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珍猜测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不过婆婆王氏本性如此,只不过是变本加厉了,就是这话她不好说。
“郎中说许是有这方面的原因,突然间性情大变,还是要吃几副药看看。”
阮青瑜苦笑:“也是为难你了,不过娘如今这样,还是及时找郎中看看。”
都是聪明人,有些话是不需要说出来的。
对于阮青瑜的归家,最欢喜的自然是阮二老爷王氏两个,整日待在家里,见不到儿子,虽有孙子到底是不同。
王慧珍保证两人住的舒坦,其他的就要看儿孙了。
如今跟李家交好,阮一元时常去李家,每次去都能学首诗或者是一两句论语,王慧珍喜的的不得了。
她亲自去李家找容氏感谢,她有心想问问李家是怎么教导孩子的,又怕唐突,一直还没有问。
阮青瑜回来她就开始商量:“二爷,先前一元他们有先生教导,后来去了陈家读书,因为时局不稳也就没找人,孩子们都快耽误了,我看李家孩子教的好,不知道能不能问问李家,以后可开了家学,咱们一元也好有个上学的地方。”
王慧珍又怕他为难:“要是不成,咱们自己收拾个地方,聘请个夫子教也好,就是不能再这么放任了,我看一元这半年有些玩的野了。”
好大儿是活泼开朗,虽然有个快乐童年很重要,也不能落后太多。
“这事是要从长计议,李家那边我问问李大人,现在我家来了,有时间我来教他读书。”
这也算是一个办法,只是想到孩子的学业,怕阮青瑜教导的时候被气到,还是提前说了:“二爷,一元怎么说还是小孩子,要是有不对的地方,你耐心多点,慢慢矫正。”
阮青瑜不以为然:“从前也教过他,我有分寸。”
王慧珍心想但愿如此,她能做的就是教孩子当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不被人欺负。
又说起王慧珍哥哥王阳旭:“也不知道我大哥今年考的怎么样了?”
说的是今年秋闱,对于这事阮青瑜有推测:“我看大舅哥必能上榜,今年不少官员落马,正是缺人的时候。”
“但愿吧,这时候也该有消息过来了。”
家里出个当官的,那王家背后才算有靠山,不管怎么说,王慧珍都希望娘家好的。
“对了,青承怎么样了?好久没看见他来信了。”
阮青承之前谋了个师爷的活后来被举荐成为县丞,两家时有来信。
“他在江中做的还不错,就是可惜了,没有大政绩很难往上走。”
阮青瑜对于阮青承的选择有些遗憾,不过这是阮青承衡量之后的选择。
“三弟许是有自己的想法,二爷也别太担心了。”
阮青瑜点头:“ 他也不是孩子了,有自己的想法,如今一门心思培养思哥。”
思哥是阮青承的长子,比阮一元还大上两个月。
“思哥听说是个爱读书的,听三婶说如今三弟很知足。”
王慧珍之前回去见过三房的叔婶,两人没有离开阮家大宅,说是不习惯去外地,趁着年轻还在家经营几年,等年纪上来再去投奔儿子。
阮青瑜说起家里很有几分兴致:“家里边四弟听说如今彻底不读书了,自己去跑商了,说起来也是大伯大伯母心狠,一门心思顾着大哥,四弟年纪不小了,还没订婚。”
王慧珍对于这个大房的小叔子印象很少,是个存在感不太多的,读书不如上边几个哥哥,只是性子敦厚,要比大房的大哥好上不少,说起来也是替他可惜:“四弟是个老实的好孩子,耽误了。”
“偏心太过了,以后这一脉说不好要靠四弟支应,大哥那人···”
阮青瑜摇摇头,不是他背后说人坏话,实在是这人为人不咋地,之前靠着父母挡在前边冲锋陷阵,自己都在后边捡便宜,没有担当,如今书读的一般,品行又差,以后很难指望。
王慧珍比较赞同阮青瑜的话,一个人的性子如何,怎么说三十多岁,已经定型了。
“下一辈我看还真是有几分灵慧在的,有我们兄弟托举,一元往后也好过。”
说的是阮青承家的孩子,如今有两子一女,说是读书都不错,一元看着也不像是个笨的,阮青瑜如今年纪如此成就,努努力,以后三品致仕也不是不可。
如今每一品级都很难跨越,除了政绩,就是熬资历。
“二爷年轻有为,咱们家的福分在后边呢。”
王慧珍是盼着往上走走的,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吧,我看时间差不多了,去爹娘那用晚饭。”
王慧珍没有不答应的,往日也是她带着孩子陪着二老吃。
王氏自打被郎中诊断有病,这心里难受,不过吃了药是好了几分。
阮青瑜见了直接关心:“娘,可是好多了?”
这么一问,就是知道了,王氏还有些难为情,不过点下头:“好多了,你别担心,原先睡的总不好,如今好多了呢。”
阮二老爷也喝了几副调养的药,如今红光满面,不用问就是极好的。
“那儿就放心了。”
王慧珍见说的热闹就插了一句:“二爷,我看这大户人家都有请平安脉的,咱们家不如每月也请了人来看看,我看平善堂的郎中医术不错的。”
这次请的就是平善堂的,王慧珍差人打听了这个医馆,是个好的,就打算固定请人来为家里人诊脉,图个安心。
“我看行,那就这样安排。”
“我记下了,之前郎中还留了几个药膳的方子,娘觉的怎么样?可还合口?”
王慧珍问王氏,这药膳主要是给王氏吃的,配合药方一起,不至于败坏了胃口。
“吃着不错,就是听说费事,要是麻烦我看就不用做了。”
王氏吃着其实还不错,又不用王慧珍做,吩咐一句有厨房呢,哪会因为复杂就不做,王氏那么一说她也就是一听,并不会答应。
“母亲吃着好就好,我吩咐厨房按天换着花样做,母亲要是哪日有特别想吃的,就让王嬷嬷去厨房点。”
阮二老爷满意,如今看来,这个儿媳妇还是孝顺的。
一家人说了休沐的时候,带阮二老爷和王氏去庄子转转透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