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永和宫德妃二次中毒一案,便在梁九功雷厉风行的“彻查”之下,“水落石出”了。
但得出的结论简单得近乎敷衍。
据说是永和宫内德妃身边的一个二等宫女,因曾受德妃娘娘“责罚”而心存怨怼,故而生出歹意,意图毒害主子泄愤。
至于那奇诡的毒药如何得来,又是如何精准避开德妃的层层防范等诸般疑点,皆在“畏罪自尽”四个字下,被轻飘飘地盖棺定论了。
作为后宫的高位妃嫔身边都有如此“背主”之人,实在是让人不寒而栗。
再结合德妃中毒第一次事件,内务府送去的那些不安分到让德妃的中毒的宫人们。
康熙直接震怒,以“严惩凶顽、肃清宫闱”的由头,顺理成章地掀起了一场席卷整个后宫“大清洗”。
一批批宫人被贬斥,更有甚者直接被锁拿下狱,牵连家族,抄家流放。
或许是紫禁城后宫被笼罩在一片血腥气之中,实在是太不符合康熙这个力求在史书上留下“明君”称号的皇帝的作风。
所以,为展示皇恩浩荡,康熙又下了一道旨意。
凡在宫中服侍年久,平素伺候得当,此番仅有些许“无关紧要小过”的宫人,皆可从轻发落,遣送出宫,准其归家,既往不咎。
以为这是康熙大发慈悲的心善之举吗?
错!
大错特错!
看着桌上被送来的遣送名单,林玲的指尖轻轻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无奈地在心里摇了摇头。
论这翻云覆雨,借刀杀人的算计,谁又能精得过康熙?
林玲用‘智能监控’一个个看过去,发现名单上不仅有太后安插的暗桩、还有几位太妃的眼线、乃至某些不安分宗室府邸千方百计塞进来的钉子……
反正五花八门,各种势力都有。
这一手,哪里是“恩典”?
分明是釜底抽薪,要将这些潜藏的不安分势力,连根拔起!
既然明白了康熙的目的,那这些宫人们所犯的错,林玲也没必要继续看下去了。
毕竟,这些宫人们身上那些无关紧要的错事,怕都是康熙给硬按上去的。
如果真要将他们所犯了什么错事写出来,定是要牵扯到他们背后主子。
康熙现在估计是打算无声无息地清除障碍,而不是直接将这事引爆出来。
现在不会动,不代表以后。
毕竟,还有秋后算账这一说。
到那个时候,就看康熙自己怎么计较这事了。
尽管林玲在心里腹诽了一会,但面上她一副不假思索地提起朱笔在名单末尾,流畅地批下,“准行,依上谕裁夺”的字样。
待她写完后,一旁的董佳嬷嬷就向林玲奉上那方象征着皇贵妃代掌六宫之权的银镀金宝印。
林玲拿着印纽,蘸取殷红的印泥,在朱批之侧,重重地印下。
这名单是康熙拟的,到她这就是走个流程。
林玲就算有异议也没用,批与不批也不是她说了算。
康熙选择她做执掌后宫大权的皇贵妃,不就是看重她软弱没主见吗?
后宫一应事务,虽然是她在做,但康熙派来的董佳嬷嬷也会侍候在她身旁。
在某种意义上,后宫的事务基本也在康熙那过了一遍。
看着董佳嬷嬷将名单收起,林玲拿起放置在一旁内务府呈报宫务文书,翻看起来。
若无错漏,她就准备继续进行批红了。
大病初愈,就有这么多事等着她干,她也真是个劳碌命。
林玲在心里深深地叹了口气。
……
等处理完宫务后,林玲才得以坐在贵妃榻上,翻阅长生新送进宫,用来给她打发时间的话本。
不得不说,民间还是出能人。
这民间的话本子,题材之丰富奇诡,简直超乎想象!
有狐妖报恩缠上呆书生的,有侠女劫富济贫怒斩贪官的,甚至还有那精怪考状元、鲤鱼精开镖局的……
天马行空,百无禁忌,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欲罢不能。
相比之下,胤祚和胤禩写给她的话本就有些索然无味了。
那两孩子不知是不是圣贤书读太多了。
这写起故事来,遣词造句恨不得字字有出处,句句引经典就算了,还都是一些非常正经的小故事。
让林玲看着看着就感觉自己仿佛是看内务府那边呈上的宫务文书一般。
若非念在此乃孩子们一片孝心,担忧她病中无聊才特意写的,她怕是翻两页就得找个由头“珍藏”起来了。
不过,康熙倒觉得两个孩子写得很好。
说什么引经据典,文采斐然,立意也高远。
甚至还拿出他老练的“踩一捧一”话术,表示林玲看得那些话本子,就有些过于荒诞不正经了。
林玲懒得与康熙掰扯写话本不是写奏折。
话本就是为了让人看着解闷、图个乐呵!
写奏折那肯定是要文绉绉、板板正正啦!
两者都不能相提并论。
不过经由康熙这么一说,她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胤祚和胤禩写得话本让她感到干巴,合着他们写话本是用写奏折的方式写的。
就在林玲想七想八之时,铃铛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见林玲似乎正沉浸在话本中,她轻唤道:“娘娘!”
听到声音的林玲,抬起头。
看见铃铛,她眼眸一闪,随即了然。
林玲放下手中的话本,说道:“怎么样了?事办得可还顺?”
“娘娘放心,奴婢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办好了!”铃铛压低声音道,“家里那边,奴婢也已去了信。”
林玲微微颔首,“嗯,如此便好。”
“娘娘那接下来,奴婢是否还要去做些什么?”铃铛询问林玲道。
在铃铛看来,前面安排好了,后面与之相对肯定也要做些什么。
林玲闻言挑了挑眉。
她合上话本,将话本放置在一旁,看着铃铛,“你觉得还有那些纰漏吗?”
铃铛摇了摇头,“回禀娘娘,奴婢是觉得这番布置会不会太浅显了些?万一……”
她没有说下去,但林玲明白她的意思。
林玲不紧不慢地对铃铛说道:“一个好的布局没可能十全十美的,就算是再想要尽善尽美,也总会出现纰漏。”
铃铛一怔,随后便一副若有所思。
见铃铛似有所感,林玲微微一笑,“接下来,我们只需静候便是。”
她意味深长地对铃铛说道,“毕竟,风起了,浪自然会涌。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