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焉,字君郎,老家在江夏竟陵。他可是大有来头,是汉鲁恭王的后代。当年,在章帝元和年间,家族被改封到竟陵,刘焉就出生在这分支家族里。

年轻的时候,刘焉就在州郡里当官。因为是皇室宗亲,他被授予中郎的职位。后来,他的老师司徒祝恬去世,按照当时的规矩和情谊,刘焉辞去官职,为老师守丧。守丧期间,刘焉住在阳城山,一边潜心学习,一边收徒讲学。凭借着出色的学问和品德,他被推举为贤良方正,随后被征召到司徒府任职。此后,他的仕途一路辗转,先后担任过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重要官职。

看着汉灵帝在位时,朝廷政治越来越腐败,王室也是麻烦不断,刘焉心里有了想法。他向朝廷建议说:“现在的刺史、太守,很多都是靠行贿买的官,他们拼命搜刮百姓,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都起来反抗朝廷了。应该挑选那些有名望、品行好的重臣去当州牧,镇守四方,安定天下。” 其实,刘焉心里盘算的是去交址当州牧,想着在那里躲避即将到来的乱世灾祸。不过,这个提议还没来得及实施,侍中董扶私下找到了刘焉。董扶是广汉人,他神秘兮兮地对刘焉说:“京城马上就要大乱了,我看天象,益州那一片有天子之气,将来必定不凡。” 刘焉一听这话,心思立刻就转到了益州上。

正巧,当时益州刺史郤俭在当地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这些坏消息都传到了京城。与此同时,并州发生了杀害刺史张壹的事,凉州刺史耿鄙也被人杀了。刘焉一看,机会来了,他的计划终于能实施了。朝廷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兼任益州牧,还封他为阳城侯,让他去益州把郤俭抓起来治罪。

董扶听说刘焉要去益州,自己也请求担任蜀郡西部属国都尉。还有巴西的赵韪,刚刚辞去太仓令的官职,也决定跟着刘焉一起前往益州。说起这个董扶,那也是个厉害人物。他从小就拜师学习,精通好几部经典,尤其擅长研究《欧阳尚书》。后来,他又拜名士杨厚为师,深入钻研图谶之学。学成之后,董扶到京城游历,在太学里学习交流,回到家乡后就开始讲学,各地的学生都慕名而来。永康元年,发生了日食,皇帝下诏选拔贤良方正之士,向他们询问治国得失。左冯翊赵谦等人推举了董扶,可董扶称病没去,只是在长安远程给皇帝上奏章,之后就说自己病重,回家去了。朝廷的各个官府多次征召他,公车也三次来请他,还两次推举他为贤良方正、博士、有道之士,他都拒绝了,因此名声越来越大。大将军何进曾向皇帝推荐董扶,说他有子游、子夏那样的德行,能传承孔子的学说,还身怀焦赣、董京那样消灾除祸的本事。如今并州、凉州局势动荡,西边的少数民族又蠢蠢欲动,应该用特殊的礼仪把董扶召来,向他请教奇谋良策。于是,汉灵帝征召董扶,任命他为侍中。在朝堂上,董扶被大家尊为儒宗,深受皇帝器重。后来他请求去当蜀郡属国都尉,离开京城才一年,汉灵帝就驾崩了,天下陷入大乱。董扶后来辞去官职,八十二岁时在家中去世。董扶说话常常一针见血,在益州很难找到能和他匹敌的人,所以大家都称他 “至止”,意思是没人能辩得过他,只要他一开口,别人就无话可说了。后来,丞相诸葛亮问秦宓董扶的长处,秦宓说:“董扶这人,哪怕是再小的善行也会称赞,再小的恶行也会批评。”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凉州的益州地区爆发了一场不小的叛乱。马相、赵祗这两个人,在绵竹县打着 “黄巾” 的旗号起兵造反。当时,有不少百姓因为长期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心中满是怨气。马相和赵祗趁机一吆喝,短短一两天,就聚集起几千人。他们先是杀掉了绵竹县令李升,这下可不得了,附近的官吏和百姓见状,有的是出于无奈,有的是被裹挟,陆陆续续又有上万人加入他们的队伍。

这伙叛军的势头越来越猛,一路向前,很快就攻破了雒县,接着又冲进益州,杀死了益州刺史郗俭。随后,他们又杀向蜀郡和犍为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三个郡接连被他们破坏。马相更是野心膨胀,竟然自称为天子,手下的人马已经多达上万。

就在益州局势一片混乱的时候,州从事贾龙平日里就带着几百名家兵驻守在犍为郡的东部边界。他看到叛军肆虐,立刻行动起来,召集当地的官吏和百姓,又拉起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向马相等人发起进攻。经过几天的激战,贾龙成功地把叛军打得四处逃窜,益州境内终于恢复了平静。局势稳定后,贾龙精心挑选了一些官吏和士兵,前去迎接刘焉入益州。

刘焉到了益州,把治所迁到了绵竹。表面上,他对那些曾经反叛或者离开益州的人进行安抚接纳,推行宽厚仁惠的政策,但实际上,他心里正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暗中谋划着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当时,张鲁的母亲精通一些装神弄鬼的法术,而且保养得不错,看起来很年轻,经常出入刘焉的家中。也正因如此,刘焉派张鲁担任督义司马,让他驻守在汉中。张鲁到了汉中后,按照刘焉的意思,断绝了交通要道,还把汉朝派来的使者给杀了。之后,刘焉向朝廷上书,谎称是 “米贼” 阻断了道路,导致益州与朝廷无法正常联系。不仅如此,他还找借口杀掉了益州当地的豪强王咸、李权等十几个人,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严和权威。这一举动,引起了犍为太守任岐和贾龙的不满,他们觉得刘焉做得太过分了,于是决定起兵反抗刘焉。然而,他们不是刘焉的对手,最终被刘焉击败并杀死。

随着势力逐渐稳固,刘焉的野心也越来越大,竟然私自制作了一千多套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车驾器具。荆州牧刘表得知此事后,向朝廷上表,说刘焉的行为就像当年子夏在西河讲学,有混淆视听、僭越礼制的嫌疑。当时,刘焉的儿子刘范担任左中郎将,刘诞担任治书御史,刘璋担任奉车都尉,他们都跟随汉献帝在长安。只有小儿子别部司马刘瑁一直跟在刘焉身边。后来,汉献帝派刘璋去给刘焉传达旨意,刘焉却把刘璋强行留在了益州。

这个时候,征西将军马腾在郿县起兵造反,刘焉和儿子刘范竟然和马腾暗中勾结,密谋一起带兵袭击长安。没想到,刘范的计划泄露了,他只好逃到槐里。而马腾的军队也在战斗中失败,退回了凉州。刘范很快就被朝廷抓住并处死,接着刘诞也被处决。议郎河南庞羲和刘焉是世交,为了保护刘焉的其他孙子,他招募人手,把他们都接到了蜀地。

就在刘焉野心勃勃的时候,一场大火突然降临。大火把城池烧得面目全非,他私自制作的那些车驾器具也被烧得一干二净,火势还蔓延到了百姓家中。无奈之下,刘焉只好把治所迁到成都。接连失去儿子的痛苦,再加上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刘焉身心俱疲。兴平元年,刘焉背上生了痈疽,最终病重去世。

刘焉死后,益州的大吏赵韪等人觉得刘璋性格温和仁厚,容易控制,于是一起向朝廷上书,请求让刘璋担任益州刺史。朝廷下诏书,任命刘璋为监军使者,兼任益州牧,同时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让他率领军队去攻打刘表。从此,益州又将迎来新的风云变幻。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文明火种重生:穿越明末日本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