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架图-169已经被拆得七零八落了,除了骨架,基本看不出原来是什么样子。
若是换个行外的领导,在这里看现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看不懂。
李干不同,他可是正儿八经的航空技术专家。
早在985厂试飞队工作的时候,李干其中一个兼职就是飞机设计所的技术员。
飞机都是一脉相通,万变不离其宗。
李干戴着白色劳保手套,一边听长飞厂的技术人员介绍图-160各个子系统技术的研究情况,一边具体看他们的反向研究思路。
对图-160这个战略轰炸机的技术,李干一直在纠结,到底是实际利用起来呢,还是像F-14那样当做技术储备。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无隐身能力的可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未来的前景并不美好,或者说不符合东大空军未来的战略需求。
所以,李干必须得决定,是按照另一时空里的做法,继续在轰-6这个平台上搞改进型,一边用一边改,直到最后字母用光,先让这名老将填补轰炸机的空白。
然后在这段时间里集中资源搞第四代隐身战略轰炸机。
轰-6边改边用,前前后后七十年。
争取来的不仅仅是时间,还节约了大量宝贵的资源,这些宝贵资源集中放在隐身战略轰炸机上,这么做无疑是最具性价比的。
战略轰炸机是世界大国国力的完全体现,哪怕是地区强国,也养不起这玩意儿。
如果说,搞歼-10需要投入1块钱,那么搞战略轰炸机就需要投入100块,甚至更多。
当年要不是价格实在太优惠,李干根本不会引进图-160,这玩意儿光是做保养就能让一个县的财政崩溃。
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来,特别资金很充足,不存在需要看钱买菜的问题了,二来则是空军不久将来对战略轰炸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最直接的需求就是不久将来的对日作战。
一支庞大的空中战略轰炸力量,是能让美国人冷静下来衡量得失的镇定剂。
而在战术层面,再厉害的战斗机,其载弹量在战略轰炸机面前,那都是小弟弟。
李干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从头到尾详细了解了长飞厂对图-160技术的掌握程度,甚至具体到了生产工艺精度这一块。
用了晚饭后,李干立即召集长飞厂的主要骨干连夜开会。
他开门见山地说,“你们的情况我看了,我需要你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项目启动后,第一架样机多久能生产出来?”
唐昌洪沉思片刻,回答,“李局,最多两年。”
李干没表态,而是接着问,“第二,批量生产100架,就当前的原材料成本,能否把造价控制在2个亿之内?”
总会计师立即提笔计算,末了,摇头回答,“李局,做不到,最少也要5个亿。”
李干同样没有表态,而是再一次问道,“第三,产能,批量生产后,每年能生产多少架?”
唐昌洪再一次沉思片刻,“李局,最少能生产5架。”
李干没有再问了。
他敲了敲桌子,道,“199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你们搞仿制图-160,必须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完成定型,随即,每年的产量要在20架以上,单架成本要在2个亿之内。”
“如果做不到,仿制图-160没有意义。”
这是他给长飞厂的结论了。
如果长飞厂能做到,他是会考虑批准这个项目,先造一批图-160用一段时间,同时慢慢搞隐身战略轰炸机。
会议室的气氛很凝重,毫无疑问,李干提出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但是大家也知道,这是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李干缓缓说,“如果做不到,你们要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轰-6项目上,继续做深度改进,空军会用这款轰炸机继续顶着。”
“散会吧。”
众人起身离席。
唐昌洪留了下来,他坐到李干身边来,沉声道,“李局,我考虑过了,有那批老毛子专家帮助,多给我三年时间,你提的条件都能满足。”
李干说,“老唐,你我之间也是老朋友了,能松口的地方,我是肯定会考虑的,可现在的情况不允许。”
“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钱,能换10架轰-6,你站在空军的角度来考虑一下,你会怎么选?”
唐昌洪微微点头,长叹了一口气,“图-160的技术真的是非常难得的,对我们这块的技术发展也非常有帮助。这个飞机,我们和空军方面做了这么长时间的跟踪研究,空军的反馈是非常满意的。”
“当然,隐身战略轰炸机是必须要搞的,但是从技术发展的规律来看,第三代战略轰炸机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技术是要实际运用起来才能有发展,我也明白你的难处……”
造他妈100架积累下来的技术,和光是搞空泛的研究,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李干眼神示意古道风去做防窃听处理。
等古道风那边搞好,李干这才沉声道,“老唐,我给你透个底。苏联很有可能在我们对日作战的时候向我们动武。”
“最高统帅部的判断是,最早的一个时间节点是1990年。”
“苏联爆发粮食危机这事你应该也关注到了,美国罕见地向苏联提供了粮食,但是这个量不足以帮助苏联走出危机,说白了,美国人抓住这件事情吊着苏联。”
“苏联的春小麦收成已经完蛋了,按照现在的情况,如果今年他们今年的秋小麦收成还上不来,靠美国人卖的那些粮食,最多到1990年,苏联就得发疯,否则就是大饥荒!”
唐昌洪神情严肃,不由地坐直了腰板。
李干沉声说,“根据我们的判断,到199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将会拥有5艘大型航母,1000架先进战机,以及80万军队。”
“这是一个极敏感的节点,如果美国人不加以干涉,日本很有可能就走上极端,再次踏上侵略亚洲的道路。”
他吐出一口气,道,“现在外部环境变化非常快,一句话,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还击的问题。”
唐昌洪完全明白了。
沉思片刻,唐昌洪说,“李局,我有一个想法。”
“畅所欲言,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李干道。
唐昌洪说,“小批量制造图-160,同时,用图-160的部分技术运用到轰-6深度改进型上去,如此一来,成本和时间都能控制,更容易掌握平衡点。”
“1990年之前完成定型并且生产10架左右,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对我们轰炸机技术的发展非常有意义。”
李干不得不考虑唐昌洪的这个折中方案了。
唐昌洪是纯纯的技术人员,他之所以不肯放弃,是因为轰炸机技术会在仿制图-160的过程中得到非常大的发展和提升,这对搞技术的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半晌,李干说,“老唐,你提的这个方案我记下了,等我消息吧。”
“好,好好好!”唐昌洪连连点头。
没有立即否定,那就是有希望。
次日,李干飞回京城,去见空军司令许宝国上将。
李干直接进入正题,先把长飞厂那边的情况介绍了一遍,随即道,“司令,空军是否需要图-160组建一支能够与美国空军抗衡的战略轰炸力量?”
许宝国神情严肃,他反问,“你的看法呢?空军的一些情况,你比我还了解,说一说。”
李干说,“当前,我们的轰-6机队是300架,始终维持这个规模,其次,引进的那批图-160、图-22m3,除了用作研究的几架,其他的都加入了现役。”
顿了顿,李干说,“从最坏的情况反推回来,我们可能要同时与美苏两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开战。”
“图-160很难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实现大批量生产,数量上根本跟不上。”
“大规模战争打到后期,很多时候拼的就是数量,拼的就是工业产能和后勤补给能力了,轰-6是更适合的选择。”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唐昌洪的方案是可行的。未来如果时间节点发生变化,我们就有了大批量生产图-160甚至图-22m3的时间。”
“至于钱这方面,我们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
许宝国点头说,“你说得完全正确,五年前,你提出了两个1000计划,装备1000架轰-6,装备1000架歼-20。”
“空军也是按照这个目标来建设的,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到1990年能完成80%的目标,这个量,我认为是具备了反击侵略者的能力。”
“既然唐昌洪的方案不对两个1000计划造成影响,我同意采纳。”
许宝国根本不会纠结,因为李干提出的看法从来都是最适合空军的实际情况的,这也是他说李干比他更了解空军情况的原因。
点了点头,李干说,“到1990年前,生产个10架图-160,加上现有的,能拉出来一个战略轰炸机旅,有30架左右。”
“集中使用的话,对手也是要掂量掂量的。远程战略打击力量不止我们空军一家,二炮才是主力,即便和海军比,我们的分量也够不上。”
“司令,既然确定了,我让他们重新提交一份申请上来,立即把钱批下去。”
许宝国点头,“嗯,时不我待,我们空军要主动挑最重的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