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瞬间明白了过来,很多事情都是被逼得没办法,原则才一步一步被打破的。
就好比一个硬汉,说死也不会去要饭,可真到了饿得头昏眼花时,地上的馒头都会捡起来吃,然后就越来越不要脸了,朝廷也是这样子的,本质上并没什么不同,被逼到没办法的时候,一样会病急乱投医,那还顾得上礼法。
所以修路的问题也是要先干,等被逼得没办法,才能逼那些墨守成规的官员退一步,再退一步。
朝廷这也算是中了自己的回旋镖,为了方便统治,特别强调礼制的重要性,就把一些读书人洗脑成一根筋。
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还好,遇到大事了,朝廷需要改革,这些一根筋的读书人反过来制约朝廷。
这也算是作茧自缚?
此刻,杨震感觉之前想得太过美好,如今觉得修路一事要办成,难度比预估的还大得多。
明天大朝会上提出修路提议,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之前一大部分迎合的人,都还停留在听故事的阶段。
等项目启动,开始关系到切身利益,他们才会认真,然后一些无法预见到的问题才会逐渐暴露。
就好比前世有些工程,原本计划得很完美,结果被一些钉子户搞得焦头烂额,有的甚至变成烂尾工程,这都是事先没预料到的事。
当然,在这个时代不存在钉子户的问题,因为皇权大得没边,但是会有其他问题不断冒出来。
不过杨震突然思考另一个问题,刚才一不小心提了一嘴杭州制造局的问题,叶启刚好像紧张了一下,感觉其中好像有猫腻。
决定再试探一下,“既然杭州制造局已经开了先例,修路这样的大工程,提一下这个建议应该没问题吧!”
叶启刚眼神闪烁了一下,“这事你最好不要提,因为揭了不少人的伤疤,到时候话题一偏,恐怕十个大朝会都议不清这个事,或者你当场被弹劾也是有可能的。”
这好像是句实话,也无法从中判断出他在杭州制造局里充当了什么作用。
又怕试探过了头,引起叶启刚的警觉,只好转而道:“所以依大人的意思是两头骗,对朝廷,就说世家富商巨甲愿意出银子,对于富商巨甲,就说只要给修路投了银子,就能举荐代表参与路权的运营,保证投的银子很安全?”
叶启刚发觉杨震的反应真是快,都不用自己点破,他自己就想到了,于是笑道:“这不能算是骗,这叫善意的谎言,等路修好之后,谁还会记得这些谎言?都只记得功绩了。”
杨震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混得三天饿八顿的人去银行应聘,把自己包装成某个首富的女婿,然后当上了副行长,然后又去向首富的女儿求婚,说自己是副行长,结果那首富的女儿还真答应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还真有不少人干过这种事,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
可这种事和眼下要干的事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简直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前者失败了,顶多被嘲笑一番,被骂是骗子,在法律上可能都构不成诈骗。
但要是在修路这样的大工程,骗了人,别管功绩怎么样,一旦让富商巨贾血本无归,会被剁成肉泥。
而杨震已经意识到叶启刚根本不打算亲自去做这事,而工部的其他官员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所以谁去担任这任务,答案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非他杨震莫属了。
紧接着,叶启刚就笑笑地看着杨震,“本官知道你志向远大,更难得的是你最重视百姓福祉的官员,从你会试的策论,以及开了弘文馆,提出以税法治国,以及这次收购鹅毛和鸭毛事件中,都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本官觉得你适合总揽修路的一切政务。”
杨震发觉叶启刚对自己的了解虽然没有谢开明那么透彻,但也是入木三分了。
不过杨震也不觉得意外,因为自己一直就是这么想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且是阳谋,没打算遮遮掩掩。
比如以税法治国,这就是他要实现的理念,现在只是刚刚开始,一大部分理论还在发酵之中,自己的影响力是够了,但是实力还不够,所以暂时没去推动。
其次,他明白一点,在实现税法立国之前,先要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不然就是空谈,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有谁会在乎这个法那个法?
所以修路这个大工程就是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起点。
只是没想到要让这个项目落地,需要用欺骗的手段而已。
不过杨震觉得欺骗和欺骗也是有差别的,也许能把坏事变成好事,只要第一步成功,就等于把天下的富商巨贾绑到自己的战车上。
即便最初的许诺没能实现,到时候有的是办法弥补,这不就掌握了一股足够翻天覆地的实力了吗?
所以哪怕知道叶启刚不怀好意,想当黄雀,这个险也值得冒。
于是自信地笑道:“这是当然,下官对工程的技术知识可能是外行,但是算术方面,自认天下无双,总揽这样的工程,绰绰有余,对富商巨贾也非常了解,而那些富商巨贾也觉得只有下官才能相信,不然黄青云也不会给下官送牌匾。”
听到这样一番话,叶启刚嘴角也不由抽了抽,他在工部当官多年,在算术一道上,觉得不会输给任何人,没想到听到杨震这么自大的话。
心中马上就不服了,也懒得讨政务了,开始考教杨震的算术问题。
结果,只是半个时辰过去而已,叶启刚就自闭了,他能想到最难的题,没想到被杨震轻轻松松就破解了,都不用思考,关键是还能举一反三。
而杨震出的题,自己连解法的思路都没有。
叶启刚突然间好像老了十岁,神色黯然。
显然,在擅长的领域被彻底击败,心态上很难接受。
杨震当然是故意的,就是要打击叶启刚的自信和骄傲,一来是为了将来修路项目启动,讨论政务的时候掌握主动地位,准确地说应该是强势地位。
这可以省去不少麻烦,要是让叶启刚觉得自己是外行,一旦被看轻,插不上话,那要浪费不少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