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分局,气氛比派出所更严肃一些。
通报之后,陈识被带到了杨树林的办公室。
杨树林正伏案批阅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是陈识,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是小陈识啊,进来坐。听说你小子前几天又立功了?不错,没给你爹丢脸。”
陈识规规矩矩地敬了个礼:“大爷好!”
然后才把手里拎着的东西放在不显眼的角落。
杨树林目光扫过那布袋子,眉头微皱:“你来就来,带什么东西?拿回去!”
陈识立刻挺直腰板,语气诚恳,嘿嘿一笑道:“大爷,这不是快过年了嘛,我来看看您,这是我爹以前的老战友……哦不,是我一个朋友弄来的山货,一点青羊肉,还有点红枣枸杞,给您补补身子。
这……这也是我娘的意思,让我一定代她向您问好,谢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
他搬出了母亲和已故的父亲,语气真挚。
杨树林听着他的话,看着眼前这个越来越有他父亲当年影子的年轻人,眼神柔和了许多。
他叹了口气,语气放缓了些:“你们娘俩啊……总是这么客气。你爹要是看到你现在这么有出息,不知道得多高兴。”
他站起身,走到陈识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东西我收下了,你的心意大爷明白。好好干!在基层多历练,戒骄戒躁,时刻记住你是个公安,心里要装着老百姓,要是遇到困难,随时可以来找我。”
这样的承诺不是谁都能有的。
遇到困难就找他,显然也是将自己当成了陈识的靠山。
从杨局办公室出来,陈识心里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所有需要走动的重要关系都已经走到,心意也尽到了,迎着傍晚凛冽却带着年味气息的寒风,他长长舒了口气,白色的哈气在昏黄的路灯下袅袅散开。
此刻,他不再是那个需要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的“小陈干事”,而只是一个归心似箭,准备和家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半大青年。
他脚下不由加快了步伐,几乎是小跑着回到了南锣鼓巷的那个小院。
还没进家门,就听见里面传来陈小莺叽叽喳喳的欢快声音,还有王娟带着笑意的呵斥:“慢点儿慢点儿,别把面粉扬得到处都是!”
陈识推门进去,一股混合着面粉清香和暖意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屋里比平时亮堂了不少,王娟正和面,陈小莺踮着脚在桌边笨拙地揉着一个小面团,脸上、鼻尖都沾了白扑扑的面粉,像只小花猫。
老四坐在炕上,手里攥着个小小的面疙瘩,咿咿呀呀地往嘴里塞,糊得满脸都是。
“哟嗬!这是准备开面粉铺子还是怎么着?”陈识见状,忍不住乐了,倚在门框上打趣道。
“哥!你回来啦!”陈小莺看见他,眼睛一亮,举着沾满面粉的小手就要扑过来。
“停!姑奶奶您可饶了我这身衣裳吧!”
陈识赶紧笑着躲开,动作夸张地拍打着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我这刚在外面装了半天大人,回来可经不起你这么祸害。”
王娟抬头,看着儿子脸上那掩饰不住的轻松和笑意,就知道他今天的事情办得顺利,心里也跟着一松,笑道:“回来了就好,快把大衣脱了,暖和暖和。小莺,去给你哥倒碗热水。”
陈识脱下棉大衣挂好,接过妹妹颠颠儿跑过来递上的热水碗,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一股暖流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四肢百骸。
他凑到桌边,看着母亲手下那团渐渐光滑的面团,问道:“娘,这是准备蒸馒头还是包饺子?”
“当然是准备包饺子,你要是想吃馒头,娘也给你弄一些。”王娟一边揉面一边说,“你回来的正好,我这儿脱不开身,置办年货的事儿可就全指望你了。”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陈识一拍胸脯,豪气干云,“您就把心放肚子里,我现在就出发,我保证把咱家过年需要的家伙事儿都置办齐喽!”
今天是年三十,上午走动完了之后,下午就有空开始置办年货。
陈小莺立刻抱住他的胳膊,摇晃着:“哥!带我一起去!我要挑鞭炮,还要买那种带玻璃纸的水果糖!”
“行,带你去!”陈识捏了捏她的小脸,沾了一手面粉,“不过你得听话,不许乱跑,供销社里人多,挤丢了可没人找你。”
“我肯定听话!”
陈小莺立刻保证,小脸上满是期待。
王娟看着兄妹俩,笑着摇摇头,对陈识交代道:“清单我都想好了,红纸两张,写对子用的,鞭炮买两挂,一挂大的除夕放,一挂小的初一早上放,水果糖半斤,瓜子花生各称二斤,再买点柿饼、核桃……对了,最重要的是带鱼,看看有没有新鲜的,买上几条,年三十儿炸着吃。”
“对了,还有肉……”
“娘,肉您就别操心了。”
陈识凑近些,带着点小得意低声道,“我朋友那儿都预留好了,比供销社的强,晚点我悄悄拿回来,保准让咱家年夜饭桌上硬菜不断!”
王娟听了,又是欣慰又是有些担忧地看了儿子一眼,最终只是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她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个儿子虽然年纪小,但办事老道,路子也活泛,许多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都悄无声息地办成了。
在家又待了一会,可以听到外边零星几点的鞭炮声。
陈识利落地穿上那身半旧的蓝色棉袄……准备要去抢购年货,可不敢穿制服去“招摇”。
陈小莺早已穿戴整齐,围着她那条小红围巾,在屋里兴奋地转来转去,不停地催促:“哥,快点儿!去晚了好的鞭炮都让人挑完啦!”
兄妹俩匆匆吃了点王娟热好的剩粥和贴饼子,便揣着钱和票证,兴冲冲地出了门。
街道上早已是人流如织,比平时热闹了数倍。
家家户户都在进行着最后的采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节日的喜气和忙碌的红晕。
供销社门口更是排起了长队,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糖果和冻货混合在一起的独特“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