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办公室的门常被各部门同志敲响,要么是递补贴申请,要么是报项目进展。有次发改部门来申请乡村产业补贴,负责人刚说明来意,陆云就翻起之前的台账:“上次拨的资金用在哪些环节?老乡增收数据有没有更新?”
负责人连忙递上明细:“都用在果蔬大棚和冷链建设上,某村老乡人均增收3000元,这是账本和村民签字表。”陆云逐页核对,确认资金用在实处,才在申请上签字:“后续要盯紧大棚产出,别让补贴打了水漂。”
这类场景每月都要上演几次,财政部门的同志常说:“各部门申请补贴的频率比以前高,但每次都有详细的用途说明和前期成效,都是实打实的民生需求。”
这些事,单位里的老同志都看在眼里。有位退休又返聘的老领导,跟陆云聊起时说:“以前怕补贴乱花,现在你牵头搞的项目,从培训到产业,每笔钱都能看到效果,我们都放心。”
另一位老同志也点头:“就说之前的经济刺激政策,你要求重点投中小企和乡村,现在数据出来了——中小企复工率超95%,乡村消费额涨了20%,完全达到预定目标,这钱花得值!”
陆云听着,只是笑着摆手:“都是各部门配合得好,关键是要把钱花在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比如之前的技术企业扶持,现在已有12家冲出国门,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有次开老干部座谈会,有人提起补贴申请频繁的事,陆云坦诚回应:“申请多,是因为要做的实事多。但我们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先看项目必要性,再查前期成效,最后跟踪资金流向,绝不让一分钱浪费。”
老同志们纷纷赞同,有位老领导说:“我们当年搞建设,就怕资金闲置或挪用。现在你这套‘申请-审核-跟踪’机制,既敢花钱,又会花钱,比我们那时候还细致。”
聊到经济刺激政策的后续,陆云也亮了底:“明年会继续加码,但会更精准。比如乡村培训要加电商进阶课,技术企业扶持要向芯片、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倾斜,确保政策跟着需求走。”
这话传到各部门,大家更有干劲了。农业部门已经在做明年的培训计划,打算新增“农产品品牌打造”课程;工信部门也在梳理芯片领域的中小企业,准备提前对接补贴政策。
财政部门的同志也说:“明年的补贴预算会提前预留,但审核标准不会松,还是要跟陆云书记的要求一样,每笔钱都要对应实实在在的成效,让老同志们放心,让百姓满意。”
有次陆云路过老干部活动中心,听到里面在聊政策成效,有人说:“我老家的侄子,靠技术企业补贴开了厂,现在雇了50多人,这就是陆云书记说的‘钱花在刀刃上’。”
另一个人接话:“我老伴老家的乡村,去年搞了培训,现在老乡们用手机卖板栗,比以前多赚不少。明年政策继续跟,日子肯定更有盼头。”
陆云没进去打扰,只是站在门外笑了。他知道,无论是频繁的补贴申请,还是持续的政策发力,只要守住“实干为民”的初心,就能赢得认可——老同志们的赞同,百姓的好日子,就是对所有付出最好的肯定。
年底总结时,各部门报来的成绩单格外亮眼:经济刺激政策带动就业超800万人,乡村培训覆盖98%的村庄,技术企业出口额同比增35%。陆云把这些数据整理好,送到老干部办公室,老同志们翻着报表,频频点头:“明年继续这么干,准没错!”
腊月廿八的街头,红灯笼早挂满了树梢,人流比往年密了不少。陆云乘车路过商业街,车窗映出满街笑脸——大人牵着孩子手里的气球,摊位前围满买年货的人,久违的热闹像回到了八九十年代。
路边的糖画摊前,孩子排着长队,摊主忙得额角冒汗,却笑着对客人说:“今年生意真好,比前几年多卖了三成,多亏大家敢消费了!”陆云让司机慢点开,看着这烟火气,心里满是踏实。
走进一家老字号糕点店,老板正忙着打包礼盒:“年前订单排到了大年初二,不少人一次买好几盒,说要送亲戚朋友。往年大家都精打细算,今年明显大方多了!”
收银台前,年轻妈妈正给孩子买桂花糕,笑着说:“今年家里收入稳了,过年就想带孩子多逛逛,买点爱吃的。你看这街上多热闹,孩子玩得都不想回家。”
转到菜市场,更是人声鼎沸。卖鱼的摊主扯开嗓子喊:“新鲜的鲈鱼,过年红烧正合适!”买鱼的大爷爽快付钱:“今年退休金涨了,多买点好的,全家好好吃顿年夜饭!”
陆云走到一个蔬菜摊前,摊主认出他,热情地递上一颗青菜:“书记您看,这是咱们本地大棚种的,今年政策帮建了冷链,菜新鲜还不贵,大家买得也多!”
路过广场时,正赶上舞龙舞狮表演。锣鼓声里,孩子们追着狮子跑,家长们举着手机拍照,不少老人也跟着拍手叫好。有位老奶奶笑着说:“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今年这年过得有滋味!”
下午,陆云去了城郊的年货市集。市集里不仅有传统年货,还有农户自己摆的电商摊位,扫码就能买山里的核桃、板栗。农户老张说:“去年参加了政府的电商培训,今年网上订单不少,线下市集也能多卖些,过年能给孙子多买个新书包!”
市集一角的防诈宣传点,民警正给逛市集的人发手册:“过年骗子多,大家别信陌生的转账链接,收到可疑消息及时报警!”有阿姨接过手册:“去年培训学过防诈,今年心里有底,逛得也安心!”
傍晚,陆云回到大院,晓阳正举着灯笼在门口等他:“爷爷,街上好热闹!我跟妈妈买了糖葫芦,还看了舞狮子!”陆云抱起孙子,指着远处的灯笼:“是呀,今年大家都敢出来玩,敢买东西,这年才叫热闹。”
吃饭时,妻子说:“今天去超市,看到不少人买新家电,收银员说今年‘以旧换新’的人特别多,大家日子好了,才愿意添新东西。”陆云点头:“今年的经济刺激没白做,就业稳了、收入涨了,大家消费才有底气。”
春晚开始前,陆云收到各部门发来的新春简报:乡村年货销售额同比涨40%,城市商场客流量增35%,旅游预订量恢复到十年前水平。他翻着简报,想起街头的热闹景象,心里清楚——这热闹背后,是百姓对日子的信心,也是政策实干的回响。
大年初一,陆云去基层慰问。在社区活动室,老人们正打麻将、唱京剧,孩子们在旁边玩游戏。社区主任说:“今年大家敢聚会、敢消费,社区组织的新春活动,报名的人比往年多了一倍!”
离开社区时,有人拉住陆云的手说:“书记,今年这年过得真热闹,跟小时候一样!明年政策要是还这么好,咱们的日子肯定更红火!”陆云笑着点头:“放心,明年会有更多好政策,让这热闹一直延续下去!”
车子驶在返程的路上,路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红灯笼在阳光下格外鲜艳。陆云看着窗外的烟火人间,心里满是暖意——百姓敢消费、愿热闹,就是对所有实干最好的认可,也是新一年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