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豪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挥师南下,此行目标直指荆州的江陵王杨杰。
他表面剑指荆州,其目的看似是为了陈默拿下巴蜀,实则暗藏深意……借南下之势,试探大周帝国人心向背与防务虚实,同时想看透这大周帝国面对他段豪南下,此时究竟会摆出怎样的应对姿态。
此次南征,段豪麾下猛将尽出,先锋大将由段部的族长的段无敌担任,其两位兄弟亦随军出征,慕容氏一族的慕容虎、慕容龙兄弟紧随其后,战力卓绝……
同时素和部族的素和诚,独孤部族的独孤明哲等人,紧跟其后……可以说此时段豪这个阵容,虽然是试探,但是阵容也是极其豪华了,声势震动四方。
大军行至南阳后屯兵扎营,锋芒直指襄阳……这座扼守南北的军事重镇,成了段豪南下的第一道关卡。
在他的战略蓝图里,只要拿下襄阳,便可长驱直入兵临荆州城下,若能将荆州收入囊中,整个南方腹地便如探囊取物,再无阻碍。
一般北伐,或者南征,则有三条路线,东线则是江淮路线,也就是拿下青州,兖州,徐州,从而控制江淮平原,切断江南与江北的联系,同时得到充足的水军,为拿下南方政权得到充足的军事力量和底蕴。
同时一般南方政权则大多建立在建康,控制了江淮平原后,也有快速拿下南方政权都城,这个路线,也是最为快速拿下南方政权的路线。
而另一个路线,则就是西线,所为的西线,也就是控制巴蜀地区,切断南方争权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得到充足的粮草和兵员,如此之下,则以西征东的方式覆灭南方争权,这个是最为困难的战略路线,但也是最为稳定的战略路线。
为什么说最困难,因为这个路线需要很久的发展,同时进攻也是最为缓慢的,而政权很容易人亡政息,而在征伐途中,主帅很容易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战略呢,就死了,如此之下,前任主帅的战略目标和路线很难直线执行。
同时作为一个势力后方也不可能是统一的,所以当一个核心人物死了,后方也会出现乱子……
而第三条路线,也就是所为的中线,拿下荆州,控制江汉平原,封锁南方争权的东西两方,让其无法联合,如此之下,逐个击破……
这是三条路线中,中规中矩的路线,因为他无法快速覆灭南方政权,所以比东线要难打一些,但是他又无需西线,长期经营,所以比西线又快了一些……
而段豪选择这条路线,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巴蜀地区,自己派遣了陈默了,而东线,可以说是大周帝国,防御最为强盛的地方,段豪内心有些畏惧,故而不与其交战。
所以综合考量之下,段豪选择了这个中规中矩的中线。
此时荆州城内,杨杰初闻段豪南下的消息,顿时慌了阵脚。
他深知荆州兵力远逊于段豪,一旦襄阳失守,荆州便如门户洞开,自己多年经营将毁于一旦。
就在他焦躁不安之际,麾下大将挛鞮龟挺身而出,沉声进言:“王上无需忧虑!”
“末将愿亲率兵马驻守襄阳,只要襄阳城在,段豪便休想踏过一步南下!”见杨杰仍面带疑虑,挛鞮龟又补充道:“臣之前已勘察襄阳防务,加固城防、备足粮草,更在城外布下三道防线,定能将辽军挡于襄阳以北。”
“此外,臣恳请王上即刻联络兖州的李黎,若能说动他出兵袭击段豪的后方,我们便可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瓦解段军攻势。”杨杰闻言一愣,望着挛鞮龟坚定的眼神,迟疑着问道:“襄阳……真能守得住吗?”
挛鞮龟单膝跪地,朗声道:“王上放心!臣既敢请战,便有十足把握,定以性命守住襄阳,护荆州周全!”
挛鞮龟曾经是李宋帝国战将,随着李宋帝国的倒台,无路可走的他,也是算账了往南跑,最后来到了杨杰的这里,杨杰收留了他,给予了他重任,此时是杨杰麾下,为数不多的猛将。
挛鞮龟的话,对于杨杰而言,可以说是救命稻草,毕竟他不知道派遣谁来守住襄阳,如今挛鞮龟主动请缨了,那自然是派遣挛鞮龟而去。
而在挛鞮龟看来,这也是自己的一次机会,发挥自己作用的一次机会,毕竟他来到杨杰这里,杨杰对他那可以说是十分之好,以国士待他。
然而他却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这多少让他心里有些过不去,自己是叛军将领,在无路可走之下,来到了这里,杨杰没有杀他,已经是十分恩重于他,然而不光如此,还以国士待他,如此之下,他自然是要以国士报答才对。
“好,襄阳就交给你了,同时我给你两万兵马,务必守住襄阳呀!”杨杰看着挛鞮龟说道。
“王上放心,城在,臣在,城破,臣绝不苟活!”挛鞮龟对杨杰说道。
“在这个时候,能有你这种猛将,真是上天垂帘于我压!”此时的杨杰不得不感叹一句。
段豪南征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也震惊了远在兖州的李黎。
此前,他刚得知大周皇帝暴毙的消息,心中满是疑虑,打算让自己在朝中的代理人于亮暗中调查帝崩真相。
可当段豪南下的急报传来,李黎瞬间清醒……新帝初立,朝中局势本就暗流涌动,此刻绝非追查帝崩真相之时。
他清楚,若让段豪顺利南下攻克荆州,大周帝国将失去南方屏障,离覆灭仅一步之遥。
于是,李黎当机立断,即刻点兵点将,亲率麾下最精锐的十万征北军,自兖州起兵,直扑段豪的根基之地……冀州。
他要用这招“围魏救赵”,逼迫段豪回师救援,阻拦其南下的步伐。
一时间,北军南下、荆州固守、兖州出兵,三方势力的博弈正式拉开帷幕,一场席卷南北的大战,就此浮出水面,即将撼动整个大周帝国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