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淡原本并未打算亲自出席李家的婚宴,毕竟内眷往来,有江挽澜代表足矣。
但当他从江挽澜处得知,李家虽非钟鸣鼎食的显赫世族,却在金陵此地盘踞经营了近百年,根基深厚,人脉网络错综复杂,对于他此番梳理江南织造事务或许能提供些意想不到的助益时,他便改变了主意,决定随江挽澜和黛玉一同前往。
既是有心低调观察,不欲喧宾夺主,叔侄三人在衣着上都颇为默契地选择了温和而不扎眼的黄色系。
林淡身着一件料子普通、花纹寻常的杏黄色直裰,唯独腰间束着的一条镶嵌了细密珍珠的银带,隐隐透出几分不凡的品味。
江挽澜则是一身秋香色缎面绣红色枫叶纹样的对襟褙子,既应景又不失端庄。
小黛玉穿得最为精心,一件鹅黄色出风毛的圆领袍,上面用同色丝线绣着清雅的竹叶梅花暗纹,下配一条青灰色撒花百褶马面裙,衬得她如玉的小脸愈发精致,在这冬日里显得格外娇俏亮眼,却又不会过于奢华。
此时的婚嫁习俗,新郎需得晨起便出发迎亲,一路吹打,礼节繁琐。林淡一家自然无需那般早早前去,只掐算着吉时,在午时前,新人即将返回府邸行礼拜堂前抵达了李家。
饶是如此,李家也丝毫不敢怠慢。听闻林侍郎亲至,李家老两口若非碍于今日身份不对,几乎要亲自到二门迎接。
最后,是由李家最为稳重得体的大儿媳张氏亲自出迎,将林淡三人一路恭敬地引往宴客的正堂。
刚走到堂口,恰遇两人从里面出来。
张氏看清来人,脸上立刻堆起客套的笑容,招呼道:“王夫人,这是……堂内人多气闷,要出去透透气?”
那位被称作王夫人的妇人,约莫四十上下年纪,面容富态,衣着华贵,通身透着养尊处优的气派。
她笑着回应:“正是呢,里面人多热闹,炭火又足,觉着有些燥热,带小女去园中走走。”
她目光一转,落在张氏身后气质不凡的林淡三人身上,见是生面孔,却又由李家大奶奶亲自作陪,心下好奇,不由得多打量了几眼,下意识问道:“大奶奶,这几位是……?”
张氏心中虽不太情愿与薛家过多牵扯,但对方既已开口询问,碍于礼数也不得不介绍。
她脸上笑容不变,侧身引见道:“王夫人,这位是京中来的林侍郎林大人,这位是江夫人,这位是康乐县主。”
随即又对林淡几人道:“林大人,江夫人,县主,这位是金陵薛家的当家王夫人,身后是薛家小姐。”
林淡在听到“薛家”和“王夫人”这几个字时,眼神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
他目光顺势掠过那位薛夫人,落在了她身后半步的少女身上。这一看之下,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讶异。
那少女应当就是薛宝钗了。只见她身穿一件玫红色缠枝牡丹纹的缎面袄子,更显得身形……颇为丰腴。
林淡记忆中关于原着的描述瞬间涌现——什么“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以至于贾宝玉初见便看呆了去。
加之他前世曾看过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张莉老师饰演的薛宝钗只是珠圆玉润,堪称雍容华美。他一直以为,书中的薛宝钗顶多算是比当时以瘦为美的女孩子略丰润些,放在现代或许还是标准的健康体态。
可眼前这位薛姑娘,显然并非如此。她面庞圆润,双下巴清晰可见,身形宽阔,腰身已然不见曲线,手臂也显得浑圆粗壮。
林淡对女子胖瘦本身并无偏见,健康匀称便好,但眼前这位薛宝钗,明显已超出了匀称的范畴,进入了可能影响健康的肥胖行列,行动间似乎都带着几分滞重感。这与他想象中的“杨妃”体态,着实相去甚远。
不过,林淡心中虽念头百转,面上却丝毫不显,目光在薛宝钗身上停留了不到两秒便已移开,举止无可挑剔。毕竟这位薛姑娘看着比黛玉要大上几岁,约莫已到了议亲的年纪,他一个外男,断不可长时间盯着人家姑娘打量,那便是失礼了。
男女分席而坐后,林淡脑海中仍不免回想起原着中关于薛宝钗的种种描写——“体丰怯热”,还有那经典的一幕,贾宝玉想看她腕上的红麝香串,她往下褪时,因肌肤丰泽,一时竟褪不下来,露出“一段雪白的酥臂”……方才匆匆一瞥,这位薛姑娘的肤色确实极为白皙,可谓肌光如雪,只是这体态……
林淡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心中恍然。他似乎有些明白,为何在原着中,薛宝钗及其母薛姨妈要那般费尽心机,甚至不惜自我打造“金玉良缘”的说法,也要促成薛宝钗与贾宝玉的婚事了。
以薛宝钗这般远超寻常的丰腴体态,莫说是在原着那个极度推崇“弱柳扶风”、“娴静如娇花照水”的审美环境下,便是在如今,因着他林淡或多或少的影响,许多人家已不再一味追求女子纤瘦,转而看重健康气色的当下,薛宝钗这般体型,恐怕在婚嫁市场上也绝非优势,想要寻一门合心意的上佳亲事,只怕是难上加难。
尤其是薛家如今日渐势微,却仍存着让女儿“上嫁”以维系甚至提升家族地位的心思,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除非是回到以丰腴为美的唐代,否则,她的婚事,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这或许也是促使薛家必须紧紧抓住贾府这根“救命稻草”的原因之一吧。林淡心中暗忖,这看似风光的皇商之家,内里的烦恼与算计,恐怕也不少。
更重要的是,如今京中的王夫人已故,贾政被判了流放,薛家还要巴巴的将女儿送去和贾宝玉成亲吗?以贾宝玉如今的处境,嫁给他对薛家应该也没什么益处才对!
还是说?
林淡眼眸低垂,有了另一个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