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己己啦>:一首引人深思的粤语诗》
文\/克克
《放过己己啦》是树科于2025年5月9日在粤北韶城沙湖畔创作的粤语诗,收录于《树科诗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引发读者对生活、人性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深入思考。
全诗开篇即以“放任人家啦,噈咪难为己己哈”这一极具口语化的语句,奠定了全诗通俗而又深刻的基调。诗人巧妙地运用粤语方言,使诗歌更具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仿佛一位老友在与你促膝长谈,倾诉着生活中的种种无奈与感悟。“噈咪”一词,生动地表达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困境,让人感受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过于关注外界的评价和他人的期待,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难以做到真正的“为己己哈”。这种困境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需求。诗人通过这一简洁而又深刻的语句,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引发了我们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随后,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角色中对他人挑剔与不满的心理。“细嗰个阵读书,我哋挑剔老师;噈大咗啲啲啫,噈嚟嫌弃家人;打工嘅时候老板唔啱,做老板噈系工仔唔乖”,这些语句简洁明了,却又直击人心。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于挑剔身边的人,无论是老师、家人还是同事,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这种挑剔与不满,往往源于我们内心的自私与狭隘,以及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错误认知。小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老师的严厉或者教学方法不符合自己的喜好而挑剔老师;长大后,我们可能因为家人的唠叨或者观念不同而嫌弃家人;工作时,我们可能因为老板的要求过高或者待遇不好而对老板不满,而当自己成为老板时,又觉得员工不听话、不努力。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引发了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我们是否总是在挑剔他人的同时,忽略了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我们是否真正理解过他人的难处和付出?
“唉!行路嘅讨厌开车嘅,开车嘅又憎恨行路啲”,这一句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主题,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推向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立场不同、利益冲突而产生误解与怨恨,彼此之间缺乏理解与包容。行人和司机之间的矛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行人可能觉得司机开车太快、不礼让行人,而司机可能觉得行人走路慢悠悠、不遵守交通规则。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也反映在整个社会的运行之中。在社会中,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之间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矛盾与冲突。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对比,呼吁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纷争。只有当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减少误解与怨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诶,咪话噈喺月光惹嘅祸,话知佢到底有冇时间”,诗人在此巧妙地引入了“月光”这一意象,暗示了人们常常将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原因。“月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好、宁静与孤独,而在这里,诗人却将其与“祸”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对人们逃避责任的讽刺与批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习惯于找外部原因,比如责怪环境不好、运气不好、他人不好等等,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们是否真正努力过?是否真正为自己的目标付出过?诗人还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话知佢到底有冇时间”,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珍惜了每一刻,是否将时间用在了有意义的事情上。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被各种诱惑所迷惑,忘记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诗人以此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更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合理安排时间,将时间用在对自己和他人都有意义的事情上,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时间噈喺要雑啲时间,畀花开番成花哈,畀果结番成果啦”,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领悟。诗人认为,时间并不是一种线性的流逝,而是一种充满可能性的存在。我们应该学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让生命的花朵在时间的滋养下绽放出最美的姿态。“畀花开番成花哈,畀果结番成果啦”,这两句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生命就像一朵花、一个果实,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与积累,才能最终绽放出绚烂的光彩,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随意干涉生命的自然进程,而应该顺应自然,让生命在时间的磨砺中逐渐成长与成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急于求成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美好,因为追求结果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脚步,欣赏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来看,《放过己己啦》这首诗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的特点:
首先,语言独特,富有表现力。诗人巧妙地运用粤语方言,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粤语方言中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内涵,能够更加生动地传达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例如,“噈咪”“细嗰个阵”“啲啲啫”等词汇,都充满了浓郁的粤语特色,让人感受到诗歌的亲切和真实。同时,诗人在运用方言的同时,也注重语言的规范与美感,使诗歌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诗人在诗中还运用了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畀花开番成花哈,畀果结番成果啦”,将生命比喻为花朵和果实,形象地表达了生命自然规律的过程,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展开,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到社会的普遍现象,再到对生命与时间的深刻思考,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每一部分内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诗人在结构上还巧妙地运用了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例如,“噈咪难为己己哈”在诗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诗歌的主题;行人和司机之间的对比,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种严谨的结构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能够更好地传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再次,主题深刻,富有哲理。这首诗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描绘与反思,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矛盾,呼吁人们要学会放过自己,理解他人,珍惜时间,顺应自然。这些主题不仅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见解。诗人在表达主题时,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哲理,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思考自己是否在生活中过于挑剔他人,是否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是否珍惜了时间和生命。这种反思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放过己己啦》这首诗也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入手,逐步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最后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在分析过程中,诗人运用了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使论证过程更加严谨和有力。例如,诗人通过描绘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角色中对他人挑剔与不满的心理,归纳出人性中的自私与狭隘以及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错误认知;通过分析行人和司机之间的矛盾,演绎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怨恨。同时,诗人在思考问题时,也注重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避免了片面性和主观性。例如,在探讨时间的问题时,诗人既从个人的角度思考如何珍惜时间,又从生命的角度思考时间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在引经据典方面,虽然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诗词或名言警句,但诗人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时,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智慧。例如,诗人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诗人通过“畀花开番成花哈,畀果结番成果啦”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生命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此外,诗人在呼吁人们要学会放过自己、理解他人时,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理解,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与纷争。《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诗人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难处,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体现了儒家“仁爱”的精神。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和传承,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放过己己啦》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树科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这首诗以其通俗而又深刻的语言、严谨而又生动的结构、深刻而又富有哲理的主题,引发了读者对生活、人性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深入思考。它让我们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成见,理解他人,放过自己,以更加宽容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顺应自然,让生命在时间的磨砺中绽放出最美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