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失踪的消息,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引爆了全城。
鼎峰国际港股闪崩停牌,加上实际控制人失联,这两颗重磅炸弹几乎在同一时间爆炸,将鼎峰集团这座看似坚固的商业帝国,彻底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恐慌如同瘟疫般迅速蔓延。
东海分行对公业务部的电话瞬间被打爆。先是鼎峰集团内部几个还能联系上的副总、财务人员,语气惊慌地询问贷款情况、账户状态,试图寻找一丝救命稻草,言语间充满了绝望。紧接着,是鼎峰遍布全国的供应商、承包商,他们惊恐地发现鼎峰支付的商票无法兑付,工程项目全面停工,尾款结算遥遥无期,纷纷将电话打到了主办银行东海分行,质问、恳求、甚至威胁。
“我们的货款怎么办?你们银行不是给他们贷了那么多款吗?”
“工程款结不了,工人工资都发不出了!你们银行要负责!”
“鼎峰是不是要倒了?我们的钱还能拿回来吗?”
嘈杂、焦虑、愤怒的声音通过听筒汇聚过来,让接电话的客户经理们疲于应付,头皮发麻。办公区内弥漫着一种混乱和压抑的气氛。
林墨的座机也响个不停,他尽可能保持着专业和冷静,重复着陈永清紧急制定的统一口径:“您好,关于鼎峰集团的情况,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相关业务处理将严格依照合同约定和法律法规进行,请您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有进一步消息我们会及时通知……”
这些话苍白而无力,但他只能这么说。
陈永清的办公室成了临时的指挥中心。他不断接听着来自总行专案组、监管部门、分行管理层以及重要客户(担心受到波及)的电话,声音已经沙哑,但指令依旧清晰。他要求王鹏立刻梳理出与鼎峰集团所有存量授信的明细、抵押物现状;要求林墨配合风控部,紧急评估这些存量贷款可能形成的风险敞口;同时,他还要安抚内部员工的情绪,稳定军心。
“都稳住!天塌不下来!”陈永清在部门内部简短讲话,眼神扫过一张张惊惶不安的脸,“鼎峰出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恰恰证明我们之前的风险控制和坚持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守住阵地,厘清债权,将分行的损失降到最低!各自岗位,履行职责!”
他的镇定,像一根定海神针,暂时压住了内部的慌乱。
然而,外部的风暴才刚拉开序幕。
当天下午,多家媒体记者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聚集在东海分行大门外,长枪短炮对准了出入口,试图采访关于鼎峰信贷和郭磊跑路的内幕。分行保安部门如临大敌,紧急加强了安保力量,封锁了主要通道。
网络上,各种真伪难辨的消息开始疯传。有人爆料鼎峰集团总负债可能高达数百亿,远超其资产价值;有人贴出疑似鼎峰旗下楼盘烂尾、业主维权的照片;更有人将矛头指向银行,质疑东海分行在鼎峰事件中是否存在违规放贷或内幕交易。赵伟的旧案也被重新翻出,与鼎峰的崩塌联系在一起,绘声绘色地描绘着一场“官商勾结、银行渎职”的大戏。
舆论的浪潮,铺天盖地地砸向东海分行。分行宣传部门焦头烂额,疲于应对。
“妈的,这下我们成众矢之的了!”王鹏看着网络上各种揣测和指责,气得直拍桌子,“明明是我们最早发现风险,坚持原则,现在倒好,屎盆子全扣我们头上了!”
林墨默默地看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新闻和评论,心情复杂。他理解公众的愤怒和恐慌,但也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在真相大白之前,先行者往往要承受最多的误解和压力。
傍晚时分,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由金融办、银保监局、公安经侦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已经正式进驻鼎峰集团总部,全面接管账目,查封资产,并对相关高管进行控制或询问。同时,工作组也向包括东海分行在内的多家主要债权银行发出了协助调查的通知。
这意味着,针对鼎峰集团的官方清算和司法程序,已经全面启动。
陈永清看着总行转来的正式通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场由一起员工舞弊案引发的风暴,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地方龙头企业、震动金融市场的巨大崩塌。
他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林墨的座机。
“林墨,准备一下相关资料。工作组很快会找我们谈话。记住,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我们前期所有的调查、决策和风险提示,都有完整的记录。”陈永清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但依旧坚定,“这是我们证明自己清白和专业的最好机会,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是,陈行。”林墨应道。他看向窗外,夜色已然降临,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却仿佛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
鼎峰帝国的崩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和无数待解的谜题。而东海分行和他自己,都被深深地卷入了这场崩塌的漩涡中心。前路,注定不会平坦。