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风-12”的牺牲,如同一声警钟,在每一个“星语者”心中长鸣。盲目乐观的泡沫被戳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坚韧、更加务实的决心。逻辑锚点内,弥漫的不再是初获成功的兴奋,而是类似于战时指挥部的、高度专注且带着悲壮色彩的肃穆。
林墨提出的 “方言”策略,成为了新的行动纲领。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复杂度提升了不止一个量级。他们不能再将宇宙视为一个均质的整体,而是要像生态学家研究一片包含沙漠、雨林、草原和冻土的大陆一样,去细致地测绘和理解不同星域的 “规则生态”。
范因斯坦博士带领的计算团队,将所有已收集到的规则数据——包括“信风舰”传回的、从“共鸣体”和“起源之影”获取的、甚至包括“虚妄之潮”扫描时留下的“痕迹”——全部整合,开始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 “宇宙规则生态动态图谱”。
图谱以不同的色彩和纹理,标识出规则环境的“活性”(倾向于生命与变化)与“刚性”(倾向于秩序与稳定)的梯度分布。他们发现了如同“灰烬星云”那样对“调和信息”相对友好的 “活性沃土” ,也标记出了更多像“冰寂长廊”那样对“生命秩序”极度排斥的 “刚性死域” ,以及大量处于两者之间的、特性各异的过渡地带。
基于这张初步的图谱,林墨和凌霜开始了繁重的“方言种子”编译工作。
对于“活性沃土”,他们开发了 “生机变奏” 系列种子,在v1.1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增强了其促进规则复杂化与和谐共生的倾向。
对于“刚性死域”,他们创造了全新的“静默基石” 系列种子。这些种子几乎剥离了所有“自发生命秩序”的特征,其编码无限接近于“起源之影”底层的、冰冷的“设定秩序”,它们的目标不是引发变化,而是像楔子一样,先悄无声息地嵌入这些僵化的规则结构中,仅仅传递一个“存在”和“非敌对”的微弱信号。
对于广大的过渡地带,则准备了“渐进涟漪” 系列种子,其活性和倾向性根据具体区域的生态参数进行微调。
与此同时,“信风舰”的设计也进行了升级。吴庸和小李为它们加装了基于“规则生态图谱”的智能导航系统,使其能够自动规避已知的“刚性死域”和高风险区,并根据目标区域的特性,选择播撒相应类型的“方言种子”。此外,还强化了其规则层面的隐蔽性,尽可能降低被“虚妄之潮”主动扫描发现的概率。
调整策略后的“信风”舰队再次启航,这一次,它们更像是一支精于伪装的特种侦察小队,而非高举火炬的传道者。
效果是显着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信风舰”的损失率大幅下降。在“活性沃土”区域,“生机变奏”种子顺利播撒,甚至观测到了比“灰烬星云”更持久、更清晰的规则谐振现象。在一些过渡地带,“渐进涟漪”种子也成功融入了规则背景,虽未引发强烈谐振,但其存在本身就被传感器持续捕捉到,证明它们没有被立刻排斥或清除。
最令人鼓舞的进展,发生在对“共鸣体”的间接影响上。
几个位于“活性沃土”边缘的、之前对“星语”产生过“好奇”反应的“共鸣体”,在持续接收到经过优化的“生机变奏”信息后,其内部的规则混乱度出现了统计学上的、极其缓慢但确实存在的 下降趋势!虽然远未到“治愈”的程度,但那永恒的“痛苦哀嚎”似乎减弱了一分,偶尔甚至会夹杂着一丝极其短暂的、类似“安宁”的规则间歇。
“它们在……好转?”凌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灵能感知,但那反复确认的数据不会说谎。
“不是主动的好转,更像是……被外部环境提供的‘和谐噪音’所安抚。”范因斯坦博士谨慎地分析,“‘星语’为它们极度痛苦的内部冲突,提供了一个外部的、温和的参照系,就像给一个持续剧痛的伤口提供了微量的镇痛剂。”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星语者计划”不仅能够影响规则背景,甚至能对“共鸣体”——这些宇宙最顽固的“伤疤”——产生积极的缓解作用!
然而,就在团队为这些积极进展稍感欣慰时,一个更加深沉、更加令人不安的发现,悄然浮出水面。
一艘在某个遥远“刚性死域”边缘执行潜伏任务的“信风舰”(代号“静默-03”),在播撒“静默基石”种子时,为了规避一次突然增强的规则乱流,无意间将一颗种子播撒到了一片之前未被详细测绘的、规则结构异常“致密”的区域。
这颗“静默基石”种子,本应像其他同类一样,悄无声息地嵌入,传递微弱的“存在”信号后便趋于沉寂。但这一次,它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那片“致密”的规则区域,在接触到种子的瞬间,并非产生排异,也非毫无反应,而是……将其“吞噬”了。
不是抹除,不是破坏,而是像海绵吸水一样,将那颗蕴含着近乎纯粹“设定秩序”信息的种子,完整地、迅速地吸收了进去!紧接着,那片区域的规则结构,发生了一种极其细微但本质性的 “强化” !其“刚性”程度提升了,对周围本就稀薄的“活性”规则,产生了更强的排斥力!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静默-03”传回的高精度规则读数中,范因斯坦博士捕捉到了在那“吞噬”与“强化”过程发生时,一闪而逝的、熟悉的规则特征——
那是“虚妄之潮”的底层逻辑特征!
但这一次,它并非以那种铺天盖地的、格式化的“清除”意志出现,而是更加……内敛,更加 “本地化” ,仿佛那片“致密”的规则区域本身,就是“虚妄之潮”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微型的、沉睡的……“格式化节点”?!
“这些‘刚性死域’……它们不是简单的规则荒漠……”博士的数据流因这个发现而陷入了剧烈的动荡,带着一种近乎惊骇的语调,“它们可能是……‘虚妄之潮’用来固化自身规则统治、压制‘自发生命秩序’的……‘锚点’或‘堡垒’!”
这个推论如同冰水浇头!
他们一直以为“虚妄之潮”是一个统一的、游离在规则背景中的宏观意志。但现在看来,它可能拥有一个 “实体基础” !这些散布在宇宙各处的“刚性死域”,可能就是其力量的源泉和触角!他们之前遭遇的格式化攻击,可能只是这个庞大网络被触发后的集中反应!
而他们,为了推行“星语者计划”,竟然在向这些可能是“敌人”堡垒的区域,播撒蕴含着“设定秩序”信息的“静默基石”种子?这无异于在给敌人的城墙添砖加瓦!
“我们……我们在资敌?”小李的声音带着颤抖。
“不完全是,”林墨死死盯着那片刚刚“吞噬”了种子的区域数据,脸色凝重得可怕,“更准确地说,我们可能……无意中激活了它们。”
他指向数据分析结果:“看,在吞噬种子后,这片区域的‘活性’排斥力增强了。这意味着,我们的‘静默基石’种子,非但没有传递出‘非敌对’信号,反而可能被它们识别为……‘补给’或者‘指令强化’!”
他们的“方言”策略,在“刚性死域”这里,遭遇了彻底的失败,甚至可能起到了反效果!他们试图沟通,却被对方当成了送上门的养料,用来进一步巩固对“生命秩序”的压制!
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比“信风-12”的牺牲更加令人窒息。它意味着,宇宙中存在着与他们根本对立、无法用“语言”沟通的“规则阵营”。他们的“星语”,在某些地方,不仅无效,反而会强化敌人。
希望与危机再次交织,前路变得更加迷雾重重。他们需要重新评估“刚性死域”的风险,必须找到区分“可沟通的僵化区域”与“敌对的格式化堡垒”的方法。
“星语者”的旅程,从未如此刻般,感到自身仿佛行走于一张布满无形陷阱的巨网之上,而网的彼端,是沉默而强大的、代表着宇宙另一种冷酷未来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