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残阳如血。
李川缓步走在雁云宫的长廊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青石板上投下一抹孤寂。
他望着远方,天边那一抹酡红,像是晕染开的胭脂,又像是凝固的血色。
“还有时间,正好……”李川喃喃自语,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书籍入长安,不过是第一步棋,氏族门阀的反应,他早已了然于胸。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他要的,不仅仅是长安的震动,更是整个天下的臣服。
李川的思绪飘飞,回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时代。
那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一场战争的爆发,往往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
“师出有名,方能名正言顺……”李川低声自语,
他想起了后世那些经典的战争电影,那些电影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大众,更是为了塑造一种“正义之师”的形象,为了凝聚民心,为了让士兵们相信自己是在为正义而战。
“对,就是这个!”李川猛地一拍手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要在大炎,也打造出一部这样的“舞台剧”,一部能够点燃百姓心中火焰,一部能够消除所有反对声音的“舞台剧”!
他有笔,有纸,有这世上最优秀的工匠,他可以用文字,用图画,用戏曲,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去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大炎,关于他李川的故事。
这个故事,要让大炎的百姓相信,他们不是侵略者,而是解放者;他们不是为了私欲而战,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而战。
这个故事,要让大炎的百姓们明白,大唐,早已腐朽不堪,早已失去了天命;而大炎,才是这片土地上,新的希望。
这个故事,还要让大炎的百姓们相信,他李川,是天命所归,是带领他们走向繁荣昌盛的唯一选择。
李川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
他要将这个故事,打造成一个史诗般的巨着,一个能够流传千古的经典。
他要让这个故事,成为大炎的《荷马史诗》,成为大炎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成为大炎的《摩诃婆罗多》!
想到这里,李川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他大步流星地朝着雁云宫的书房走去。
夜幕降临,雁云宫内灯火通明。
李川端坐在书桌前,桌上铺着一张洁白的宣纸,砚台里墨汁浓稠,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他手握狼毫,笔尖在空中微微悬停,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酝酿。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的画面:渭水之盟的屈辱,大唐百姓的苦难,大炎将士的英勇,以及他自己,那个被命运推上风口浪尖的楚王。
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交织、碰撞,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晰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人性,关于命运,关于一个时代的变革。
李川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而锐利。
他知道,这个故事,将会是他手中最锋利的武器,将会是他征服天下的最强大的力量。
他要用这支笔,去书写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大炎,属于他李川的时代!
“殿下,夜深了,您该歇息了。”
门外响起了内侍的声音,打破了这静谧的气氛。
“无妨,你先退下。”李川头也不抬的说道。
内侍只得应声退下,不敢再打扰。
李川的目光,重新回到了那张洁白的宣纸上。
他缓缓地落笔,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是蚕食桑叶的声音,又像是春雨滋润大地的声音。
一个个墨字,在他的笔下诞生,它们像是一颗颗种子,被播撒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等待着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李川的神情专注而投入,他的眼中,只有那一方小小的天地,只有那一个个跳跃的文字。
他仿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空间,忘记了自己。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笔尖,去描绘着那个他心中的理想国度。
窗外,夜色渐浓,一轮弯月悬挂在天边,洒下清冷的光辉。
雁云宫内,灯火摇曳,李川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
“这文章,便以‘炎黄’为笔名……”夜色更深了,雁云宫书房内的灯火却愈发亮堂。
李川端坐在书案前,面前铺陈着上好的宣纸,散发着淡淡的木质清香。
他手握狼毫,笔尖饱蘸浓墨,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幽幽的光泽。
他的目光专注而深邃,仿佛要将这宣纸看穿。
他要写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份檄文,一份向大唐宣战的檄文!
他要用这支笔,点燃大炎百姓心中的火焰,让他们明白,这一战,不可避免,也势在必行!
“大唐……”李川口中喃喃,笔尖却迟迟未落。
他在思考,该如何开篇,才能一鸣惊人,才能让大炎的百姓感同身受,才能让他们明白,大唐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
他想起了渭水之盟,那是大唐永远的耻辱,也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他想起了长孙无忌那张虚伪的面孔,想起了朝堂上那些大臣们的争执,想起了杜如晦的愤懑,杜颜的痛苦,以及李承乾、李泰的幸灾乐祸。
这些画面,在他的脑海中一一闪过,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割在他的心上。
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怒火,他的手,也微微颤抖起来。
“好!就从渭水之盟写起!”李川猛地一拍桌案,
他要将这渭水之盟的屈辱,原原本本地写出来,让大炎的百姓们看看,大唐的皇帝,是多么的软弱无能!
他要让大炎的百姓们明白,这样的朝廷,不值得他们效忠!
李川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他知道,愤怒会影响他的判断,他必须保持冷静,才能写出最犀利、最有力的文字。
他凝神静气,笔尖缓缓落下,在宣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渭……”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李川仿佛化身为一位战场上的将军,挥毫泼墨,如挥舞着手中的长剑,斩向敌人的要害。
他将自己对大唐的愤怒,对百姓的同情,对未来的憧憬,全部倾注于笔端。
一个个字,在他的笔下诞生,它们像是一颗颗燃烧的火种,落在了大炎的土地上,迅速蔓延开来,点燃了整个草原。
李川越写越快,越写越顺畅,他的思绪,如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在他的笔下,化作一篇篇慷慨激昂的文字。
他写到了渭水之盟的屈辱,写到了大唐皇帝的懦弱,写到了大臣们的争权夺利,写到了百姓们的苦难生活。
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将大唐的黑暗面,赤裸裸地展现在了大炎百姓的面前。
他相信,这篇文章,一定能够唤醒大炎百姓心中的良知,一定能够让他们明白,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朝廷,他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君主。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灯火却依然明亮。
李川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
他仿佛不知疲倦一般,笔耕不辍,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又像是战士在冲锋陷阵。
“这篇文章,若是刊登在大炎周报上,定能引起轩然大波……”李川自言自语道,嘴角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然而,他很快又皱起了眉头。
“不行,这篇文章,不能用我的真名。”李川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现在是大炎的楚王,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如果用真名发表这篇文章,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更何况,这篇文章的内容,实在是太过敏感,一旦暴露身份,恐怕会引来杀身之祸。
“得想个笔名才行……”李川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用什么笔名好呢?
既要响亮,又要隐蔽,还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李川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
他想到了“青莲居士”,想到了“易安居士”,想到了“六一居士”……这些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笔名,但都与他的风格不符。
他想到了“无名氏”,想到了“路人甲”,想到了“打酱油的”……这些笔名倒是够隐蔽,但又太过普通,无法体现出他的才华。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川却始终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笔名。
他有些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快要炸开了。
“怎么取个笔名,比打仗还难?”李川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嘲道。
他重新坐回书案前,望着那篇已经写好的文章,心中一片茫然。
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书案上的一幅画上。
那是他妹妹新城的画像。
画中的新城,还是个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裙,笑得天真烂漫。
李川看着这幅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他想起了新城小时候的模样,想起了他们兄妹二人一起玩耍的场景,想起了新城那甜甜的笑容。
“新城……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李川喃喃自语道。
他离开大唐的时候,新城还小,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应该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吧?
按照大唐的规矩,皇子封王,公主也应该有自己的封号了。
“不知道父皇,会给她一个什么样的封号呢?”李川自言自语地说着,语气之中有着几分期待。
他走到门边,唤来了一名内侍。
“去打听一下……”李川顿了顿,李川的目光落在画中妹妹天真烂漫的笑脸上,记忆的闸门仿佛被打开,思绪如潮水般涌来。
他想起儿时与新城在御花园中追逐嬉闹的场景,想起新城奶声奶气地叫他“哥哥”的声音,想起新城偷偷给他塞糖葫芦时狡黠的眼神……
“晋阳公主……”李川低声喃喃,仿佛这四个字带着某种魔力,让他久久不能平静。
历史上,他的妹妹被封为晋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为疼爱的女儿,聪慧过人,却不幸早夭。
一股莫名的酸楚涌上心头,李川的指尖轻轻抚摸着画中新城的笑脸,仿佛想要透过这薄薄的纸张,触碰到那份早已逝去的温暖。
“晋阳……晋阳……”他反复念叨着这两个字,心中五味杂陈。
他穿越而来,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也改变了妹妹的命运。
如今,她是否依然安好?
是否依然拥有那般纯真无邪的笑容?
李川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伤感压下。
他明白,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要为大炎,为天下百姓,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而这篇文章,便是他迈出的第一步!
“晋阳……晋阳……”李川的他要用“晋阳居士”这个笔名,来发表这篇文章!
这个笔名,不仅是对妹妹的思念,更是对他自己身份的一种暗示。
他是李唐皇室的血脉,是大唐的皇子!
他所做的一切,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晋阳居士……好!就用这个笔名!”李川猛地一拍桌案,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他仿佛看到,当这篇文章以“晋阳居士”的名义刊登在大炎周报上时,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大唐的百姓,会如何看待这位神秘的“晋阳居士”?
他们会如何看待这位敢于直言的大唐皇子?
李川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他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预见到了大炎的崛起,预见到了大唐的覆灭!
他重新拿起狼毫,饱蘸浓墨,在文章的末尾,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字:晋阳居士。
写完最后一个字,李川长舒一口气,将手中的狼毫轻轻放下。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望着窗外深邃的夜空。
夜风习习,吹拂着他的脸庞,让他感到一阵清爽。
他抬头望向天空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为了这个未来,他愿意付出一切!
“来人!”李川转过身,对着门外高声喊道。
一名内侍应声而入,躬身行礼道:“殿下有何吩咐?”
李川将手中的文章递给内侍,沉声说道:“将这篇文章,交给……”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道精芒,“交给和珅,让他尽快刊登在大炎周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