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豪对后方根基的防守早有部署,镇守冀州的正是出身幽州王家的宿将王尚。
段豪和他也是建立了一定的友谊,后来段豪和王轩决裂之后,段豪覆灭其王轩后,王尚带着其家族,也就彻底的投靠了段豪的麾下。
段豪对于其还是十分的欣赏的,但是一直没有重用他,原因也很简单,也就是担忧其谋反,复兴王家。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了,段豪也是必须要对其中委以重任了,毕竟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和考察,段豪对他也是逐步的相信。
或者在这些日子里,王尚也是逐步的得到了段豪的信任。
王尚沉稳的军事指挥能力,让段豪坚信他能守住冀州。
为保万无一失,段豪还派了投靠而来的拓跋家族猛将拓跋肥俊辅佐王尚,更在冀州囤积了足足二十万兵力。
临行前,段豪对王尚只有一句指令:“无需你击溃李黎,守住冀州,便是大功。”
对于段豪而言,主战场是荆州战场,只要襄阳破了,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另一边,李黎的伐冀大军已势如破竹。
他任命的先锋大将刘黑羊,堪称沙场悍将,率领前锋部队一路疾驰,连克冀州外围七座城池,兵锋直指冀州重镇邺城。
消息传至王尚耳中,他没有选择龟缩守城……他深知李黎十万大军来势汹汹,若困守孤城,迟早会被对方分割包围、断绝补给,届时只能坐以待毙。
于是,王尚当机立断,与拓跋肥俊集结二十万大军,同时自己亲自出城列阵,准备在冀州之中与李黎大军正面交锋,以战代守护住冀州这块地。
而在南方战场,段豪已亲率大军兵临襄阳城下,数十万大军环伺城池,做好了长期攻城的准备。
在他的战略棋盘里,冀州是后方屏障,襄阳是南下钥匙,二者缺一不可……只要王尚守住冀州,让李黎无法动摇根基,他便能集中全力攻克襄阳;一旦襄阳告破,荆州乃至整个南方便再无阻碍。
可段豪没料到,他这一场南下之战,竟意外改变了巴蜀之地的战局,原本还盼着杨杰能给予他援军的巴蜀势力的力羯苍穹,彻底失去了外援,只能凭巴蜀本土兵力,独自对抗陈默率领的大军。
毕竟若是杨杰支援陈默,那谁来守住段豪的进攻呢?
所以段豪的南下,可以说是彻底的把力羯苍穹困死在了巴蜀地区了,让他只能依靠巴蜀的力量,来抵抗段豪。
巴蜀平原之上,一场决定西南归属的血战,正悄然爆发。
对阵双方,一方是杨杰派遣过来的力羯苍穹,麾下则是南方蛮族,还有他那个“千人的精锐军团”……
另一方是陈默率领的大军……不仅有段豪最初给予他的兵马,还有梁州李成军驰援,同时更有段豪从后方源源不断送来的粮草与军械支持,势要将巴蜀纳入掌控。
战争初期,力羯苍穹凭借南蛮的帮助,从而对巴蜀地形的熟悉,打出了一场场惊艳的突袭战。
他的“千人精锐军团”,个个悍不畏死、其个个武艺精湛,堪称战场尖刀,深夜时分,他们身着黑衣,借着平原上的芦苇丛隐蔽行军,绕到陈默大军的粮草营外,以火箭引燃营帐,趁乱斩杀守卫,一把火烧毁了陈默近三成的粮草,白日对阵时,他们又化整为零,分成数十支小队,在平原上灵活穿插,专挑辽军的侧翼薄弱处冲击,冲散阵型后便迅速撤离,待辽军重整队列,又从另一方向发起突袭。
如此往复,陈默的大军被搅得疲惫不堪,防线多次出现缺口,将士们士气低落,连陈默本人都一度陷入“防不胜防”的困境,大军的推进速度被死死卡住。
可力羯苍穹的优势,终究抵不过兵力与补给的悬殊。
段豪得知辽军受挫后,当即授意驻守关中的孔济亲自挂帅,集结关中所有可用兵力……足足十五万大军,携带着充足的粮草、攻城器械,星夜驰援巴蜀。
当孔济的援军抵达战场,陈默的兵力瞬间翻倍,从原本的略占优势,变成了绝对碾压,力羯苍穹麾下总兵力一共才三万于人,而且这三万人,其核心只有那一千人,其余的,虽然站在了力羯苍穹这里,但是并非其死杆,局势不对,那就是墙头草,且经过前期苦战,伤亡已近三成,粮草更是捉襟见肘,而辽军不仅兵力突破二十万,还凭借关中与段豪后方的支持,粮草、军械源源不断送往前线,完全没有补给之忧。
形势彻底逆转,双方在巴蜀平原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惨烈拉锯。
每日清晨,辽军便以重甲步兵列阵在前,弓箭手在后压制,推着攻城槌般的冲车,向力羯苍穹的营垒发起猛攻,力羯苍穹则亲自率领“千人精锐军团”反击,每次都要浴血冲破辽军的前锋阵列,可刚撕开一道口子,便会被后方源源不断的辽军士兵填补。
白日的厮杀结束后,夜晚的巴蜀平原仍不平静……辽军仗着兵力多,分兵轮番袭扰,不让力羯苍穹的军队有片刻休整,而力羯苍穹的士兵,往往要饿着肚子,在疲惫不堪中坚守营垒,不少人甚至直接倒在阵地上,再也没能醒来。
一个月后,力羯苍穹的营垒已被辽军攻破大半,“千人精锐军团”只剩不到一百人,剩余士兵也已弹尽粮绝。
站在残破的营垒高处,望着远处辽军营地里燃起的炊烟,听着身边士兵微弱的喘息声,力羯苍穹攥紧了手中的刀……他知道,继续打下去,不过是让麾下将士全员战死,连一丝翻盘的可能都没有。
最终,他咬着牙下达了撤退令,趁着夜色,率领剩余残部悄悄撤出巴蜀平原,退往巴蜀南部的山区前往,其目的还是坐船离开。
当黎明到来,辽军踏入空荡荡的营垒时,只看到满地的旌旗残骸与未冷的血迹,巴蜀之战,以力羯苍穹的无奈撤退告终,辽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