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他愤怒地踢翻椅子,颓然叹息,“这日子没法过了!”
相比暴躁的许大茂,大杂院里的其他住户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尤其二叔刘海水一家,过去他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
然而越是严厉,孩子们反而愈发疏远他。
早年间,刘海水与三叔趁机在大院里建了两间抗震棚。
虽小,却是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地。
后来灾难结束,因住房被收走,倒霉的侄子刘光天动起了歪脑筋。
然而,弟弟刘光福也不是省油的灯。
作为上门女婿,他住得并不舒坦,也打起了这房子的主意。
于是,抗震棚建成后,这对兄弟突然变得格外孝顺起来。
过去过年都不愿搭理老人的他们,开始频频拜访。
尽管刘海水脸上摆出不悦的表情,内心却十分满足。
他将房子分给两个儿子居住,一家子总算有了落脚之处。
为此,他还与同样家庭不和的阎埠贵炫耀了好一阵。
然而多年相处下来,他们家虽看似和睦,实则亲情淡薄,父子、兄弟之间早已形同陌路。
长久以来,他们连一起吃顿饭都没实现,实在令人称奇。
\"二哥,我去买早餐了!\"
刘光福见到提着早餐回来的刘光天,面带笑意地说。
\"关你什么事?想吃自己去买。”
刘光天瞪了老三一眼,语气不太友好地回应。
\"二哥,你是不是要搬家了?\"
刘光福并不在意,依然带着笑容问道。
他这个二哥一贯如此,说话总是直截了当,他早已习惯。
\"你……嘘!\"
刘光天本想悄悄搬走,可不想让父亲知道。
父亲的脾气暴躁,一旦发现,准会惹麻烦。
\"嘿嘿,二哥,我也有房子了,打算今晚就搬走。”刘光福笑着说。
这次终于硬气一次,这是他分到的房子,怎能不开心?
归根结底,他的性格还有些软弱,否则也不会选择入赘。
他想和二哥一起搬走,这样即使父亲发火,也是对两人不满。
况且有二哥撑腰,他也无所畏惧。
刘光天听完刘光福的话,先指了指他,又斜眼瞄了瞄父亲的房间,见无动静才开口道:
\"咱们兄弟俩的想法倒是一致。”
\"你弟妹也分了房,我也计划今晚搬家。”刘光天低声说。
\"那就这么决定了。”
\"今晚各自行动,互不干涉。”
\"咱们这次就给他来个‘人去楼空’。”刘光福说道。
\"嗯哼!\"这时刘海中刚好出来。
刘光天迅速给老三使了个眼色,示意按原计划进行。
\"爸,您还没吃早饭吧!\"
\"我刚买的油饼,要不要尝一口?\"刘光天假意热情地说。
若真心想给,说话时应该把油饼递出去。
拿得如此紧,显然是没打算给父亲吃。
\"算了!\"
\"给你了,恐怕你媳妇那边不好交代吧!\"二大爷半开玩笑地说。
其实他也没指望吃儿子的油饼,刘光天肯开口就够了。
如今回想,儿子虽不亲近,有他在身边总比没有强。
只是刘光天说话的方式一直有问题,这么多年也改不过来。”罢了,罢了。”他甩手转身离开。
刘光福瞧着父亲的模样,心下害怕,也悄悄溜走。
仅从刘光福的表现,就可知他对父亲有多畏惧。
看到两个儿子见他时恐惧的模样,刘海中非但不觉有何不妥,反而有些得意。
当晚,两家人都未声张,像做贼一般悄悄搬家,真是半夜搬家的典范。
次日清晨,刘海中起床洗漱,一眼便察觉异样。
推开门一瞧,两个房间空无一物,家具不见,人也不在,顿时愣住。”孩子他妈,你快出来,快出来。”“看看吧,这就是你信任的儿子。”“一夜之间全都跑了。”
刘海中抓着二大妈的手臂,怒指空屋,话语间颤抖。”搬家至少要说一声吧!我们做父母的怎么会因为新房而不让你搬?”“完了,完了。”二大妈奔向厨房,发现煤气炉没了,顿时晕倒。”快来人,快来人。”刘海中急得直喊。
幸亏这事发生在清晨,邻居们还未上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出手帮忙的不是爱管闲事的何雨柱,而是常被冷落的许大茂。
要不是他及时叫来救护车,二大妈的病可能就被耽搁了。
众人目送救护车离去,感慨二大爷家的不幸,似乎验证了聋老太太的话:“父母不慈,儿女不孝。”晚间,贾建设和何雨柱得知消息后去医院探望二大妈。
只见病床旁只有刘海中独自照料,实在令人同情。
但此事作为外人确实不便多言。
可以这么说,这是刘海中自食其果。
如今儿女们的态度便是这份因所结出的果。
他俩向主治医生询问了二大妈的情况。
这次的确多亏了许大茂,二大妈送医及时,病情也得到了控制。
她昏迷是因为受到了某种 ** ,导致脑血栓发作。
目前说话还有些含糊,动作也不如从前利索了。
但只要好好休养,不再遭受剧烈 ** ,仍有恢复的可能。
这位二大妈也是个心胸狭隘的人,多年来儿子的不孝顺她似乎已经习惯了。
她之所以受到 ** ,竟然只是因为那个煤气炉子。
二大妈当时发现两个儿子搬家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煤气炉子怎么办。
要知道,这煤气炉子是按户分配的,一户只有一个,而且申请起来不容易。
即便申请成功,更换煤气时也必须按户进行。
因此,二大妈对这个煤气炉子格外珍视。
她和儿子同住后,儿媳早就盯上了这个炉子,可他们家根本不够资格申请。
这煤气炉子只有年纪较大的人才能申请到,刘光福夫妻现在的年龄并不符合条件。
所以他们平时做饭很不方便,经常还得使用传统的蜂窝煤炉子。
过去不觉得有什么,但习惯了煤气之后,再用蜂窝煤就觉得麻烦又费时。
于是,在搬家时,刘光福的妻子特意把煤气炉子带走,成了引发此事的原因。
这件事让贾建设和傻柱都感到无奈。
他们留下一些水果,说了几句安慰的话便离开了。
“你说这二大爷、二大妈图什么呢?”
“一辈子忙忙碌碌,到了晚年生病,那些所谓的子女一个都没来看望。”
何雨柱又忍不住为他们打抱不平。
“这种事我们也无能为力。”
“古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能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贾建设叹气道。
“对了,柱子哥,这是1500块钱,是上个月的分红。”
贾建设掏出钱递给傻柱,“曜,上个月咱们的收益这么高吗?”
\"罢了,这钱你就别给我了,算进我那院子里的账上。”
\"等院子的账结清了,再给钱也不迟。”
何雨柱看到这些钱,立刻警觉起来。
这一个月里,他算是最开始忙碌的。
后来教会小天一些事之后,基本上都是马华和小天在处理事务。
这笔钱他现在不打算收,毕竟贾建设给的院子,他绝不会白占便宜。
什么该收、什么不该收,他还是分得清的。
\"柱子哥,这样不对。”
\"我说过,房子是雨水要给你们的。”
\"如果你想给钱,就以后给雨水好了。”
\"我今天给的是分红,咱们按规矩办事,好吗?\"
贾建设说完,直接把钱塞给何雨柱。
\"别……算了。”
\"行,我不跟你争了。
等雨水回来,我再跟她讲。”
何雨柱无奈,只好先把钱收下。
他想着等妹妹回来,再把钱给她也没关系。
\"对了,雨水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说实话,何雨柱现在特别想念亲妹妹何雨水。
除了马敏和孩子们,妹妹是他唯一的亲人。
两人快十年没见面了。
虽然知道有贾建设照顾,妹妹这些年应该过得很好,但没亲眼见到,他始终放不下心。
\"放心吧,现在回香江比以前方便多了。”
\"雪茹之前告诉我,他们决定今年一起回来过年。”
\"所以最多几个月后,你们就能见面了。”
\"傻瓜,给你准备的礼物到了。”
陈雪茹笑盈盈地走进卧室,对刚醒来的贾建设说道。
\"礼物?\" 贾建设打着哈欠,有些迷茫。
\"嗯,快换衣服跟我走。”
等贾建设穿好衣服,陈雪茹便带他到大院门口。
只见大院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桑塔纳轿车。
在贾建设眼里,这车虽然显得老气,造型也不如未来流畅,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豪车!
\"这就是你送我的礼物?\"
贾建设指着汽车,兴奋地问。
\"嗯,有一辆车,以后去机场接我们就方便多了。” 陈雪茹笑着说。
想起那天贾建设骑自行车去接她的场景,她忍不住笑了。
这时,何雨柱和马敏等人也围过来看热闹。
这是一辆小轿车,而且还是贾建设的车呢。
贾建设干脆带大家出去兜了一圈。
别看他在外头那么阔气,这么多年在北京生活,他一直都很低调。
在外面风光那是人家的地盘,哪里比得上自己家呢?
不是有句话说吗?衣锦不还乡,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里走路一样。
他之前迟迟没买车,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只是有点顺其自然的习惯罢了。
毕竟即便开放了,他还以为私人轿车的普及还需要几年时间。
他完全没想到,现在就已经可以买到私家车了。
开这辆车的感觉真是不一样。
特别是看到路上人们投来的羡慕目光,这让贾建设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大约一个月后,开酒店的大街面房终于有了消息。
这里以前是一家超大的副食品商店。
后来改革了,这个地方就空了出来。
在大领导的帮助下,这里被卖给了贾建设。
准确地说,是卖给了准备来北京投资的 ** 中和公司。
其实这家公司是贾建设回国前特意在 ** 注册的一家空壳公司。
虽然公司是空壳,但账上有不少钱,这些钱都是贾建设事先存进去的。
就是为了方便回国投资,不用临时从别的公司调钱。
贾建设不用旗下的传媒集团或者地产公司的名义,意图很简单。
那两家公司在 ** 的影响力太大,这样的小额投资没必要用它们的名字。
他打算等到大型投资项目时,再用那两家公司的名义。
这样还能带动其他 ** 大公司回内地投资,帮助祖国快速发展经济。
所以这次开酒店,名义上当然是这家中和公司和贾建设合资成立的企业。
这事前文也提到过。
开放之初,核心目的就是吸引外资。
然而,全外资项目往往令人担忧,于是便产生了合资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