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深秋,风已经带了几分凉意,清晨的薄雾裹着桂树的残香,轻轻漫过青瓦白墙的老街。岐仁堂的朱红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时,岐大夫正坐在案前,就着晨光翻阅《黄帝内经·素问》,鼻尖萦绕着案上陈皮与艾叶混合的清苦药香。
“大夫,您这儿能看月经不?”一个细弱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几分局促与不安。岐大夫抬头,只见一个身形纤细的姑娘站在门槛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头发随意扎成马尾,脸色苍白得像深秋的薄霜,眼下挂着淡淡的青黑,连说话都透着一股气虚的乏力。
姑娘叫吴晓燕,今年25岁,是城郊纺织厂的挡车工,每天踩着缝纫机坐八九个小时,忙起来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她攥着衣角,慢慢走到诊桌前,眼神躲闪着不敢看岐大夫,脸颊却悄悄涨红了:“岐大夫,我这月事……总也不准时,有时候四十多天来一次,有时候快五十天了才来,量还特别少,颜色黑沉沉的,像掺了墨似的。”
岐大夫指了指桌前的凳子,声音温和得像秋日的暖阳:“姑娘莫慌,坐下慢慢说。除了月事不准,平时还有别的不舒服吗?”
晓燕轻轻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指尖微微蜷曲,像是终于找到了倾诉的出口,絮絮叨叨地说起自己的近况:“我打小身子就弱,小时候总爱生病,长大了也没好多少。自从进了纺织厂,每天坐着干活,时间长了就觉得头晕乎乎的,腰也酸得厉害,有时候站久了腿都软。晚上也睡不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耳朵里总嗡嗡响,像有小虫子在飞。还有……还有白带也多,每天都觉得黏糊糊的,特别不舒服。”她说着,头垂得更低了,声音细若蚊蚋,“我妈说我是身子亏了,让我来看看中医,说您调理妇科毛病最拿手。”
岐大夫点点头,伸手示意晓燕伸出手腕,指尖轻轻搭在她的脉上。片刻后,又让她张开嘴,看了看舌苔,缓缓说道:“姑娘,你这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是典型的肾虚精亏之证啊。《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女子的月事,全靠肾气滋养、精血充盈,才能按时而至。你先天不足,后天又劳倦过度,久坐伤肾,肾气亏虚了,精血自然就不足,月事也就跟着推迟、量少了。”
晓燕听得似懂非懂,眨了眨眼问道:“岐大夫,肾虚精亏?那跟我头晕腰酸、睡不着觉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岐大夫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轻轻画着脏腑图,耐心解释道:“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气不足,精髓就不能上充于脑,你自然会头晕耳鸣、失眠少寐;腰为‘肾之府’,肾气亏虚,腰府失养,就会腰酸腿软、神疲乏力。至于白带增多,是因为肾气虚弱,不能固摄津液,《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里说:‘妇人带下,由风寒湿热之邪侵及胞宫,或脾虚湿盛,肾虚不固所致’,你这就是肾虚不固,津液失约,才会白带连绵啊。”
晓燕恍然大悟,拍了拍大腿:“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干活累着了,没当回事,没想到是肾虚的缘故。那您能治好我这毛病吗?我还没结婚,总担心这毛病影响以后……”说着,眼眶就红了,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
岐大夫见状,连忙安慰道:“姑娘莫怕,你这病虽缠绵,但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好好调理,定能痊愈。你这证属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所以治疗得从‘固肾填精、调经养血’入手。《难经·八难》里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精能生血,血能养精,只有肾气足了,精血充了,任脉通了,太冲脉盛了,月事才能按时而来,身体的各种不适也会慢慢消失。”
说着,岐大夫走到药柜前,手指在一排排药斗间游走,一边抓药一边讲解:“我给你开个方子,先服三剂,帮你固肾填精、调经养血。你看这杜仲,《神农本草经》里说它‘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能补肝肾、强腰膝,正好治你腰酸腿软;当归和熟地黄,都是补血养血的良药,《本草纲目》称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二者配伍,能充盈精血,为月事打下基础。”
“还有这怀山药,《本草纲目》说它‘益肾气,健脾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脾为‘后天之本’,能运化水谷精微,滋养先天之肾;黄精和补骨脂,都是固肾填精的佳品,黄精‘补诸虚,填精髓’,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二者合用,能增强补肾之力;生黄芪补气升阳,《脾胃论》里说黄芪‘补脾胃,实皮毛,益元气’,气能生血,补气才能更好地养血。”
岐大夫一边说,一边将药一一放在纸上,继续说道:“山萸肉和女贞子,都是滋补肾阴的药,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女贞子‘补肝肾,强腰膝’,能滋养肾阴,防止补肾太过而燥热;阿胶和鹿角胶,都是补血填精的珍品,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鹿角胶‘温补肝肾,益精养血’,二者一阴一阳,相互调和,既能填精又能养血,让精血更充足。”
“最后再加上炮黑姜温经散寒,《伤寒论》里常用它温通血脉,驱散寒邪;茜草活血调经,《本草纲目》说它‘行血止血,通经活络’,能让气血通畅,月事顺利而下;香附疏肝理气,《本草纲目》称它‘主一切气,散风寒,解六郁’,因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舒畅了,气血才能调和,月事也才能按时而至。”
很快,三剂药就抓好了,岐大夫将药包好,递给晓燕,仔细叮嘱道:“这药每天一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服药期间要注意休息,别熬夜,少干活,避免劳累;饮食上多吃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红枣、桂圆、核桃,别吃生冷寒凉的东西,也别碰凉水;另外,保持心情舒畅,别胡思乱想,这样药效才能更好。”
晓燕接过药包,紧紧抱在怀里,感激地说:“谢谢岐大夫!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做,好好吃药调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岐大夫,转身离开了岐仁堂。
十天后的10月15日,晓燕再次来到岐仁堂,这次她的脸色比上次好看了许多,眼神也亮了,走路也有了力气。一进门就笑着对岐大夫说:“岐大夫,您的药真管用!我服了三剂药后,月事就来了,虽然量还是不算多,但颜色比以前红了不少,也没有那么黑了。就是月事干净后,白带还是很多,黏糊糊的,而且四肢酸痛、腰膝酸软的毛病还是有,您再帮我看看呗。”
岐大夫再次给晓燕诊脉,片刻后说道:“姑娘,你这脉比上次有力了些,但还是偏虚,舌淡苔白,说明肾气已经有了好转,但还没完全恢复。《难经·二十九难》里说:‘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故曰奇经。……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奇经八脉能约束十二经气血,你肾气虚弱,奇经失固,带脉不能约束津液,所以白带还是连绵;四肢酸痛、腰膝酸软,是因为肾气不足,气血不能濡养四肢百骸,脾运化失常,湿邪内生,阻滞经络所致。”
晓燕点点头:“那我现在该怎么调理呢?”
“现在你的月事已净,重点要放在‘固肾养血、健脾束带’上。”岐大夫说道,“《脾胃论》里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才能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肾气;固肾才能约束带脉,止住白带。所以这次我给你换个方子,帮你固肾健脾、祛湿束带。”
说着,岐大夫又开始抓药,一边抓一边讲解:“这次用怀山药和菟丝子为主药,怀山药健脾益肾,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本草纲目》说它‘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二者合用,既能补肾又能健脾;金樱子‘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本草纲目》称它‘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能固摄带脉,止住白带;杜仲和桑寄生,都是补肝肾、强腰膝的药,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和杜仲配伍,能更好地滋养腰府,缓解腰酸腿软。”
“黄芪和白术,健脾益气,黄芪补气升阳,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神农本草经》说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二者合用,能增强脾胃功能,运化水湿,防止湿邪内生;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能温补肾气,增强固摄之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理气和胃,防止补气太过而腹胀;椿皮和莲须,都是止带的良药,椿皮‘清热燥湿,收涩止带’,莲须‘固肾涩精,止血止带’,二者合用,能有效止住白带。”
“最后加上生薏苡仁,《本草纲目》说它‘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能健脾祛湿,让湿邪从下焦排出,这样白带自然就会减少了。这个方子你服五剂,每天一剂,水煎服,服药期间还是要注意休息和饮食,别劳累,别吃寒凉食物。”
晓燕接过药包,笑着说:“好嘞!谢谢岐大夫,我一定好好吃药,绝不偷懒!”
又过了三天,10月18日,晓燕第三次来到岐仁堂,这次她的精神头完全不一样了,脸色红润,眼睛明亮,走路轻快,一进门就大声说道:“岐大夫!太感谢您了!我服了五剂药后,白带完全正常了,身上也有力气了,腰酸腿软的毛病也全好了,睡觉也香了,再也不会头晕耳鸣了!”
岐大夫给晓燕诊脉后,满意地点点头:“好!好!你的脉已经平稳有力了,舌淡苔薄,肾气渐充,气血渐足,脾胃功能也恢复了。不过你这病是先天不足、后天劳损所致,缠绵日久,不能掉以轻心,得好好巩固调理,才能彻底痊愈。”
说着,岐大夫叮嘱道:“你下次月经来之前,就服用我第一次给你开的‘固肾填精、调经养血’的方子,月经干净后,就服用第二次开的‘固肾养血、健脾束带’的方子,如此循环调理,坚持半年,让肾气充盈、精血充足、脾胃健运,月事自然就能按时而至,白带也能保持正常,身体也会越来越结实。”
晓燕连忙点头:“好!好!我一定按照您说的做,坚持调理半年,绝不半途而废!”
时光飞逝,转眼半年过去了。这年春天,晓燕再次来到岐仁堂,这次她穿着一身新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进门就给岐大夫鞠了一躬:“岐大夫!太谢谢您了!我按照您说的,坚持服药调理了半年,现在月事每个月都准时来,量也正常了,颜色也鲜红了,白带也一直好好的,头晕腰酸、失眠耳鸣的毛病全没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干活也有力气了!”
岐大夫看着晓燕容光焕发的样子,欣慰地笑了:“太好了!你这是肾气充盈、精血充足、脾胃健运、奇经得固了,《黄帝内经》里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你现在正气足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以后也要注意保养,别劳累过度,别熬夜,饮食有节,心情舒畅,这样才能一直健健康康的。”
晓燕连连点头,笑着说:“好!我记住您的话了!以后我一定好好保养身体,也会把您的岐仁堂推荐给身边有需要的人,让更多人受益!”
春风透过窗户,吹进岐仁堂,带着窗外桃花的清香,拂过案上的药书,也拂过岐大夫温和的笑容。岐仁堂的朱红木门,依旧每天清晨准时推开,迎接着一个个需要调理的病人,岐大夫也依旧坐在案前,用他精湛的医术和温和的耐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将中医的智慧与温暖,融入一个个寻常的烟火故事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