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依旧笼罩着淞沪大地,在炮火暂时停歇的间隙,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混合气息。彭善、张淦和亨利依旧守在淞沪铁血卫戍军的作战司令部内,尽管疲惫不堪,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亨利拿着一份刚破译的日军电文,神色兴奋地冲进作战室:“各位,有重大发现!日军因补给线被我们之前派出的小股部队骚扰,出现了严重的物资短缺问题。而且,他们在华北的部队因为后勤调配混乱,南下的时间被迫推迟了!”
彭善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他立刻拿起电话,向各个防线下达新的指令:“通知各部队,趁此机会加强防御工事的修缮,同时组织小股精锐部队,对日军周边据点进行袭扰,进一步打乱他们的部署!”
张淦也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说道:“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让炮兵部队调整射击角度,对日军可能的集结地进行试探性炮击,给他们施加压力!”
在士兵们忙碌的身影中,一支由李云龙带领的精锐小队悄悄出发了。他们穿梭在废墟与街巷之间,目标是日军一处重要的弹药库。李云龙眼神犀利,示意队员们保持警惕。当他们接近弹药库时,发现日军守备力量比想象中薄弱。原来,日军因补给问题,不得不抽调部分守卫去押运物资。
“动手!”李信低声下令。队员们迅速行动,用无声的武器解决了外围的日军哨兵。随后,他们在弹药库内安置好炸药,迅速撤离。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日军的弹药库化为一片火海。日军指挥官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重新调整作战部署。
与此同时,在南京蒋介石官邸,气氛也逐渐缓和。蒋介石依旧坐在办公桌前,手中反复看着来自淞沪战场的战报。宋美龄轻轻走到他身边,为他披上一件外套:“达令,看来局势开始好转了。”
蒋介石微微点头:“是啊,但还不能掉以轻心。让陈诚密切关注淞沪战场的一举一动,随时向我汇报。”
此时的陈诚正在南京的军事指挥部内,他紧盯着地图上不断变化的局势,心中默默盘算着。当他收到淞沪战场传来的捷报后,立刻乘车前往蒋介石官邸。
陈诚快步走进蒋介石的办公室,敬礼后激动地说道:“委座,淞沪局势转安!我军在多次袭扰和防御作战中,重创日军。而且,经过谈判和劝降,有一部分日军选择了投降,预计两日后将把降俘押送抵南京!”
蒋介石听闻,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的神情:“做得好!不过,要确保降俘押送过程万无一失。同时,让淞沪的部队继续保持警惕,防止日军狗急跳墙。”
陈诚领命而去,随即开始部署降俘押送事宜。他挑选了一支训练有素、忠诚度极高的部队负责此次任务,并亲自制定了详细的押送路线和安保措施。
在淞沪战场,彭善等人还在继续巩固防线。他们知道,日军不会轻易善罢甘休。果然,日军为了挽回局面,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进攻。但此时的中国军队早已严阵以待,在炮火的支援下,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还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
日军指挥官看着败退回来的士兵,气得将手中的文件摔在地上。他不甘心失败,决定孤注一掷,再次集结兵力,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企图在降俘被押送走之前,挽回一些颜面。
而在降俘押送的路上,负责押送的部队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他们不知道日军是否会派出部队进行截救。当队伍行至一处山谷时,突然,日军的伏兵从两侧山坡上冲了下来。带队的军官大声喊道:“保护好降俘,全力反击!”
双方在山谷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押送部队凭借着地形和顽强的意志,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子弹呼啸而过,爆炸声震耳欲聋。关键时刻,支援部队及时赶到,从日军背后发起攻击,日军腹背受敌,最终被击溃。
经过一番艰难的战斗,降俘终于在两日后顺利押送抵南京。当这个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时,他长舒了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但他知道,淞沪会战还没有结束,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必须为接下来的战局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