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 172 年冬初,吴家堡机械制造车间的炉火比往日更旺,通红的火光映在工匠们满是汗水的脸上,叮叮当当的锤击声从早到晚不停歇 —— 车间中央的木架上,堆着刚成型的铁蒺藜,尖刺泛着冷光,像极了冬日里扎人的冰棱。这是叶青云在段有鹏从南蛮返回后,立刻下令赶制的防御利器,只为阻挡黑狼部的骑兵,守住白狐部这颗 “制衡棋子”。
“唐师傅,这铁蒺藜的尖刺还得再磨锋利些!马蹄子硬,不够尖扎不透!” 叶青云蹲在木架旁,拿起一枚铁蒺藜仔细查看 —— 这枚铁蒺藜由三寸长的精铁弯折而成,呈三棱状,三个角都磨成了尖刺,无论怎么落地,总有一个尖刺朝上,正是克制骑兵的绝佳利器。可他用指尖碰了碰尖刺,还是觉得不够锋利,“再用砂轮磨半个时辰,每个尖刺都得能划破布才行!”
唐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还握着锻打的铁锤:“叶首领放心,我已经让三个最会磨铁的工匠专门负责,保证每枚铁蒺藜都能扎透马蹄铁!” 他指着旁边的铁料堆,“之前冶炼车间刚炼出两千斤精铁,咱们按‘一枚铁蒺藜耗铁二两’算,能做两千枚,足够白狐部在营地周围布三层了!”
制作铁蒺藜的工序不算复杂,却极其考验细致 —— 先将精铁锻打成两指宽的铁条,再用剪刀剪成三寸长的段,接着用特制的模具将铁段弯折成三棱状,每个角都要折得角度精准,最后用砂轮打磨尖刺,去除毛边。一开始,工匠们折铁段时总掌握不好角度,有的角太钝,有的折歪了落地不稳,唐师傅就亲自示范,左手扶着铁段,右手用锤子轻轻敲打,“折角要成六十度,这样三个尖刺才能均匀受力,不管怎么扔,都能扎住东西!”
年轻工匠小吴的手被滚烫的铁段烫出了水泡,他用布裹了裹,继续磨铁蒺藜:“叶首领说这东西能救白狐部的命,咱们多快好省地做,白狐部就能早一天用上,少挨黑狼部骑兵的欺负!” 旁边的老工匠听了,也跟着点头:“咱们吴家堡能有今天,靠的就是抱团,帮白狐部就是帮咱们自己,累点不算啥!”
只用了五天,两千枚铁蒺藜就全部制作完成。叶青云让人用粗布袋子装着,每袋五十枚,袋口用麻绳扎紧,外面再套上油布,防止运输时受潮生锈。与此同时,袁七也完成了物资调配 —— 从粮仓调出五千斤稻谷、两千斤玉米,装在密封的陶缸里,缸口用腊封严;冶炼车间送来五百斤精铁,其中三百斤是锻打好的铁条,方便白狐部直接打造成弯刀,两百斤是碎铁,可用来修补农具;机械制造车间还拿出了五十斤火药,分装在十个牛角壶里,附带上火铳喷子的简易使用图纸,教白狐部制作 “土炮”。
“物资都齐了,就等运输队出发了。” 袁七拿着账本,跟叶青云汇报,“这次派老周带二十个可靠的伙计,配合段有鹏的十二名骑兵,再加上巴图的北蛮向导,走‘黑风口 - 枯河沟’的秘密驿道,避开黑狼部的关卡,估计五天能到白狐部。”
出发前一晚,叶青云特意找到段有鹏,递给他一封写给都烈的信:“信里除了说物资的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 —— 让都烈送他的一个儿子来吴家堡的启智学堂读书。一来是让孩子学知识,以后能帮白狐部发展;二来也是让都烈放心,咱们不是要控制他,是真心想跟他合作。”
段有鹏接过信,有些顾虑:“都烈会不会觉得咱们要拿他儿子做人质?毕竟南蛮部落最看重子嗣。”
“所以要跟他说清楚,孩子在吴家堡吃穿用度全由咱们负责,学堂里有专门的先生教识字、算数,还有护卫队保护安全,他随时能派人来看孩子。” 叶青云顿了顿,补充道,“要是他实在不愿意,也别勉强,咱们先把物资送过去,等他信任咱们了再说。”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运输队就悄悄出了吴家堡。老周赶着三辆改装过的马车,车厢用厚木板密封,外面裹着北蛮的皮毛,装作是运送皮毛的商队;段有鹏的骑兵分散在马车周围,穿着北蛮皮袍,腰间别着弯刀,看似是商队护卫,实则警惕地盯着四周;巴图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北蛮部落的令牌,应付沿途可能遇到的盘查。
走了两天,到了黑狼部设的关卡 —— 这里是南蛮东部的必经之路,五个黑狼部士兵拿着长矛,正检查过往的商队。巴图赶紧上前,递上一块银子,笑着说:“兄弟们辛苦,我们是北蛮来的皮毛商,去白狐部换点粮食,通融通融。”
一个满脸横肉的士兵接过银子,打量了一眼马车,怀疑地问:“白狐部穷得叮当响,有什么粮食跟你们换?车厢里装的是不是兵器?”
段有鹏立刻上前,装作不耐烦的样子:“这位兄弟说的什么话!白狐部再穷,也有几亩薄田,我们换点粮食应急,要是不信,你们可以看车厢!” 说着,他掀开一角皮毛,露出里面的皮毛捆(粮食和精铁都藏在皮毛下面),士兵们看了看,没发现异常,又得了银子,就挥挥手放行了。
过了关卡,众人都松了口气。巴图擦了擦额头的汗:“还好没被发现,前面就是枯河沟,过了沟就是白狐部的地盘,就安全了。”
枯河沟里满是结冰的碎石,马车走得格外慢,晚上只能在山洞里歇息。老周拿出带来的干粮,分给大家:“这是王大娘做的辣酱饼,就着热水吃,暖和!” 段有鹏则安排骑兵轮流守夜,防止遇到黑狼部的巡逻队。
第五天傍晚,终于到了白狐部的驻地。都烈早就带着心腹在驻地外的山林里等候,看到运输队的马车,他快步上前,掀开皮毛看到里面的粮食和精铁,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真的…… 真的送来了!叶首领没有骗我!”
段有鹏把铁蒺藜的袋子递给都烈:“都烈首领,这是吴家堡专门为你们做的铁蒺藜,用来防黑狼部的骑兵,你看 ——” 他拿起一枚铁蒺藜,扔在地上,无论怎么翻,总有一个尖刺朝上,“把这些铁蒺藜撒在你们驻地周围的要道上,黑狼部的马一踩,马蹄就会被扎破,骑兵再厉害也冲不过来!”
都烈让人牵来一匹马,在地上撒了几枚铁蒺藜,让马踩上去 —— 马刚走两步,就痛得嘶鸣起来,抬起蹄子一看,马蹄上已经被扎出了血。“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都烈大喜,立刻让人把铁蒺藜分下去,在驻地周围的要道、山口都撒上,又安排士兵日夜看守,防止黑狼部的人偷偷清理。
接下来,段有鹏又把精铁、火药和粮食交给都烈:“这些精铁能打五十把弯刀,火药可以做简易的箍桶炸药包,图纸上写了怎么用,你们照着做就行。要是有不懂的,就派人去吴家堡问,我们随时教你们。”
都烈一一收下,心里对吴家堡的信任又多了几分。这时,段有鹏拿出叶青云的信,跟都烈说起让他送儿子去吴家堡读书的事。都烈果然有些顾虑,皱着眉头说:“让我的儿子去那么远的地方,要是出了意外怎么办?”
段有鹏耐心解释:“都烈首领,吴家堡的启智学堂有最好的先生,教孩子识字、算数,还有怎么管粮田、算账目,这些知识以后能帮你把白狐部建好。而且,孩子在吴家堡很安全,有护卫队保护,我们还会给你写信,告诉你孩子的情况,你要是想他,也可以派人去看他。这不是做人质,是咱们两家建立信任的方式。”
都烈沉默了片刻,看了看身边的两个儿子 —— 大儿子都虎已经十八岁,跟着他带兵打仗;小儿子都小石头才六岁,聪明伶俐,是他最疼爱的孩子。他心里明白,白狐部要想真正强大,离不开吴家堡的支持,送儿子去读书,不仅能让孩子学知识,还能让吴家堡放心,是双赢的事。“好!我让小石头去!” 都烈下定决心,摸了摸都小石头的头,“你去吴家堡要好好读书,将来回来帮爹把白狐部建好,不被黑狼部欺负!”
都小石头虽然舍不得父亲,却还是懂事地点点头:“爹,我会好好读书的,我还要学怎么打黑狼部,保护白狐部!”
第二天,段有鹏要带着都小石头回吴家堡。都烈亲自送他们到枯河沟,给都小石头带了一件狐皮袄,又塞了一把小匕首:“冷了就穿袄,要是有人欺负你,就用匕首保护自己。” 说着,他眼圈红了,转过身擦了擦眼泪 —— 这是他第一次跟儿子分开,心里满是不舍,却也知道这是为了白狐部的未来。
回吴家堡的路上,段有鹏格外照顾都小石头,怕他冷,把自己的皮袍给了他;怕他饿,总把最好的干粮留给她;晚上歇息时,还给他讲吴家堡的故事,讲学堂里的孩子怎么上课、怎么玩,让都小石头对吴家堡多了几分期待。
七天后,他们终于回到吴家堡。叶青云特意来城门迎接,看到都小石头,笑着蹲下身,递给她一块糖:“小石头,欢迎你来吴家堡!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学堂里有很多小朋友跟你一起玩,还有先生教你知识,好不好?”
都小石头接过糖,小声说:“好,我要好好读书,帮爹保护白狐部。”
叶青云让人把都小石头安排进启智学堂,跟六岁的孩子一起上课。老秀才特意为她准备了一套新的木笔和粗纸,还安排了一个叫妞妞的小女孩跟她同桌,帮她适应学堂的生活。一开始,都小石头还有些害羞,上课不敢发言,妞妞就主动跟她说话,教她怎么握木笔,怎么写 “人” 字;下课后,孩子们一起踢毽子、玩丢石子,都小石头很快就融入了进去,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每天放学,叶青云都会让人把都小石头接到中枢府吃饭,问她今天学了什么,有没有人欺负她。都小石头会跟他说今天学了 “一、二、三”,还学了怎么算 “一斤稻谷能出多少米”,眼里满是兴奋。叶青云听着,心里满是欣慰 —— 让都小石头来读书,不仅是为了巩固与白狐部的合作,更是为了让两个部落的孩子相互了解,种下友谊的种子,这比任何武器都更能长远地维护和平。
与此同时,白狐部的好消息也传了回来 —— 黑狼部派了两百名骑兵来袭扰白狐部的粮田,结果骑兵刚到山口,就踩中了铁蒺藜,马痛得乱蹦,士兵们纷纷从马上摔下来,白狐部的士兵趁机冲上去,用新打造的弯刀和土炮反击,不仅打退了黑狼部的骑兵,还缴获了二十匹战马、五十把弯刀。都烈在信里说:“多亏了吴家堡的铁蒺藜和精铁,我们第一次打赢了黑狼部!以后我们会更努力训练,跟黑狼部抗争到底!”
叶青云拿着信,跟委员会的成员们分享这个好消息。王五笑着说:“铁蒺藜果然管用!以后咱们再多做些,不仅给白狐部送,咱们自己的城墙周围也撒上,就算有骑兵来犯,也能挡住他们!”
袁七也补充道:“现在都烈更信任咱们了,以后可以跟白狐部多做些贸易,用精铁、粮食换他们的皮毛、药材,既帮了他们,也能让咱们的银号更充盈。”
叶青云点点头,看向窗外 —— 启智学堂的方向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其中夹杂着都小石头清脆的声音。他知道,吴家堡与白狐部的合作,才刚刚开始。铁蒺藜挡住了骑兵,粮铁物资稳住了白狐部,而都小石头的到来,却像一颗种子,在两个部落之间种下了信任与友谊。未来,随着都小石头慢慢长大,随着白狐部逐渐强大,这份友谊会生根发芽,成为抵御黑狼部、维护南蛮稳定的重要力量。
冬日的阳光洒在吴家堡的城墙上,映着地上的积雪,泛着温暖的光。机械制造车间里,工匠们还在继续制作铁蒺藜,准备下次给白狐部送去;启智学堂里,都小石头正跟着老秀才念 “人之初,性本善”,声音里满是认真;中枢府里,叶青云和委员会的成员们正在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如何帮白狐部训练士兵,如何开拓更多的秘密商道。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吴家堡用一枚小小的铁蒺藜,不仅挡住了黑狼部的骑兵,更打开了与白狐部深度合作的大门,在南蛮乱局中,稳稳地守住了自己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