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金属检测室里,空气像被凝固的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李组长捏着那份检测报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报告上“合格率37%”的红色印章像道血痕,刺得他眼睛生疼。
“叶辰!你自己看!”他把报告狠狠摔在操作台上,金属台面发出刺耳的震颤,“这就是你吹得天花乱坠的圆弧齿齿轮?三十套样品,只有十一套合格!你知不知道这批材料有多金贵?是军工特供的20crmnti!”
叶辰站在操作台旁,白大褂的袖口沾着油污,手里还攥着刚用过的量规。他看着报告上的数字,喉结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凌晨三点他还在车间试切,最后一组样品的精度明明达标了,怎么会……
“说话啊!”李组长的声音陡然拔高,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上周在评审会上,你拍着胸脯保证合格率能到90%!现在呢?37%!连一半都不到!你让我怎么跟所里交代?怎么跟军工那边解释?”
旁边的年轻工程师们大气不敢出。谁都知道李组长是出了名的“铁面”,对技术指标要求到苛刻,可谁也没见过他发这么大的火——那怒火里烧的,不光是愤怒,还有藏不住的失望。
“李组长,检测数据可能……”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工程师刚想替叶辰辩解,就被李组长狠狠瞪了回去。
“可能什么?”李组长的目光像淬了冰,“数据不会说谎!千分表不会说谎!叶辰,我当初力排众议让你试试圆弧齿,是看你在轧钢厂搞出的那套装置有点灵气,以为你是块可塑之才!结果呢?你就是个只会耍小聪明的野路子!”
“野路子”三个字像针,扎得叶辰的脸瞬间涨红。他攥紧了量规,指腹被冰冷的金属硌得生疼:“我没有耍小聪明!圆弧齿的理论传动效率确实比渐开线高15%,这次失败是因为……”
“因为什么?因为你没学过系统的材料力学?”李组长打断他,声音里带着股恨铁不成钢的冷,“我早就跟你说过,齿轮不是光看齿形漂亮!20crmnti的淬火变形率是0.3%,你算过吗?圆弧齿的齿根圆角比渐开线小30%,应力集中会放大!这些基础理论你全当耳旁风!”
他走到墙角,指着那堆不合格的齿轮样品,它们被随意地扔在木箱里,齿面上的崩刃像一道道狰狞的伤口。“你自己看看!”李组长抓起一个样品扔到叶辰脚边,“齿根全裂了!这要是装在军工设备上,就是要出人命的!”
样品在地上滚了两圈,停在叶辰的鞋边。他弯腰捡起来,指尖抚过齿根的裂纹,那裂纹细如发丝,却深可见骨。凌晨试切时他只测了齿形精度,确实没考虑淬火后的应力变化——李组长说的没错,他漏掉了最关键的一步。
“我……”叶辰的声音涩得像被砂纸磨过,“我会重新计算参数,把应力补偿加上去。”
“重新计算?”李组长冷笑一声,从抽屉里翻出份文件摔给他,“来不及了!军工那边下周三就要样品验收,你现在告诉我重新计算?叶辰,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他指着文件上的红章,“这是取消我们研究所参与资格的通知!就因为你这37%的合格率!”
检测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敲在叶辰的心上。年轻工程师们看着他苍白的脸,想说点什么,却被李组长眼里的失望堵了回去。
“李组长,再给我三天时间!”叶辰突然抬起头,眼睛里布满红血丝,“我能行!我可以用低温回火处理,降低应力集中,再把齿根圆角加大0.05毫米,保证……”
“够了!”李组长猛地挥手,打翻了旁边的烧杯,酒精洒在地上,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我不会再给你机会了!从今天起,这个项目交给张工接手,你去资料室整理档案,什么时候想明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什么时候再出来!”
这句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叶辰紧绷的神经。他看着李组长转身离去的背影,那背影挺得笔直,却透着股说不出的疲惫。墙角的样品箱还在散发着金属的冷光,那些被他寄予厚望的圆弧齿齿轮,此刻像一群被遗弃的孩子,无声地嘲笑着他的自大。
资料室在研究所最偏僻的角落,阳光都懒得往里钻。叶辰坐在堆满旧图纸的书架前,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上面是五十年代苏联专家的手稿,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他突然想起李组长常说的话:“真正的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不是在平地上瞎蹦跶。”
傍晚时,张工悄悄来找他,手里拎着个饭盒。“老李中午没吃饭,”张工把饭盒塞给他,“他让我把这个给你。”饭盒里是份完整的应力分析报告,上面布满了李组长的批注,红笔在关键数据旁画了密密麻麻的圈,最后一页写着:“齿根圆角计算公式见附件三,低温回火温度控制在200±5c。”
叶辰的眼眶突然热了。他捏着那份报告,指尖触到李组长批注时用力过猛戳出的小洞,那洞眼里仿佛能看见老工程师愤怒背后的苦心——他不是真的失望,是怕这颗好苗子因为急功近利,摔得太狠。
第二天一早,叶辰抱着一摞资料出现在检测室门口。李组长正在指导张工调整参数,看见他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叶辰没说话,只是把一份新的计算书放在桌上,上面用红笔标注了应力补偿系数和回火工艺,每个数据后面都附着三张验证图纸。
李组长的目光落在计算书上,手指在“齿根圆角R0.35mm”处停了停。那是他在报告上批注的建议值。
“我用您说的公式重新算了,”叶辰的声音有点哑,“资料室里有1962年的实验数据,圆弧齿加0.35mm圆角后,应力集中系数能降到1.2。”
李组长没说话,拿起计算书翻到最后一页,那里贴着张新的检测报告,合格率92%。他突然把报告往桌上一拍,却没发火,只是盯着叶辰的眼睛:“还愣着干什么?去车间!下午必须出二十套合格样品!”
叶辰愣了一下,随即挺直腰板:“是!”
看着他转身跑向车间的背影,李组长拿起那份计算书,指尖抚过上面的红笔批注,嘴角悄悄勾起个自己都没察觉的弧度。旁边的张工笑着说:“还是您有办法,这小子总算知道低头看路了。”
李组长哼了一声,把计算书放进抽屉锁好:“臭小子,再敢马虎,看我怎么收拾他。”锁舌“咔哒”一声合上,像个严厉却温暖的承诺。
车间里的机床又转了起来,金属切削的“滋滋”声里,叶辰调整着刀具角度,目光落在齿根的圆角处,那里正泛着均匀的银光。他知道,李组长的愤怒和失望,从来都不是否定,而是另一种方式的托举——就像老工匠敲打钢坯,敲得越狠,淬出来的钢才越硬。
窗外的阳光透过高窗照进来,在检测报告上投下道亮线,92%的合格率旁边,不知何时多了个小小的笑脸,像是李组长偷偷画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