸缎,原本是用来制作衣物、装点生活的,如今却成了换取暂时安宁的筹码。甚至连银杯托盘二对,也被当作礼物献给了清军。
刘业嵘以为,献出这些财物后,清军会放过元氏县。然而,他错了。对于清军来说,元氏县就像一只被拔下獠牙的老虎,看似无害,却依然有着他们觊觎的东西。清军并没有因为这些财物而收敛他们的恶行。
清军入城后,就像一群饿狼冲进了羊群。他们四处烧杀抢掠,将县城搅得一片混乱。房屋被点燃,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浓烟弥漫在整个县城的上空。那滚滚的浓烟,仿佛是元氏县的哭诉,诉说着它的悲惨遭遇。
当清军退走后,情报人员踏入这座县城时,眼前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详细记载了他所看到的情况:“虽飞灰烟卸,尚瓦砾骈填。焦头烂额之状,入目惨心。儿啼妇泣之声,入耳痛念”。曾经繁华的县城,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瓦砾堆积如山,到处都是烧焦的痕迹。孩子们在废墟中哭泣,妇女们在一旁悲伤地抽泣,那凄惨的哭声,仿佛是从地狱传来的哀号,让人听了心如刀绞。
另收集到的文人记载:“戊寅兵变,所过遭焚。邑中民舍,一炬几尽”。清军所到之处,一片火海,城中的民舍几乎被烧得一干二净。那些曾经温馨的家园,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美好与如今的凄凉。
而在这场灾难中,元氏县的百姓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其中,有许多英勇不屈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生命扞卫了尊严。根据生还人所说,这位情报人员记载了两位令人敬佩的女性。
阎氏,是生员高笏的妻子,年仅二十二岁。崇祯十一年冬,贼寇(清军)过犯,她被拥掳前去。面对敌人的暴行,阎氏没有丝毫的畏惧。她以头触石,鲜血顿时流了出来,但她依然不肯屈服。敌人恼羞成怒,又以刀慑之,然而阎氏骂不绝口,最终惨遭杀害。她的英勇事迹,让人为之动容。本县申文旌奖,以表彰她的忠贞与不屈。
石氏,是何起凤的妻子,年二十余。崇祯十一年冬,贼寇逼犯,她被掳强行。石氏不愿受辱,毅然投于井中。敌人将她引出,她假意答应前行,趁敌人不备,再次投于井中。当敌人再次捞起她时,石氏已经气绝身亡。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尊严的坚守。
清军的行为,与被攻陷之城邑并无区别,他们不但将元氏建筑焚毁殆尽,而且对士民展开了奸淫杀戮。整个元氏县,成了人间炼狱。
事后,朝廷得知了元氏县的情况,也对刘业嵘的行为做出了处理。朝廷以刘业爃以献币,应降身碟妻子为奴,父母兄弟流二千里。刘业嵘原本是为了保护百姓,却落得如此下场。他的命运,就像元氏县的命运一样,充满了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