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镁国境内开始出现很多质疑的的声音。
一些镁国网友开始吐槽镁国的种种操作,导致他们无法体验到最新的智能家电,最新的L3自动驾驶汽车,无法体验到最新的机器人和超级小康3.0。
一开始还是小规模的吐槽,慢慢镁国各地线下开始出现一些游行示威,用来表现对好镁国限制鸿康公司的不满。
随着越来越多这样事情的出现,一些open公司背后的巨头感觉出不对劲,知道不能再拖了,于是就都开始发了。
很快,一些西方的主流媒体开始发出各种报道,内容全是鸿康公司超级小康3.0问题。
有严重影响了镁国的利益,有泄露用户隐私的,还有一些担忧起镁国科技的未来。
随着这些报道,镁国股市这一段时间的暴跌也被拿出来说事。
这样的报道多了之后,慢慢地一些民众也被煽动了起来,都开始提议对鸿康进行限制,要确保镁国的世界地位。
而反对镁国限制鸿康的声音很快就被摁了下去,除了一些小报社进行报道以外,就彻底没有声音了。
镁国的网络上也是越来越多关于鸿康的消息,基本全部都是对鸿康不利的报道。
这样的情况国内的用户在这几年也是已经见惯了,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奇怪,甚至连热搜都没有上去。
但很快地,一个不一样的事情发生了,镁国开始出现一些议员的身影提议加大对于鸿康的限制。
紧接着,又开始了一些议员建议限制整个夏国的半导体还有人工智能,认为夏国这两个行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镁国的相关利益和地位。
这下子,国内的网友也不淡定了,镁国议员提议限制夏国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话题很快就登上了热搜。
“又来啊,以前可能我们还会担忧,现在我们可不怕了。”
“对啊,看鸿康,制裁了2年多,越活越好了,来就来,怕啥。”
“哈哈,镁国整天只会搞这个,就不能来点不一样的东西吗。”
网络上,即便是大部分网友对于这次的事情也是不放在心里。
很快地,国家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是出来发话,夏国不怕任何调整,坚决反对任何滥用霸权地位。
镁国方面并没有理会国内的这些事情,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很快的,一些限制政策很快就出台了。
9月1日,镁国相关部门发公告:
“修改《出口管理条例》,扩大对夏半导体出口限制,禁止向夏国出口涉及先进制程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高带宽内存芯片。”
“?实体清单扩容,将夏国半导体联盟相关企业加入实体清单,包含了大部分夏国的芯片公司和晶圆厂,限制使用镁国相关技术。”
“启动针对夏国半导体的调查,拟对含夏国芯片的下游产品加征关税。”
镁国的相关政策一出来,国内网络上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众多网友都没想到,镁国这一次的限制来得这么快,来得这么狠,直接对整个夏国的半导体行业进行制裁。
“真不要脸,又搞这个,从18年到现在就没消停过。”
“对啊,好在我们国家的半导体已经有了突破,再也不用怕这个制裁了。”
“哈哈,继续制裁吧,越制裁我们国家就越强大,我们一点都不怕。”
对于这一次的镁国的半导体行业管制,国内虽然还是有一部分人感到担忧,但相比以前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有了鸿康被制裁两年多越来越好的案例在前,国内的对于这样的制裁也没有了前几次的恐惧。
甚至有一部分网友觉得这个是好事,毕竟没有镁国极限的施压,国内的半导体怎么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鸿康,萧易办公室内,萧易、李东海还有张宇三人正坐办公桌另一边的沙发上。
“李叔,张宇,接下来我要去北京一趟,公司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张宇点了点头,好奇地询问起北京的事情。
“行,我明白了,公司的事情我会处理好的,萧总,这一次国家召集这样的会议,是打算共同对抗镁国方面的半导体施压吧。”
萧易听到了张宇的询问后,并没有直接答复。
“会议的方向应该跟这个有关,具体内容的他们也没有直接说,我也不太清楚,需要到时召开会议后才知道,不过半导体联盟里面大部分公司负责人都过去了,我估计国家在下一盘大棋。”
听完萧易的话后,张宇也不由得感慨起来。
“那这样看,我们这一次是要对抗到底了,期待萧总带回来的好消息。”
“估计是了,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召集这么多半导体和芯片相关行业的公司开会了。”
......
网络上网友还在讨论着关于镁国发出的相关限制法案时,国家相关网站马上就发出了相关的反击声明。
“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外贸易法》,将33家镁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限制其在华投资、进出口业务。
“对相关镁企发起反垄断调查?和反规避调查?,限制技术合作与市场准入。”
“实施稀土的出口管制,加大国内半导体研发支持,推动半导体和芯片的国产替代。”
夏国的反制刚发出去没多久,就直接登上了热搜第一。
夏国的这一次的反击,也是让众多网友开了眼,没想到这一次会这么刚,镁国制裁,夏国也制裁,镁国限制相关行业出口,夏国也限制相关行业出口。
老大和老二的对抗,不但牵动着这个世界无数网友的心,也牵动着无数的国家。
然而就在这个这样的情况下,官媒突然又爆了一个大消息,国家将于今日在北京召开半导体行业会议,涉及到整个半导体行业。
其中不但有着鸿康,华荣这类的芯片设计公司,也有着中星国际、华红半导体企业,涉及到这么多企业的大会议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