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道口县委县政府在县招待所,筹备了一场送别宴。
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满座宾客脸上既带着不舍,又满是对董远方的祝福。
正当众人围着董远方寒暄时,门口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县政协副主席、道口酒业的肖林身着一件熨烫得笔挺的中山装走了进来,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这件中山装一看便有些年头了,深蓝色的面料虽已不似新时那般鲜亮,却依旧平整如新,领口和袖口的缝线工整,甚至能看出精心保养的痕迹。
熟悉肖林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十几年前开酒厂时,接第一碗酒时,特意定做的一件衣服,后来乡镇的小酒厂不干了,这件中山装却被他仔细叠好,收在衣柜最深处。
肖林穿过人群,径直走到董远方面前,眼眶微微泛红。
他轻轻整理了一下中山装的衣襟,眼睛湿润得说道:
“董书记,您要走了,我没什么贵重礼物,就用这杯酒,敬您。”
肖林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他从侍者手中接过酒杯.
左手轻轻托着杯底,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轻轻搭在杯沿上,正是老式敬酒礼仪里的 “拈花指”,动作优雅又庄重。
紧接着,他手臂微抬,将酒杯缓缓举至与肩同高,目光灼灼地望着董远方,这一 “轻举杯” 的动作,没有半分急躁,满是敬重。
随后,他将酒杯送至唇边,仰头将酒缓缓饮下,酒液入喉时,他微微颔首,似在品味酒中的醇厚,又似在回味这三年与董远方相处的点滴时刻,这便是 “深入喉”。
放下酒杯前,肖林的眉头轻轻蹙起,眼中闪过一丝不舍 。
董远方这一走,道口县少了一位好书记,他也少了一位可以交心的领路人,这 “深锁眉” 里,藏着道不尽的惜别之情。
最后,他将酒杯轻轻放在桌上,杯底与桌面接触时轻得几乎没有声响,完成了最后一个 “重置杯” 的动作。
整套敬酒礼仪行云流水,没有多余的言语,却将肖林对董远方的感激与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场的人都被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幕打动,宴会厅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肖林与董远方对视的目光。
董远方走上前,轻轻拍了拍肖林的肩膀,声音带着几分感慨:
“老林,你的心意我领了。道口酒业是你一手做起来的,必将会成为道口县的名片,以后要继续好好干。”
肖林用力点头,眼眶更红了:
“董书记您放心,我一定把道口酒业做得更好,不辜负您的知遇之恩!”
此时,宴会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送给即将赴任的董远方,更是送给这份真挚的伯乐与千里马之情。
在道口县的发展路上,正是有了无数这样的温暖瞬间,才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天刚蒙蒙亮,道口县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带着几分深秋的凉意。
董远方房间的灯早早便亮了起来,他简单收拾好行李,动作利落却难掩一丝对这片土地的眷恋。
片刻后,他推开房门,朝着院外等候的张大年挥了挥手:
“大年,麻烦你送我去嵩州,先到省里把手续办了。”
张大年应了声 “好嘞”,便忙着帮他把行李搬上汽车。
车子缓缓驶出县委大院,刚拐上门口的主干道,董远方原本平静的神色突然一滞。
他下意识地坐直身体,目光望向窗外 —— 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愣住了。
只见宽阔的街道两侧,密密麻麻站满了老百姓,从街头一直延伸到街尾,像是一道温暖的人墙。
五颜六色的条幅被高高举起,红的、黄的、蓝的,在晨光下格外醒目。
一声声挽留与祝福顺着车窗缝隙飘进来,带着老百姓最质朴的情感。
董远方定睛一看,那些条幅上的字更是让他心头一热:
“心系百姓,情暖道口”
“董书记为民办实事,我们永远记心间”
“愿董书记前程似锦,常回道口看看”
……
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大家的不舍与感激。
司机张大年也放慢了车速,轻声说:
“董书记,没想到乡亲们都来了。”
董远方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董远方一一握着乡亲们的手,不停地说着 “谢谢”“保重”。
晨风拂过他的脸颊,却丝毫感觉不到凉意,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
他看着眼前一张张真诚的面孔,听着一声声真挚的祝福,突然深刻体会到 “一心为民” 这四个字的真正意义。
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当你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时,老百姓回馈给你的最质朴、最珍贵的信任与爱戴。
许久,董远方才在乡亲们的目送下重新上车。
车子缓缓开动,他透过车窗,看着乡亲们依然站在原地挥手,直到身影渐渐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