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光刚漫过吴家堡东侧的空地,就传来 “咴咴” 的马嘶声与车轮滚动的 “轱辘” 声 —— 这里是刚建成的运输队大院,院墙用水泥砖砌筑,院内划分出 “马厩区”“车辆停放区”“草料库” 三个区域,六十多辆崭新的马车整齐排列(按单个车队 20 辆、暂备 3 个完整车队规划),马厩里两百多匹骏马甩着尾巴,等着喂养,一派忙碌景象。袁七踩着露水走进大院,手里拿着车队调度表,眉头却微微蹙着 —— 运输队刚组建,每个车队需配齐 20 辆马车,还要分线路跑运输、管马草饲料,人员配备繁杂,他一个人兼任调度与管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袁头领,您来啦!第一车队的头车都检查好了,20 辆马车的马匹全喂饱,马具也一一试过,就等您发话,咱们就能去工业区装精铁,送肖亲王军营了!” 负责喂养马匹的老周迎上来,手里还拿着沾着麦麸的料勺,脸上满是干劲。老周以前是青州府的马夫,养了三十年马,听说吴家堡招运输队人手,特意带着儿子来投奔,现在管着马厩的喂养工作,对每辆马车的马匹配置都了如指掌。
袁七点点头,走到第一车队的头车旁仔细查看 —— 每支车队设 2 辆头车、18 辆普通马车,头车比普通马车宽大,车厢用厚木板打造,外侧加装了精铁护板,车轮是实心木轮外包铁皮,能承受更重的货物,还能在运输途中为普通马车提供助力。最特别的是头车的马匹配置:内驾并排两匹,左侧是匹棕红色的成年公马,体型健壮,鬃毛油亮,是老周特意挑选的 “主驾马”,年纪五岁,性子沉稳,能应对复杂路况;右侧是匹两岁的小公马,作为 “内驾外援”,虽年轻却力气足,能帮主驾分担拉力。内侧还拴着一匹母马,毛色雪白,性格温顺,主要在爬坡时辅助发力;外驾则是四匹半大的小马,毛色各异,却都精神抖擞,负责在平路时加速,减轻内驾马匹的负担。
“头车的马匹配置得不错,老周,你费心了。” 袁七伸手摸了摸主驾马的脖子,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以后每支车队的 2 辆头车都按这个标准配马,主驾马选五岁以上、跑过长途的,内驾外援选两岁以上的壮实小马,内侧母马要温顺,外驾小马得灵活。剩下的 18 辆普通马车,每辆配三匹马可够?”
“够了够了!” 老周笑着点头,“普通马车装的都是辣椒酱、粮食这些轻货,三匹马拉着绰绰有余,遇到山路再让头车牵头引路、帮忙拉一把,20 辆马车组队走,既安全又高效,比零散跑快多了!”
袁七又走到车辆停放区,看着按车队划分的三排马车 —— 每排 20 辆,头车在前、普通马车在后,队列整齐,车厢虽有大小差异,却都坚固耐用。他拿起调度表,对围过来的三位车队队长说:“现在咱们先组建三支标准车队,每队 20 辆马车,设一名队长,负责调度队内车辆和人员,大家都记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车队配置。”
他指着调度表上的 “肖亲王军用物资车队” 一栏:“张队长,你带第一车队(20 辆马车:2 头车 + 18 普通车),拉着精铁和投石机零件去肖亲王军营,军用物资金贵,头车要走在最前和队尾,普通马车按‘五辆一组’排列,让唐不三带十个外卫跟着,每走十里路就停下来检查一次货物,确保万无一失。”
“得嘞!袁头领放心,20 辆马车的编队我熟,保证把物资安全送到!” 张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以前在肖亲王军营里管过运输,对车队编队和军用物资护送流程很熟悉,接过调度表就去清点车队人数和马匹。
接着,袁七指向 “落雁城车队”:“王队长,你带第二车队(20 辆马车:2 头车 + 18 普通车),18 辆普通车拉着一百八十坛辣酱和六十袋玉米,2 辆头车各带些轻便的沙晶石样品,去落雁城的玲珑阁交货,顺便把之前订的账本和笔墨带回来。落雁城路线平坦,20 辆马车组队走,四天内要赶到,路上多留意商道上的其他车队,互相有个照应。”
“好!我这就去安排装货,保证不耽误交货!” 王队长年轻,才二十多岁,却是个赶车的好手,之前跟着商队跑过落雁城,对 20 辆马车的编队行进节奏很有把握。
袁七最后看向 “北蛮 + 水泥联合车队”:“李队长,你带第三车队(20 辆马车:2 头车 + 18 普通车),其中 8 辆普通车拉着辣椒酱去北蛮换煤炭,10 辆普通车拉着水泥砖去山口城支援肖亲王修城,2 辆头车负责统筹协调,路上要经过山地,让头车多探路,普通马车跟紧队形,别掉队。”
“明白!我会把不同货物的马车分好组,20 辆马车绝不会乱!” 李队长经验丰富,以前跑过北蛮路线,知道如何在复杂路况下保持车队编队。
三支车队(每队 20 辆马车)的任务安排完,袁七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珠 —— 光是核对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的货物分配、马匹配置,就花了一个多时辰,接下来还要去草料库检查马草储备(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一次出行需消耗三百斤干草、一百五十斤麦麸),去马厩查看每匹马的健康状况,下午还要教新招的赶车师傅熟悉 20 辆马车的编队技巧,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袁头领,您这样下去可不行,天天连口热饭都吃不上,身子迟早扛不住。” 老周看着袁七忙碌的样子,忍不住劝道,“咱们现在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光喂马的就需要五个人,加上赶车的、管货物的,一支车队得二十多人,三支车队就是七十多人,再加上后勤,人太多了,您得找个人帮您管后勤,不然真顾不过来。”
袁七叹了口气:“我也想啊,可现在哪有合适的人?之前招了几个,要么不懂 20 辆马车的物资核算,要么不会统筹马草饲料,管不了后勤。叶首领说让我先兼职,等找到合适的人再卸任,可这合适的人哪那么好找?”
正说着,村长李老头拄着拐杖走进大院,手里拿着一本账本:“袁头领,我来给你送马草的账本,上个月买了一千斤干草、五百斤麦麸,三支车队试跑了一次,消耗了六百斤干草、三百斤麦麸,还剩四百斤干草、两百斤麦麸,这个月得再买两千斤干草、一千斤麦麸,不然不够三支车队跑两趟的。”
李老头是吴家村的老村长,看着吴家村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堡寨,做事踏实,又懂账目,叶青云特意让他管运输队大院的管理,负责场地维护和后勤协调。袁七接过账本,眼前一亮:“李村长,您懂账目,又熟悉咱们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的消耗,要不您暂时帮我管后勤?马草采购、饲料储备、马厩维护这些事,您帮着盯着,我就能专心调度三支车队,等以后找到合适的人,您再把担子交出去。”
李老头笑着点头:“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呢!叶首领也跟我提过,让我多帮衬运输队。你放心,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的消耗我都算好了,马草和饲料的事交给我,我每天早上来查马厩,下午去草料库清点,保证不让任何一支车队的马匹饿肚子,也不让草料浪费。”
有了李老头帮忙,袁七总算松了口气。当天下午,李老头就带着两个村民去了青州府的草料铺,订了两千斤干草和一千斤麦麸,还跟铺主谈好了长期供货的价格,比之前便宜了一成;同时,他还在马厩旁建了 “马匹医疗站”,按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的马匹数量,配备了专门的兽医,定期检查马匹健康,给马匹打预防针,防止生病。
运输队渐渐步入正轨 —— 三支车队(每队 20 辆马车)轮流出发,赶车师傅们熟悉了 20 辆马车的编队技巧,遇到小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喂马的师傅们按每支车队的马匹数量精准投喂,没有一匹马因为饥饿或生病耽误运输;李老头把后勤管得井井有条,马草饲料从没有断过,马厩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天,肖亲王军用物资车队(20 辆马车)回来了,张队长兴奋地跟袁七汇报:“袁头领,这次送物资去军营,肖亲王还夸咱们 20 辆马车的编队整齐,货物保护得好,说以后军用物资都让咱们吴家堡运,还加了三成运费!”
袁七听了,心里满是欣慰。他走到第一车队的头车旁,看着主驾马悠闲地吃着草料,内驾外援和母马靠在一起休息,外驾的小马则在马厩里打闹,忽然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 —— 每支 20 辆马车的车队,就像吴家堡的 “血脉支流”,三支车队共同把精铁、水泥、辣酱运出去,把银子、煤炭、皮毛运进来,支撑着吴家堡的建设和发展。
夕阳西下,运输队大院的灯火渐渐亮起,赶车师傅们在食堂吃完饭,就按车队分组去马厩给马匹添夜料;李老头在草料库按每支车队的消耗记录当天用量,账本记得清清楚楚;袁七则在调度室整理第二天的线路安排,看着三支车队(每队 20 辆马车)的任务表,脸上再也没有之前的焦虑。
他知道,虽然现在还缺专门的后勤负责人,虽然偶尔还会遇到 20 辆马车编队的小问题,但只要运输队能一直这样平稳运行,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吴家堡的 “血脉” 就会越来越通畅,城池的建设也会越来越快。总有一天,这里会组建更多 20 辆马车的标准车队,会有专门的后勤团队、专门的调度人员,运输队会成为吴家堡连接外界的重要桥梁,让这座半建的城池,真正走向繁荣。
夜色渐深,马厩里的马匹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 “咴咴” 声,与远处城墙的灯火相映成趣。袁七站在大院门口,望着按车队排列的六十辆马车,心里充满了期待 —— 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吴家堡的运输队车马辚辚,多支 20 辆马车的车队往来于各州府、各部落之间,将吴家堡的货物运往各地,也将各地的物资运回吴家堡,而这座城池,终将在这些车轮的滚动中,建成乱世中最坚固、最繁荣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